- 简介
- 翻译说明
- 关于作者
- 第三版前言
- 第二版前言
- 第二版说明
- 前言
- 序言
- 第一章 现实的建议
- 第二章 上述方案背后的原则之普遍化
- 第三章 政府垄断铸币的起源
- 第四章 政府的垄断权一直在被滥用
- 第五章法币的神秘色彩
- 第六章 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
- 第七章 并行货币及贸易性铸币的有限经验
- 第八章 让私人发行的货币流通起来
- 第九 章发行不同货币的银行间的竞争
- 第十章 关于货币定义的一些题外话
- 第十一章 控制一种竞争性货币的价值的可能性
- 第十二章 公众将选择哪类货币?
- 第十三章 货币的哪种价值?
- 第十四章 货币数量论对于我们讨论的情形没有用处
- 第十五章 通货供应的可欲反应
- 第十六章 自由银行业
- 第十七章 不再会有一般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第十八章 货币政策既不是可欲的、也是不可能的
- 第十九章 比固定汇率更好的纪律
- 第二十章 应否会存在分立 的通货区?
- 第二十一章 对于政府财政与开支的影响
- 第二十二章 转轨的问题
- 第二十三章 防范国家
- 第二十四章 长远前景
- 第二十五章 结语
- 讨论题
- 1950年到1975年纸币贬值情况简表
- 货币的选择:终结通货膨胀之道 ①
- 通往一种自由市场的货币体系 ①
- 未来的价值单位 ①
- 货币的市场本位 ①
第十五章 通货供应的可欲反应
迄今为止,我们都是暂时假定,个人乐于使用的那种货币,也是最有利于整个市场过程顺畅运行的货币。尽管这一假定似乎很有道理,且如我们将会看到的,在实践中,这大致上也是正确的,但这一假定并不是不证自明的。我们下面将研究一下这一想法的真确性。我们至少可以想象一下下面的情形:使用某种通货可能会对每个个体最便利,但如果其他人全都使用另一种通货,则每个人的境遇也可能变得更好一些。
我们已经看到(第十三章),成功的经济活动(或者推动此一行动的预期之实现)主要仰赖该人对于未来价格能作出大致正确的预测。这些预测乃是以目前的价格为基础而对未来趋势作出的估计,但未来的价格在某种程度上总是不确定的,因为决定它们的环境是大多数个人所无法知晓的。事实上,价格的功能恰恰就在于尽可能快地传播个人不可能知道而他却必须据以调整自己行为的变动之信号。这套体系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就是因为,总的来说,现价能够相当可靠地指示出未来的价格可能是什么样的,而如我们已经探讨过的,如果平均价格保持平稳,则那些纯属“偶然的”偏离是有可能互相抵消的。我们也已经看到,如果出现各种价格普遍地沿着同一个方向大幅度波动,则彼此相反的预测落空所导致的结果,就不可能互相抵消了。
但个别商品或某组商品的现价也可能完全是误导性的,比如,在其波动是由非重复性事件——比如货币临时性地注人或撤出该体系——所致之时。因为来自某一方向的需求量的显著的变化,会以某种特有的方式而走向自相毁灭:它们系统地将生产活动引导到它们根本无法维持的方向上去。而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发生的重复性扭曲中,最重要的一种发生在下列情形下:货币总量的注人(或撤出)导致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大大髙于(或大幅度减少因而大大低于)当前从消费转移成投资、即被储蓄起来的资金总量。
尽管正是这一机制导致了那些重复发生的危机和萧条,但它并不是使用某一通货的人们有可能意识到的该通货的特定后果,他们也不可能据此而决定转而使用另一种通货的。我们可以预期,他们选择使用何种通货,只会受到他们意识到将影响他们的活动的那些属性的左右,而不会受到货币数量的变动对他人的决策可能发生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本人的活动而影响及于他人的——之左右。
通货供应量、稳定的价格、投资与储蓄之等量
纳特•威克塞尔(KnutWicksell)是现代学者中第一个让人们注意到投资与储蓄间这种缺口的重要意义者,他也相信,只要货币价值保持平稳,这种缺口就会消失。然而不幸的是,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看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现在人们普遍承认,即使是在保持增长的经济体中,那些为确保维持某一稳定的价格水平而必须增加的货币数量,也可能导致投资大大超过储蓄水平。不过,尽管我是很早就指出这一困境的学者之一①,我还是倾向于相信,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不是很重要。如果货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从来都不超过保持平均价格大致平稳所需的量,则我们就会接近于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投资大致与储蓄相对应,就像我们用任何可以想象得到的办法有可能做到的那样。不管怎样,与必然伴随着价格水平剧烈上下波动时出现的投资与储蓄间的缺口相比,在价格水平保持某稳定的条件下仍然会出现的投资与储蓄的缺口,也许不过是些我们无须担心的某个数量级的问题。
“中立货币”是虚构的
我有一种印象,经济学家们似乎有点过于野心勃勃了,他们所要追求的那种程度的稳定性,在任何一个可以设想的经济秩序中,既不可能达到,甚至也是不可欲的;不幸的是,这些经济学家又刺激起了一种政治上的需求,即要求在某个令人满意的工资水平上确保人人就业,而从长远来看,这一目标是政府根本无法实现的。社会中个人的计划实现完全的配合或对应,这是完全市场均衡的理论模型的前提假设,而这一假设又基于另一个假设:为使间接交换得以进行而必需之货币,不会对相对价格产生任何影响,这是一个纯属虚构的图景,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尽管我本人在谈到通货的时候也说“中立货币”(我后来才发现,我是无意之中借鉴了威克塞尔的说法),但我的用意是以此描述这种几乎被普遍地作为各种理论分析之基本上属于假设的
现象,并提出下面的问题:现实世界中的所有货币是否曾具备过这种属性;我从来没有将其视为一种可通过运用货币政策而实现的模式。②我很早以前就得出结论:没有一种现实世界的货币具有这个意义上的中立性,我们只能接受某种能够迅速地矫正其不可避免的错误的货币体系。在我看来,最有可能实现我们所能期望的这种状态的办法就是,保持“初始的生产要素”(original factors of production)的平均价格之平稳。但由于对土地和劳动的平均价格,我们很难找到某种有效的统计指标,所以,最为近似且又可行的办法,恐怕就是致力于保持原材料、或许还有其他商品的批发价格之稳定,而我们可以期望,竞争性地发行货币能够
确保这一点。
这种临时性的解决方案(竞争的试验会逐渐地改进完善它)会给我们带来某种比起以前来肯定会好得多的货币,也会带来我们以前未曾享有的经济的稳定。不过,我也乐于承认,这种方案也留下很多有待解决的难题,而我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论起满足最紧迫的需要的可能性,它似乎对其他现有方案都好得多,这些方案都没有考虑到废除货币发行的垄断,也没有考虑让提供通货的企业自由地展开竞争。
流动性需求提高的情形
为了打消一种疑虑——我自己刚开始时也曾对这种货币制度能否保持某一稳定的价格水平产生过疑虑——我们在这里简单地讨论一下下面的情形:如果在某个时间,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希望将其资产中流动性较高的部分所占的比例予以提髙,这时候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这难道不意味着,流动性最高的资产的价值——即所有的货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价值——有所提髙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
答案是,个人的这种需求,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现有流动性资产的价值来满足,也可以通过提高这些流动性资产所能购进的数量来满足。每个人都希望他的资产中流动性很高的资产的比例增大,这种愿望可以通过额外增加货币的总量来满足。反常的是,这也会提髙个人一切现有资产的总价值,因而也会提髙其中流动性髙者所占的比例。当然,如果流动性这个概念还有比较确切的含义的话,则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提高作为一个整体的某个封闭社会的流动性,除非你把这个概念引申,使它也指整个社会从一种高度专门的生产转向生产非常多样的商品,从而提髙了社会适应不可预见的事件之冲击的能力。
我们不必因为要确保恰当的流动性就必须发行更多货币而害怕对货币之需求的突然扩张。任何通货的需求量总是等于某一水平,即发钞银行能够发行或保持在流通中的通货不会导致它欲保持稳定之“一篮子”商品的总体(直接或间接的)价格出现上涨或下跌。这一规则将会满足所有正当的需求,从而满足各种各样的“交易需要”。而只要还能够以发钞行所公布的总价格买进或卖出那一篮子商品,市场就处于这种状态中,个人根据现金平衡表而吸纳或释放通货,都不会干扰这一状态。
但是,只要良币和劣币同时流通,个人就不可能仅靠在自己的交易中使用良币而使自己完全不受劣币之有害后果;这种说法确实是正确的。由于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用同时流通的不同货币来衡量必然是相同的,所以,使用某一稳定通货的人,不可能躲开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其他货币所导致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价格结构扰乱的冲击。因此,我们下面将要论证,使用一种稳定货币将会形成的平稳的经济过程的好处,只有在大多数交易都以良币进行时,才能获得。我相信,用良币取代劣币的过程会进展得相当快,但对价格总结构、因而也是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过程的偶然扰乱,也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除非公众很快就学会拒绝廉价货币的诱惑。
①Hayek[25],pp.114及其后D 原注
②Hayek[26].—原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