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10.2 优化团队结构,让敏捷流程跑得更快

发布于 2024-08-17 23:46:11 字数 287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敏捷流程中,切忌僵化的团队组织结构。为了让敏捷流程跑得更快,我们应该不断地优化团队的结构和开发模式,不断地尝试,发现好的地方要坚持,发现行不通,观察一两个迭代后果断撤回来,再去想别的办法。本节我将介绍敏捷过程中的一些优化方案。

10.2.1 平行模式还是垂直模式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模式有别于传统互联网——它是由Android、iOS和MobileAPI三个团队组成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开发模式是很有讲究的:

平行模式,就是Android、iOS和MobileAPI各自为一个独立的团队,在项目初期,团队间制定好MobileAPI接口的格式,约定好联调时间,就可以各自开工了。然后到了联调时间,再进行集成测试。

垂直模式,就是按照模块,拆分出若干小的团队,比如说会员中心,就由一个小团队负责这个模块,有相应的Android、iOS和MobileAPI开发人员,以及产品经理和测试人员。

这两种模式我都尝试过,分别介绍如下:

1.垂直开发模式

我曾经做过一个B2C项目,使用的就是垂直模式。团队10个人,其中:

·1个产品经理。

·1个项目经理。

·2个Android开发人员。

·2个iOS开发人员。

·2个MobileAPI开发人员。

·2个测试人员。

这个项目做了2个月,延期4天上线,排除掉过程中遇到的很多不可抗因素(比如公司的新人培训、测试环境的不稳定性,等等),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项目成功的原因,因为之前做的很多项目都要延期很久,其中有一点非常关键:垂直模式的开发模式使得这只团队非常高效。当App开发人员发现有个MobileAPI接口不能使用时,他会抱着笔记本坐到MobileAPI开发人员旁边的座位上,一起联调,直到解决问题。测试人员从前端发现bug,会从App往下一路查到MobileAPI,直到bug修复。所有人都在对一个团队负责,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2.平行开发模式

仍然是上述这种拆分成若干独立小团队的开发模式,在其他公司却行不通。我们虽然将开发团队按照业务模块拆分为若干个独立小团队了,但是战斗力并没有得到加强,因为拆分前并没有确保每个开发人员都熟悉自己所负责的模块。后来,有开发人员离职,随着2~3名技术骨干的离开,这种模式就走不下去了。有些组只剩下一些实习生,难以维持下去,只能合并到其他组。

另一方面,由于Android和iOS开发人员被分散到各个组,以至于我想做重构的时候,每个组的进度不一致,有的组有时间,有的组还在做需求,导致重构的事情推不下去。

于是,我们又退回到平行模式,重新把团队按照技能划分为Android、iOS和MobileAPI团队。

由此而吸取的教训是,在团队没有成规模之前,不宜拆分。这就好比一只手有五根手指,攥成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另一方面,即使是要做拆分,比如一支10人的Android技术团队,也是每次拆分出2个人,一步步的进行,而不是一下子就把10个人拆成5支2人团队了。

每次拆分出的这2个人,就雷打不动做这个模块了。不能说哪天其他模块没人了,把他们调回去,临时支援1~2周,这是不行的。必须把人固定在模块上,才能培养出这2个人的业务知识。

介绍完上述两种开发模式,可以观察到适用于无线开发团队的开发模式。从短期看,人少的时候,平行模式比较有优势;从长期看,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垂直开发模式是大势所趋。毕竟,对于Team Leader而言,手下超过6个人就会有管理上的问题。

10.2.2 让HTML5站点和MobileAPI的进度提前一个迭代

做了这几年的迭代,我的切身感受是,一个功能点,只要是MobileAPI和App同时开发,就会延期。而那些现成的MobileAPI接口,App开发人员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一般都不会延期。

我尝试过每次让HTML5网站先行,请他们先去扫雷,他们会和MobileAPI早一个迭代把这个功能在HTML5站点实现了,下一个迭代再接入App。HTML5网站的特点是开发周期短,往往一个页面App需要1天,而HTML 5页面一个小时就做好了。

10.2.3 如何进行模块化分工

任何一个企业级App,都是由若干个业务模块组成,比如说会员中心、美食、电影等等。我们要确保每一个模块都有1~2个开发人员非常熟悉它的业务逻辑,长时间在该模块上开发和维护。

我见过10人的Android开发团队,因为没有明确的业务模块分工,导致每次迭代,负责开发某个功能的开发人员额外还需要1~2天熟悉代码和业务的时间,直接导致了开发效率的下降。

当模块化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开发人员身上时,你会发现,每当产品经理提一个需求,比如说美食模块,那么Android开发、iOS开发、MobileAPI开发、产品经理、测试人员会自发组建一个QQ群,在里面讨论、沟通该功能点的所有事情,直到开发完成、测试人员和产品经理验收通过。他们会协调时间,以确保该需求准时完成。

在模块化的实际操作中,被划分到某个模块的开发人员,不仅仅要熟悉该模块的业务逻辑,从代码角度来说,还要清晰地知道该模块包括哪些Activity、Adapter、Entity和其他一些类。我们在第1章1.1节介绍过,要对项目进行重构,把项目按照业务模块进行组织,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模块化分工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磨合、调整的过程。我的切身体会是,要确保“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比如说: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手“会员中心”这个模块的,这个模块包括个人信息、各种订单信息、消息盒子、充值、红包、积分等等很零碎的功能,通常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而大多是脏活累活,所以需要一个沙僧型任劳任怨的开发人员来负责。

·对于公司最重要的业务模块,要委派踏实勤奋的开发人员,踏实是确保质量高,不会犯愚蠢的错误以至于影响公司生意,勤奋是确保任务做不完时能加班。因为往往这块业务每次迭代都有大量的需求,所以还要配备候补开发人员,以备不时之需,从而才能消化所有的需求。

·技术能力强的人往往效率要高于其他开发人员,所以要经常把有挑战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比如说Monkey日志分析,比如说线上Crash分析并修复。

·沟通能力强的,这种人适合解决每天的用户投诉,从而准确地定位问题。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