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2.6 序列的增量赋值

发布于 2024-02-05 21:59:48 字数 367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增量赋值运算符 += 和 *= 的表现取决于它们的第一个操作对象。简单起见,我们把讨论集中在增量加法(+=)上,但是这些概念对 *= 和其他增量运算符来说都是一样的。

+= 背后的特殊方法是 __iadd__ (用于“就地加法”)。但是如果一个类没有实现这个方法的话,Python 会退一步调用 __add__ 。考虑下面这个简单的表达式:

>>> a += b

如果 a 实现了 __iadd__ 方法,就会调用这个方法。同时对可变序列(例如 list、bytearray 和 array.array)来说,a 会就地改动,就像调用了 a.extend(b) 一样。但是如果 a 没有实现 __iadd__ 的话,a += b 这个表达式的效果就变得跟 a = a + b 一样了:首先计算 a + b,得到一个新的对象,然后赋值给 a。也就是说,在这个表达式中,变量名会不会被关联到新的对象,完全取决于这个类型有没有实现 __iadd__ 这个方法。

总体来讲,可变序列一般都实现了 __iadd__ 方法,因此 += 是就地加法。而不可变序列根本就不支持这个操作,对这个方法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上面所说的这些关于 += 的概念也适用于 *=,不同的是,后者相对应的是 __imul__。关于 __iadd__ 和 __imul__,第 13 章中会再次提到。

接下来有个小例子,展示的是 *= 在可变和不可变序列上的作用:

>>> l = [1, 2, 3]
>>> id(l)
4311953800  ➊
>>> l *= 2
>>> l
[1, 2, 3, 1, 2, 3]
>>> id(l)
4311953800  ➋
>>> t = (1, 2, 3)
>>> id(t)
4312681568  ➌
>>> t *= 2
>>> id(t)
4301348296  ➍

❶ 刚开始时列表的 ID。

❷ 运用增量乘法后,列表的 ID 没变,新元素追加到列表上。

❸ 元组最开始的 ID。

❹ 运用增量乘法后,新的元组被创建。

对不可变序列进行重复拼接操作的话,效率会很低,因为每次都有一个新对象,而解释器需要把原来对象中的元素先复制到新的对象里,然后再追加新的元素。4

4str 是一个例外,因为对字符串做 += 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 CPython 对它做了优化。为 str 初始化内存的时候,程序会为它留出额外的可扩展空间,因此进行增量操作的时候,并不会涉及复制原有字符串到新位置这类操作。

我们已经认识了 += 的一般用法,下面来看一个有意思的边界情况。这个例子可以说是突出展示了“不可变性”对于元组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关于+=的谜题

读完下面的代码,然后回答这个问题:示例 2-14 中的两个表达式到底会产生什么结果? 5回答之前不要用控制台去运行这两个式子。

5感谢 Leonardo Rochael 在 2013 年的 Python 巴西会议上提到这个谜题。

示例 2-14 一个谜题

>>> t = (1, 2, [30, 40])
>>> t[2] += [50, 60]

到底会发生下面 4 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a. t 变成 (1, 2, [30, 40, 50, 60])。

b. 因为 tuple 不支持对它的元素赋值,所以会抛出 TypeError 异常。

c. 以上两个都不是。

d. ab 都是对的。

我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异常确定地选择了 b,但其实答案是 d,也就是说 ab 都是对的!示例 2-15 是运行这段代码得到的结果,用的 Python 版本是 3.4,但是在 2.7 中结果也一样。6

6有读者提出,如果写成 t[2].extend([50, 60]) 就能避免这个异常。确实是这样,但这个例子是为了展示这种奇怪的现象而专门写的。

示例 2-15 没人料到的结果:t[2] 被改动了,但是也有异常抛出

>>> t = (1, 2, [30, 40])
>>> t[2] += [50, 6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 t
(1, 2, [30, 40, 50, 60])

Python Tutor是一个对 Python 运行原理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工具。图 2-3 里是两张截图,分别代表示例 2-15 中 t 的初始和最终状态。

图 2-3:元组赋值之谜的初始和最终状态(图表由 Python Tutor 网站生成)

下面来看看示例 2-16 中 Python 为表达式 s[a] += b 生成的字节码,可能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会变得清晰起来。

示例 2-16 s[a] += b 背后的字节码

>>> dis.dis('s[a] += b')
  1       0 LOAD_NAME          0(s)
        3 LOAD_NAME          1(a)
        6 DUP_TOP_TWO
        7 BINARY_SUBSCR            ➊
        8 LOAD_NAME          2(b)
       11 INPLACE_ADD            ➋
       12 ROT_THREE
       13 STORE_SUBSCR             ➌
       14 LOAD_CONST         0(None)
       17 RETURN_VALUE

➊ 将 s[a] 的值存入 TOS(Top Of Stack,栈的顶端)。

➋ 计算 TOS += b。这一步能够完成,是因为 TOS 指向的是一个可变对象(也就是示例 2-15 里的列表)。

➌ s[a] = TOS 赋值。这一步失败,是因为 s 是不可变的元组(示例 2-15 中的元组 t)。

这其实是个非常罕见的边界情况,在 15 年的 Python 生涯中,我还没见过谁在这个地方吃过亏。

至此我得到了 3 个教训。

不要把可变对象放在元组里面。

增量赋值不是一个原子操作。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它虽然抛出了异常,但还是完成了操作。

查看 Python 的字节码并不难,而且它对我们了解代码背后的运行机制很有帮助。

在见证了 + 和 * 的微妙之处后,我们把话题转移到序列类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上:排序。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