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阿道夫 - 希特勒的崛起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
-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立契、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 第十八章 波兰的覆亡
- 第十九章 西线的静坐战
- 第二十章 征服丹麦和挪威
- 第二十一章 西线的胜利
- 第二十二章 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 第二十三章 巴巴洛沙:轮到了俄国
- 第二十四章 形势的转变
- 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
- 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 - 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一 墨索里尼最后一分钟的调停
读者想必记得,迟至八月二十六日,这位意大利领袖为了逃避意大利在钢铁盟约中所承担的义务,还在对那位元首说「政治解决」仍然有可能,这种解决可以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可是希特勒懒得同他的这位朋友和同盟者争论这个问题,这使得那位轴心小伙伴感到丧气。尽管如此,我们已经知道,八月三十一日,墨索里尼和齐亚诺在得到他们驻柏林大使关于形势紧急的报告后,曾经力劝希特勒至少应当见一见波兰大使利普斯基,并告诉他,他们正在努力使英国政府同意把归还但泽当作和平谈判的「第一步」。
但是那时已经为时太晚了,希特勒对这样的小诱饵已经没有胃口。正如希特勒对他的将领所说的,但泽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要的是消灭波兰。但是那位意大利领袖却不明白这一点。九月一日清晨,他必须作出抉择,要不宣布意大利中立,就得冒英、法大军进击的危险。我们可以从齐亚诺的日记中清楚地看出,这种前景对他那位泄了气的岳父大人是一场多么可怕的恶梦。
九月一日一清早,这位愁肠百结的意大利独栽者亲自打电话给柏林的阿托利科,「催促他去恳求希特勒给他来一个电报,解除他在同盟条约中的义务」。(齐亚诺语)那位元首很快地甚至可以说是欣然地应允了他的请求。上午九点四十分,希特勒在临动身去国会之前给他的朋友发了一份电报,为了节省时间,这份电报是用电话打给德国驻罗马大使馆转达的。
领袖:
您近来在外交上和政治上对德国及其正义事业给予支持,谨致最真诚的谢意。我确信,我们能够凭德国的军事力量完成当前强加干我们的这一任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预计不致需要意大利的军事支持。领袖,我还要预先感谢您今后定将为法西斯主义以及国家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作出的一切努力。
阿道夫 - 希特勒
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希特勒已经在国会发表了演说,并且对达勒鲁斯咆哮了一阵,心里显然已经平静下来了,他灵机一动,又给墨索里尼发了个电报。他说他原是准备「通过谈判」解决波兰问题的,「我整整等了两天,波兰谈判代表还是没有到来」,「昨天一夜之间又发生了十四起犯境事件」,因而他「现在决定以武力回答武力」了。末了,他再一次向这位临阵脱逃的伙伴表示感激。
领袖,对您所作的一切努力,我表示感谢。我还要特别为了您的出面调停向您致谢。但是我从一开始就怀疑这种努力不会有任何效果,因为如果波兰政府具有丝毫和解的诚意,问题本来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解决的。然而,他们拒绝了——
因此,领袖,我才不愿意让您去冒险充当调停人;根据波兰政府的顽固态度来看,这种调停多半是徒劳无功的——
阿道夫 - 希特勒
但是在齐亚诺的怂恿下,墨索里尼最后还是咬了咬牙,决心去冒险充当调停人。前一天中午刚过,齐亚诺就已经向驻罗马的英、法两国大使提出,如果他们的政府同意,墨索里尼愿意邀请德国在九月五日来举行一次会谈,以便「审查已经成为当前纷争根源的凡尔赛和约的一些条款」。
人们可能认为,第二天早晨德国进攻波兰的消息一定会使墨索里尼的建议成为多余。但是使意大利人感到意外的是,法国外交部长、绥靖专家乔治 - 庞纳竟在九月一日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给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庞赛打了一个电话,要他通知齐亚诺,法国政府欢迎这样一个会议,但未与会各国的问题不得在会上讨论,而且该会不能只限于探求「当前有限问题的局部的临时解决办法」。庞纳提出的会谈条件中没有谈到德军的撤退,甚至连停止继续前进也没有提及。
但是英国人却坚持这个条件,并且最后总算拖着那个四分五裂的法国内阁和他们一道走,在九月一日晚上能够向柏林递交两份内容相同的警告照会,其中宣布,德国如果不从波兰撤军,英、法就要出兵。由于这两份照会当晚就公布了,所以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当时已是慌不择路,任何一根稻草都要抓住,甚至不存在的稻草也要抓一下,第二天早上仍然向希特勒再次提出呼吁,就好像他根本没有把英、法的警告当真。
正如汉德逊在《最后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九月二日是在一种悬虑不安的情况下度过的。他和考仑德雷焦急地等着希特勒对他们照会的答复,可是毫无消息。中午刚过不久的时候,只见阿托利科气喘吁吁地走进英国大使馆,对汉德逊说,他要立刻弄清楚一件事情:头天晚上的英国照会是不是最后通牒?
汉德逊后来写道:「我当即对阿托利科说,如果那位外交部长问我的话,我授权可以告诉他,那不是最后通牒,而只是一个警告,但是他并没有问。」
得到了这句话之后,这位意大利大使又顺着威廉街急急忙忙地奔向德国外交部。原来那天上午十点阿托利科就带着墨索里尼的一份照会来到威廉街,人家告诉他,里宾特洛甫身体不适,他于是把照会交给了威兹萨克。一九三九年九月二日
意大利希望通知德国政府,我国仍有可能使法国、英国和波兰同意在下列基础上同德国举行一次会谈,这项消息仅供参考,取舍之间自然全由元首决定:
一、双方军队留在目前原地停火。(着重体为原件所有)
二、两三天内举行谈判。
三、解决德波争端。根据现状,这种解决肯定会有利于德国。
这个提议原先是领袖提出的,现在已经特别得到法国的支持。
但泽已为德国所有,并且德国还取得了可靠保证来实现其大部分要求。此外,德国已经得到了「道义上的满足」。如果它接受建议举行会谈,就有可能达到它的全部目的,同时又避免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甚至在目前看来就已经有可能发展成为全面和长期的战争。领袖并不想坚持自己的主张,但是他认为将上述情况立刻通知冯 - 里宾特洛甫先生和元首是极其重要的。
里宾特洛甫那点儿病马上就好了。看了上面的建议之后,怪不得他在中午十二点三十分见到阿托利科时就向他指出,意大利领袖的建议与头天晚上英法的照会是不「协调」的,因为英法两国的照会具有一种「最后通碟的性质」。这位意大利大使在避免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和他的首脑同样热心,而且可以肯定更为真诚。不等里宾特洛甫说完,他就打断话头说,英国和法国的声明「已经由于他的领袖最后的这个照会而取消了」。当然,阿托利科是没有权利作这种声明的,这根本不是事实,不过他大概是以为在这种紧急关头,冒失一点也无妨,反正不会有什么损失的。德国外交部长对此表示怀疑,可是阿托利科一口咬定他的话不放。
法国和英国的声明(他说),已经不在考虑之列。齐亚诺伯爵是在今晨八点三十分来的电话,这已经是在意大利电台公布两国声明以后的事。由此可见,两国声明必然已被视为取消了。齐亚诺伯爵还说,法国特别赞成领袖的建议。目前推动这事的是法国,不过英国一定也会跟着动起来。里宾特洛甫仍然怀疑。他说,他刚同希特勒讨论过墨索里尼的建议,元首想知道英法的照会是不是最后通碟。这位外交部长最后同意了阿托利科的建议,让这位意大利大使去问一下汉德逊和考仑德雷,把情况弄清楚。这就是阿托利科造访英国大使馆的原因。当时充当翻译的施密特后来写道:「那天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年岁已经不小的阿托利科从里宾特洛甫的房间里急急忙忙出来,跑下楼梯去找汉德逊和考仑德雷——半小时以后,阿托利科跟离开时一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着回来了。」喘过气来以后,这位意大利大使就报告道,汉德逊刚才告诉他,英国的照会并非最后通牒。里宾特洛甫回答说,虽然「德国必然要拒绝英法的声明,但是元首正在研究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如果罗马证实英法声明并非最后通牒,元首将在一两天内给予答复」。由于阿托利科催着早些答复,里宾特洛甫终于同意第二天,即九月三日星期日中午给他回话。
这时候在罗马,墨索里尼的希望却在逐渐破灭。下午二点,齐亚诺接见了英、法两国大使,并且当着他们的面用电话把阿托利科同德国外交部长的谈话告诉了哈利法克斯和庞纳。庞纳满腔热情,一如既往;据他自己的记述(见《法国黄皮书》),他热烈地向齐亚诺道谢,感谢他为和平所作的努力。哈利法克斯却比他冷淡。他证实英国照会不是最后通牒。政治家们在一个名词上像这样抠字眼,真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英法声明本身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不过他接着又说,他个人认为,除非德军撤出波兰,英国不可能接受墨索里尼关于会谈的建议。而在这个问题上,这一次庞纳又一声不吭。哈利法克斯答应齐亚诺把英国内阁对这个问题的决定用电话通知他。
晚上七点刚敲过不久,英国内阁的决定传来了。英国接受意大利首相的建议,但是条件是希特勒必须把他的军队撤回德国境内。意大利外交大臣知道,希特勒决不会接受这个条件,因此正如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可想了」。
我不想去向希特勒提出这个建议,这一定会遭到他断然拒绝,也许还会受到他的白眼。(齐亚诺在日记上写道)我把这一点告诉了哈利法克斯以及那两位大使和领袖,最后我打电话给柏林,通知他们,除非德国人有相反的意见,否则我们就放弃谈判了。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于是在九月二日晚上八点五十分,那位精疲力竭、心灰意懒的阿托利科,再次拜访柏林的威廉街。这次里宾特洛甫在总理府接见了他,当时他正在那里同希特勒商谈问题。缴获的外交部备忘录中对这个场面有如下的记载。意大利大使告诉外交部长说,英国人不准备以意大利的调停建议为基础举行谈判。英国方面要求德国军队在谈判开始之前立即全部从波兰占领区和但泽撤出——最后,意大利大使声明,领袖现在认为他的调解建议已经不复存在。外交部长听到意大利大使的传达后,未置一词。
这位不辞劳苦的阿托利科费了这样多力气,竟然没有讨到一句感谢的话!有的只是无言的轻蔑,因为这个同盟者想骗掉德国在波兰已经到手的战利品。
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点点希望,现在也已烟消云散了。大家现在显然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在这场戏里有一个角色却是例外。晚间九点,怯懦成性的庞纳又给齐亚诺打了一个电话,再次表示法国给德国的照会不具有「最后通牒的性质」,并且重申法国政府准备一直等待德国的答复,直到九月三日(即第二天)中午为止。不过,「为使会谈取得良好的结果」,庞纳告诉齐亚诺,法国政府同意英国政府的意见,即德国军队必须「撤出」波兰。这是庞纳第一次提到这一点——这一次也只是因为英国方面的坚持才不得已提出的。齐亚诺的回答是,他认为德国政府不会接受这个条件。但是庞纳还不死心。那天深夜,他又作了最后一次努力,想逃脱法国对于正在受到轰击和围攻的波兰所承担的义务。齐亚诺在九月三日的第一段日记里追述了这桩怪事。
夜里,外交部来人把我叫醒了,因为庞纳找到瓜里吉利亚(意大利驻巴黎大使),问我们能不能使德国撤出波兰,哪怕是象征性的撤军也行——我把这个建议扔进了废纸篓,根本没有呈报领袖。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是毫不热心地而且是纺惶不定地来接受这个巨大的考验的。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