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 定位行业,进退有据
- 为什么行业比专业更重要
- 职业路径选择象限图
- 找对池塘钓对鱼
- 尽早确定哪些领域绝对不适合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抱怨上的惨痛代价
-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 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 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 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 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 跳槽与风险管理
- 无中生有式的学习
- 聚焦特色才会有出路
- 利用价值是发展之母
- 交易心态之下的陷阱
- 细节系统化才有冲击力
- 就是要容忍对方的不足
- 为啥你比别人挣得少
- 要印象还是要真相
- 铁三角式的成功
- 莫让高薪和加班废掉
-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 人性的特洛伊木马
- 自我救赎才是天道
- 横向拓展你的职业历练
- 信息化时代的扁平式充电计划
- 兴趣的阶段性过程管理
-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 公平总是要屈从于规则
- 天大难题:说服别人与改变自己
- 知识的价值在于储备
- 要打通方法论上的价值链
- 当心领导示好中的陷阱
- 挖掘职业沉淀的宝藏
- 抬头望天与低头看路
- 职业规划与动态管理
-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 为什么缺憾主义会更加完美
- 八小时之外的经营
-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 创造力的固化与提炼
- 人脉细胞开发过早更易失败
- 打破一统江湖的神话
-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交互
- 缺乏步骤和措施的理想毫无意义
- 100 个人眼中的林黛玉
- 没有专业的专业就必须脱胎换骨
- 体制外没有权力选择安逸
- 开辟职业生涯的第二战场
- 早年发展太顺的沉痛代价
- 你是否有想法没思路?
- 多面成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 专业化带来的偏执陷阱
-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 悲惨经历视野下的拔银术
- 通往成功之路的方程式
- 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必须匹配
- 才华释放过程中的管理学
- 雪中送炭是打开人脉宝藏的钥匙
- 专业不对口 我们怎么办
- 感觉导向下的精细化管理
- 资源互换引发的奇妙世界
- 广种之因与偶得之果
-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 有效突破经验扩大化陷阱
- 言论是利益和需求的结合体
- 激情要来源于实力和磨炼
- 给对方大脑植入运行程序
- 演戏和真实之间的辩证法
- 职场特种兵与魔鬼训练法
- 给身边资源赋予爆发力
- 你 被好为人师 了吗?
- 人生禅悟与活在当下
- 职场江湖的 三个有利于
- 生不逢时是个伪命题
- 平台内部人脉,你梳理好了吗?
- 灵感与独立思维的再生产
- Job三大功能与平台价值评估
- 职业安全与竞争力测评
- 书面沟通材料绝非花瓶
-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 非常理性就是非理性
- 点—线—面—网 思维
- 你被“留一手”废掉了吗
- 高手都是如何练就的
- 别让统计学结果蒙蔽了眼睛
- 混得越惨越不能封死人脉
- 破除成功学带来的幻觉
- 越是常识越容易产生误导
- 悟性质与量的 360 管理
-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九九归一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铁律之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第一份工作,其突破的难度相当大。无论你是出于什么原因进入那个领域,都会慢慢地形成路径依赖。面对这种情况,也许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努力在这个方向上积累经验和资源。
你的第一份工作,也许机缘巧合如你所愿,也许是稀里糊涂找上的,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无论是好是坏,你日后的发展将跟它存在很大的因果关系,甚至一辈子都摆脱不了它的影子。我个人体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当中的“入错行”,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有的朋友会认为,我说得有些言过其实。而实际上,还真的是这么回事儿。
现实当中,在你跳槽的时候,绝大多数单位是要求有相关经验的。可能你已经不想干第一份工作所属的行当,但转来转去,你最有可能找到工作的领域,或者你将来干得最顺手的领域,还是跟你第一份工作有着较高关联性的。尽管这不是绝对的,但此种情况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发生的概率也相当高,应当引起我们职场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去看待。
我的一个朋友,首份工作是在某家发展迅猛而且比较有实力的汽车保养用品公司做销售,一干就是五年。后来感觉这行太辛苦,薪水也没达到理想状态,就跑到了食品饮料行业从事营销工作。去的时候满怀憧憬,时间长了才知道还不如原来的行业理想。隔行如隔山,模式差异很大,原来积累的很多经验用不上。后来又在快销品行业找了几家,情况基本上大同小异。当然也不是说他不适应,而是很难像第一份工作那么顺手,“前途”和“钱途”,跟预期相比差得太远,甚至连老本行都不敌。
出于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他骑驴找马,后来又陆陆续续地面试了一些单位。能给他较好职位和待遇的,基本上还是原来的行业,或者与之关联性比较大的企业。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又杀了回来。在这个跳槽比较频繁的年代,他这种情况实际上非常普遍,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人们转来转去又回到老本行,很多时候并非自己本来的意愿,而是形势所逼。尽管成功转型的也不少,但毕竟难度要大很多,说得夸张一些,几乎接近脱胎换骨。
有人劝说年轻人要先就业再择业,很多过来人琢磨一下,就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问题。与其这么说,但不如表述为“先入行再换公司”恰当。一旦你入了某行,再换行,无异于职业生涯从一张白纸重新来过,事实上比一张白纸起步更难。而且出身社会越久,年龄越大,在第一家单位干的时间越长,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突破束缚的难度越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职业发展上的路径依赖。
我曾一再强调,在职场上发展,要拓宽视野和积累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职业风险,不能钻得太细了,而忽视相关领域的沉淀,这里又要强调在某个领域,特别是你首份工作所属行业的良好沉淀与积累。这看上去好像本人在自相矛盾,实质上这并不冲突,这其中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尽量拓宽视野,也主要指面向你自己所在的行业,以及相关性比较强的领域,当然你可以关注得更广泛一些,但还是要突出重点的。
譬如,你现在是一个乳品公司的销售代表,应该以乳品行业营销为圆心,关注点以“同心圆”的方式,逐渐向外拓展。此处我们可以按照优先级,作一个大致的分类,由内到外分别是乳品行业的其他模块,乳品产业链,食品饮料行业,快速消费品,整个国民经济。总之一个原则,越接近圆心越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我们强调某个领域的积累,这个领域也应该是相对较大的领域,而非高度细分的方向。如果你积累和沉淀的领域太细,你的独特性强,别人替代你的可能性很小,但也存在职业适应性差的问题,可能会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隐忧。比如,你曾经是高度钻研随身听或者VCD播放机技术的专家,其他相关的东西懂得不是很多,这几年一定过得比较郁闷,因为不得不面临着非常痛苦的转型,犹如换骨剥皮一样难受。说得不好听一些,更像器官移植,排斥和阵痛周期会非常长。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问我,说是不是在职场上发展,应当抱着“把牢底坐穿”的精神,在本行内持续努力,成为圈子内某个方面的专业人士。我笑了笑回答说,这种策略一般来说还是很好的,还得看你所处的领域和行业整体上的发展趋势,在一些夕阳行业或者过渡性行业是不可取的,即使行业本身不错,也要注意适当拓宽一下关注点和知识面,不要因为关注太细而使自己的职业发展陷入被动境地。
很多事情往往不能如你所愿。无论你第一份工作是干什么的,只要行业不是太差,而且咬着牙还能坚持下去,就应当既来之则安之,并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努力积累,优化结构,以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人总是希望找自己喜欢的一份工作去做,能做到这点自然是非常好,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现实。一方面,很多人连自己究竟喜欢何种工作都讲不清楚;另一方面,即使你喜欢,也未必真的有机会。
这跟婚恋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你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标准,然而最终还是需要向现实妥协。而且一旦结了婚,无论对方怎样,分手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尽量适应对方,维持、改善和优化双方的关系,很有可能是最为现实的选择。真实的人生,不同于文艺和影视作品,往往是不断妥协、不断适应、不断积累和顺势而为的人生。有句话说得好,面对不太理想的遭遇,与其痛苦挣扎,不如尽情享受,并从中积累和提高。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