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常常被认为是非常主观的设计,因为不同的人审美差异非常大。就像听音乐,农民工听的音乐和大学教授听的音乐几乎不太可能一样,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事物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的音乐审美。然而世界上有高雅音乐,也有低俗音乐,只要有人喜欢它就有存在的理由。做视觉设计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美和丑来评价一个产品视觉设计的好坏,而是应该以它所服务的人群是否接受并喜欢此风格来评价,更进一步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设计,设计出来的作品应该把观众的审美向更高的层次培养。
今天我所要谈论的视觉设计,它特指的是互联网产品的视觉设计,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到它的“互联网性质”,其次是它的开始、过程以及结果。互联网中的视觉设计,我认为值得强调的两点是:
1.它是一种感知的设计
2.它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环,不可独立于产品之外。
接下来,我会一一为大家解释这两个观点。
视觉设计是一种感知和服务的设计
在做任何具体的设计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目标是什么。那视觉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是:“美”,那说明你是一个对美有追求,并且停留在初级阶段的设计师。我认为,视觉设计的目标有这么几个:
- 满足基本的设计原则
- 让你的老板和你的用户同时喜欢它
- 在有限时间内,做到效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
第一点就不用说了,如果产品不是做行业内大的设计创新,就没有必要颠覆现有的使用了多年的设计原则。那么,符合基本的设计原则是设计师的底线。这个原则包括:每种尺寸的屏幕使用合适的字重、用色和图形与产品的调性一致、考虑用户使用的场景、整体风格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等等。
第二点和第三点,其实都是在做一种感知的设计。
我所看到很多设计师会这样做视觉设计:
了解产品目标-确定产品风格-寻找与风格匹配的视觉参考资料-视觉稿输出-修改 1-修改 2-修改 N-截稿上线。
这样做貌似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敢肯定,有 70%的时间是花在修改上的,这个修改来自于客户或者老板的建议,他们常常会以“不够大气”“没有感觉”“有没有更多的方案”来让设计师重做设计。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工作量,究其原因,是因为设计师和老板之间出现了审美差,大家心中各自有一个骄傲的“审美观”,却相互看不上对方。
这时候,如果我们继续不断地出新方案或修改之前的方案,很有可能因此而浪费时间,到了上线的前一秒还在忙前忙后,效率十分低下,投入产出比小。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做思考呢?如上所说,视觉设计需要我们把所有人的审美统一一起来,即使不能真正的统一,也可以做到大概的一致性。这些需要我们在做视觉设计的每一步都考虑到“感觉”的设计。怎么做呢?
- 1.首先,为了缩小大家的“审美差”,我们可以做一场关于视觉设计的工作坊,先了解客户或老板的产品视觉倾向是什么、期待是什么。
- 2.接着,与老板或客户共同建立一种设计评判的标准,目的是让大家用同一套评价系统来评价设计,把“感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3.当“审美差”缩小,“设计规范”建立好之后,就可以在一个比较确定的方向上做 2-3 套方案。这 2-3 套方案的方向可以有很多组合的方式,可以按照具体项目的不同来设定,例如:如果老板【期待】有创新,组合的方式可以是:2 套方向之内的,1 套方向之外的。
- 4.做设计展示,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展示方案时很关键的一点是把规范和之前的工作坊结果再展示一遍,再次把所有人的“感知”控制在范围之内。
我们发现,需要花精力的地方有时并不仅仅在于视觉方案本身,而是在于这些“感官”设计来与客户达成统一、增强客户的参与感、展示设计师的专业度。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缩短我们修改的时间。
视觉设计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环,不可独立于产品之外
一些设计师貌似对美有很高的追求,以至于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视觉设计的细节打磨上。并不是说这些做法不好,而是在那之前,我们要了解到,视觉设计是产品设计中的一环,它应该跟随产品策略去做,而不是单独存在。 那么,什么是产品策略呢?每个产品的策略不同,但是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它们都会包含哪些内容:
- 用户群
- 产品方向
- 竞争对手
- 时间规划
- ...
这些看似与视觉设计没有什么关系的,却是最值得视觉设计师重视的。
- 用户群 决定了我们为谁做设计,而不是为自己做设计
- 产品方向 决定了视觉风格应该呈现什么感觉,比如美食类产品的设计就应该多用暖色+图片的形式,容易勾起用户的食欲。
- 竞争对手 决定了我们是否应该跟他做差异化设计,或者一致性设计。有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做得非常成功,这时候,如果做差异化小的设计,或许可以让用户产生好感,在商业上是成功的策略。
- 时间规划 决定了我们能用多少时间来做设计,这个时间应该包括:风格调研-设计-汇报-修改等步骤,设计师应该把所有的时间节点规划起来,而不是只规划打开 ps 的那段时间。
对于一个 to C 的产品而言,视觉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面上大多数 toC 的产品界面都设计得非常美观,用户的审美已经被提高,分配更多的时间到视觉优化上,是值得做的事情。
对于一个 to B 的产品而言,视觉设计的优先级就没那么高了,因为 to B 产品最最重视的是数据的准确性、产品使用的高效性、流程之间的通畅性等,留给视觉设计的时间有时会非常短,这时我们如果想要做一个精致的视觉是不太可能的,也许买一套“视觉模板”,再在上面做相应的修改,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相信很多设计师都不能接受这种方式,但是,我们做任何设计都应考虑到全局,懂得在限制下做设计。
视觉工作坊
视觉工作坊是视觉设计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一个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机会,也是一个统一大家意见的契机。这里展示一个视觉工作坊的流程,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组织一个视觉工作坊:
- 规划工作坊的流程,确定邀请对象,确定时间 制作一个 ppt 来展示流程,让参与者能够清晰的知道每一步应该做什么; 确定邀请对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必须邀请到最终能决定视觉设计的角色,否则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工作坊就白费了; 时间最好控制在 1-1.5 个小时之内,如果时间太长,则会成为某些角色拒绝参加的理由。
- 工作坊开始,首先介绍工作坊的目的。 很多参与者这时候都是第一次接触视觉工作坊,明确工作坊的目的、说明大概要花费的时间、包含哪几个设计活动、最终的产出物等,这些介绍能够给参与者安全感,让他们高效地完成工作坊的活动。
- 对于现有产品的视觉评估 让每个参与者把脑海中对于产品现阶段的视觉设计做一个评估,将评估出来的关键词写在便签纸上。这个活动主要用来发现问题寻找痛点。大家一定是对现有的视觉设计不满,才会想要设计新的视觉,视觉化的工作坊也让大家可以看到问题集中在哪几个方面,那么在之后的视觉中就能集中解决这些问题。
- 对于产品未来的视觉评估: 让每个参与者把脑海中对于产品将来的视觉设计做一个评估,将评估出来的关键词写在便签纸上。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知道参与者对于未来视觉方案的猜想以及他们的偏好,也能从关键词当中更加了解他们想把产品做成什么形态。参与者常常会将自己心目中认为好的产品的视觉关键词写下来,这些信息对做方案非常有利。
- 让参与者选出两张他们认为与未来风格匹配的图片,并解释原因。 我们知道,从文字的描述到图像的描述,是有一个鸿沟的,比如按照“活泼”这个关键词来设计视觉风格,可以设计出成千上万种活泼的视觉方案,所以我们要知道的是参与者心中对于“活泼”的想象是什么,选出与关键词对应的图片能够进一步收敛他们的想象,并且实现了第一次视觉的“具象化”。
- 从事先准备的界面效果图当中,选出与图片最匹配的一组。 组织者需要事先挑选出 3-4 套视觉风格并归类:如活力、专业、极简等,贴在墙上,并且贴上是什么元素让这些风格传达得如此到位,比如活力的风格,常常用彩色、圆角、灵活的排版形式来表达。从图像到界面其实是第二道鸿沟,参与者常常不具有设计背景,所以虽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风格,但很难想象怎么去表现它,用投票选择的方式去选择一种风格,让他们了解用什么元素去表达这种风格是最合适的,这些元素可能也会在将来的设计中运用到。这实现了第二次视觉的“具象化”。
通过这六个步骤,我们引导大家从【未来视觉设计的 想象 】具象成【某一种风格的视觉页面】,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让全部参与者达成视觉的一致,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到视觉设计是一个从 模糊 到 具象 的过程,这个过程既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又用种种方式收敛成可落地的方案。
写在最后
无论是什么设计,都要求设计师有“出跳”的能力,视觉设计也是一样,首先要跳出【视觉设计】看问题,看到视觉设计之外的东西,如时间、流程、目标等。下一步,需要看到设计与设计之间的不同,这类设计和那类设计,他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最好,是不是最好看的永远是最好的。最后是知道如何达到设计目标,如工作坊,都是不错的值得参考的方式。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