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所获赞誉
- 序言
- 关于判断与决策的有趣研究
- 快思考,慢思考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系统 1,系统 2
- 第 1 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第 2 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第 3 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第 4 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第 5 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第 6 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第 7 章 字母 B 与数字 13
- 第 8 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第 9 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 第 10 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第 11 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第 12 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第 13 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第 14 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第 15 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第 16 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第 17 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第 18 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失误
- 第 19 章 知道 的错觉
- 第 20 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第 21 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 第 22 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第 23 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第 24 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 第 25 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第 26 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第 27 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第 28 章 公平性 -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第 29 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第 30 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第 31 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第 32 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第 33 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第 34 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 第 35 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第 36 章 人生如戏
- 第 37 章 你有多幸福?
- 第 38 章 思考生活
- 附录 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附录 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致谢
关于上一次旅行,你还能记起多少?
请思考度假时的选择。你是希望在去年去过且很熟悉的海滩度过愉快的周末,还是想充实新的记忆?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业随之出现:度假村提供了恢复元气的休闲方式;旅游业则帮助人们构建故事、收集记忆。许多旅行者会近乎疯狂地拍照,这说明储存记忆是人们旅游的重要目的,这个目的会影响我们旅游的计划和体验。照相的人并不认为当时的景色只能供自己欣赏片刻,他们将景色当做未来的记忆来收藏。照片对于记忆自我来说很有用,尽管我们很少会长时间或多次观看这些照片,有的照片我们甚至没再看过,但是拍照并不一定就是旅行者的经验自我欣赏风景的最佳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自己想要储存的故事或记忆来评估旅行。“难忘”这个词常都用来描述旅行中的亮点,明确地阐述旅行的目的。在其他情况下,我们会想到“喜爱”这个词,这是对此刻永生难忘的宣言,尽管这并不总是准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自我意识的记忆体验会得到重视、被赋予意义,这是其他体验无法实现的。
埃德·迪耶内及他的团队提供的证据表明,是记忆自我选择了旅行方式。他们要求一些学生记日记,记录下春假期间他们对自己经历的评估。学生在假期结束之时,还需提供自己对整个假期的整体评估。最后,他们还需说明自己是否愿意再次这样度假。统计分析说明,他们是否想要重复假期的意愿完全取决于最后的评估,即使是最后的评分也不能代表他们在日记中描述的经历,他们依然会这样选择。就像冰手实验一样,无论对错,当人们在作是否重复某个经历的决定时,他们都会由记忆作出选择。
有关你下次旅行的思考性实验能使你察觉到你对自己的经验自我的态度。
在假期结束之时,你拍的照片和录像将被全部销毁。
另外,你会服下一剂药,这剂药会消除你关于这次旅行的所有记忆。
以上情况对你的假期计划有多大影响?与普通的旅行相比,你会花多少钱在这次旅行上?
在我还没有正式研究人们对这种情境的反应之前,我曾与他人讨论过,得出的结论是,记忆的消除会大大降低这次体验的价值。有时候,人们对待自己就如对待其他失忆的人一样,他们通过回到曾令自己愉快的地方以增强自己的愉悦感。然而,许多人说他们完全不想去那些地方,这表明他们只关注自己的记忆自我,而且相对于失去记忆的陌生人来说,他们更少关注失去记忆的经验自我。许多人指出他们不会让自己或是失忆的人去爬山或是穿越丛林,因为这些体验在当时大都是痛苦的,只能靠提醒自己达成目标的痛苦与快乐都是值得的才能坚持下去。
另一个思考性实验需要你想象自己正面临一场痛苦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你都是清醒的,别人告诉你你会痛苦地叫出来,还会请求医生停止手术。然而,你事后肯定能得到一颗“忘忧草”,彻底忘掉这件事。你对此有何看法?我无心的观察再次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人对于他们经验自我遭受的痛苦都是漠然的。许多人说他们毫不在乎。另一些人和我有一样的看法,我为我的经验自我感到遗憾,但遗憾的程度不会比我对痛苦的陌生人的遗憾感受强。我就是自己的记忆自我,也是自己的经验自我,两者主宰我的生活,但它们对我来说就像是个陌生人,这感觉很奇怪。
示例—谈到人生如戏
“他一生正直磊落,但生命的最后一段却不得人心,为此,他要竭力维护自己的一生。”
“为了能有一晚的相处时间,等多久都愿意的现象就是过程忽视的例子。”
“你似乎将整个假期都用在了构建记忆上。也许你应该放下相机,享受这一刻,即使这一刻并不令你感到难忘。”
“她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没有了人生故事,但是她的经验自我对于美与高贵依然敏感。”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