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节:序
- 第 2 节:前言(1)
- 第 3 节:前言(2)
- 第 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2)
- 第 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
- 第 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3)
- 第 8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5)
- 第 10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7)
- 第 11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8)
- 第 12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9)
- 第 7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4)
- 第 9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6)
- 第 13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0)
- 第 15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2)
- 第 14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1)
- 第 16 节:第一章 幼年得宝(13)
- 第 1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
- 第 1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2)
- 第 2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4)
- 第 1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3)
- 第 2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5)
- 第 22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6)
- 第 23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7)
- 第 24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8)
- 第 25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9)
- 第 26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0)
- 第 27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1)
- 第 28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2)
- 第 29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3)
- 第 30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4)
- 第 31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5)
- 第 3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
- 第 3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2)
- 第 3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3)
- 第 35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4)
- 第 36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5)
- 第 37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6)
- 第 38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7)
- 第 39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8)
- 第 40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9)
- 第 41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0)
- 第 42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1)
- 第 43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2)
- 第 4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
- 第 44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3)
- 第 4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2)
- 第 4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3)
- 第 4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4)
- 第 49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5)
- 第 50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6)
- 第 51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7)
- 第 52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8)
- 第 53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9)
- 第 55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1)
- 第 54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0)
- 第 56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2)
- 第 57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3)
- 第 5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4)
第 41 节:第三章 军校情歌(10)
1950 年 5 月 11 日,在台北松山机场,正民同其他十四位同伴,登上了去日本的一架军用客机。当飞机冲向云霄之际,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方始落下。这一刻,他才想到,那位心胸宽大、爱护青年的方朝俊校长,在骂了他们一通以后,已经把他那封信销毁了。
到日本又换乘轮船,到了美国。安排好住宿,他就给崔鉴民、张维新等密友写信,告诉他们方校长仁慈宽大,把那封写给维新的信销毁了,使他能够顺利出境,安全到达。鉴民回信还没到,张维新的信已到了,告诉他一个甜蜜的喜讯,佩兰已经到了台北,考入台湾大学护校。
她是怎么到台北的呢?原来,济南时局突变。1948 年 9 月,国军溃不成军。国民政府撤退时宣称:中学生前往南方就读,均属公费,并供给食宿等。佩兰离开父母,随校南来。刘泽民、张敏之、邹鉴等几位校长,带领八个联中的学生,从烟台、济南等地南下,路经微山湖、徐州、南京,最后到了浙江省,在海宁县长安镇,先后安顿下来。后来,在"公费求学"的诱导下,从山东继续南下的学生很多,共约三万多人。佩兰在出发前,接到正民的来信,知道他已收到同意定婚的信,马上写信寄去。到海宁县,再度去信。可是,当时他正在关押之中,始终没有盼到正民的回信。佩兰陷入茫然之中。她估计,去信不回,可能是因为战火影响,没有邮到。
当时,情况瞬息万变。1949 年 4 月,解放军渡江,三天以后,南京解放。真是兵败如山倒,国军一败涂地,政府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学生呢?各校学生循浙赣、粤汉铁路,南下广州。因车少人多,车站人山人海,有的学生只好爬到火车顶上。车箱顶部是弧形,中间高两边低。大家手牵手,或用绳子绑在小同学腰间,以策安全。碰到桥梁或隧道时,超高超载,一些人被碰死撞伤。
这些学生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佩兰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一个女学生身单力薄,挤车跋涉,克服种种困难,也随他们南来。还有大部分没爬上火车。到达广州时只剩下七千余人。军方和学校商定,师生赴彭湖安置。高中师范学生从军,上午上课,下午接受军训,完成中等教育,毕业后可以报考大学。初中及年幼的学生,以及女生,可进海军子弟学校,继续读书。
佩兰是高三学生,将要毕业,也随这批学生,抵达彭湖列岛。李振清司令及部下韩风仪师长,野心勃勃,言而无信,看到这批学生到达,兴奋异常,高兴得对部下说:"这些学生,男的都将成为我们部队的士兵,女的将成为我们的眷属。"善于抓兵的国军,他们很快着手接管,把学生编入军队,不准老师讲课。
师生给领导反映,校长们不同意,因与这批学生多年相处,情同父子,竟忘记自身的危险,坚决要求军方履行诺言。在学生接受军训之余,每周能上几小时的基础课程,如国文、数学等,以便给学生留下升学的机会。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合理的要求,竟然激怒了这些蛮横的军人。他们竟把大帽子乱扣,大肆推行恐怖政策,进行严厉镇压。诬指张敏之、邹鉴校长是"特务",坚持"立即枪决,以儆效尤"。这时,刘泽民校长已经去台,也被诬告有"匪谍"嫌疑,先行"羁押",以便追查"同党",查明正法。同时,将反对改编的学生领袖人物刘永祥、谭茂基、明同乐、张世能、王光耀等皆处以死刑。
此后,学生的处境更为不妙,有不少人陆续失踪。据说,有些人竟被装进麻袋,又加上石头,一起投入深海。一时白色恐怖盛行,个个害怕,人人自危。在抗日时期,刘校长是个爱国者,组织有志青年,宣传救国的主张,在爱国人士中间很有影响。那时,他突然被抓,立即引起山东籍知名人士的注意,在多人的救护下,总算保住了性命。和刘校长一样,在抗战期间,张敏之校长也曾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只是他没有刘校长幸运,竟被冤死了。后来,终获平反,获赔偿新台币六百万元。
在海军的白色恐怖下,发生多起强拉女生为妻事件。佩兰自称,父亲是黄埔毕业的高级军官,丈夫是空军少尉,才唬住那帮不学无术的军人。她克服军方阻挠,由彭湖辗转到达台湾,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取台大中文系。多方打听父母的消息,得知老人没有来台。她寻找空军通校,得知在岗山,正民已经毕业,联系不上。又找张维新表哥,这位热心的媒人,他已从风山培训班结业,也无影无踪。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