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 58 节:第四章 婚姻殿堂(14)

发布于 2024-10-02 22:12:18 字数 2916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娇溺不断,实难改变。

现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全国总数超过一个亿。这些孩子如何教育,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为子女少,父母更加疼爱,无可非议。可是,生活过于平静舒适,他们会迷失自我,多数孩子被父母骄纵过度,是可怕的爱,子女随心所欲,父母有求必应,无意中养成坏习惯。这样会使子女堕落无能。像温室里的树苗,很难成为栋梁之材。

有人错误地认为"树大自直"。孩子到懂事时再管,或者不用管,孩子就会理性地控制自己,自然就学好了。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远远超过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父母总是小心翼翼,注意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整天里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是过度的爱。每餐大人都问来问去,看他想吃什么,有时搜肠刮肚想些新主意,提出来让孩子选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终日里在衣食和玩乐上想点子,提出新的花样,寻求孩子的欢心,孩子们反而觉得啰嗦厌烦。

有些家庭,溺爱成风,不讲理智,有求必应,效果适得其反。为孩子买了成堆的玩具。有的孩子竟带着它上学,甚至有些父母还提醒孩子,别忘携带香烟和打火机。孩子们自认为是小"皇帝"或小"公主",狂傲任性,恣意妄为,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欲望越来越难满足。大街小巷充满着电子游戏厅,学生充塞其间,流连忘返。他们耗去大量金钱,视时间如粪土,牺牲了学业,玩物丧志。

美国有本书,名叫《成年快乐的根源在童年》。这书的作者爱德华·哈洛韦尔说:给孩子买太多的东西,是父母犯的最大错误,这让孩子欲壑难填,买什么都不知足,一个要求不满足,就心怀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儿童,说一不二,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连续重复 21 天以后,习惯成自然,成为稳定的行为。孩子早已"了解"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知道"谁是家中的真正主人和佣人。于是,他便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积重难返,危害深远。

也许有人认为,给孩子买点东西,吃得好点,让孩子玩得高兴,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积少成多,娇惯会上瘾,习以为常由放松滑向放纵,越拖越难改。如果 10 岁前形成坏习惯,以后还好改吗?如果 10 岁时,什么东西都有了,那么今后还有什么向往的呢?

有人说:"习惯决定一切。"醉生梦死的日子久了,为所欲为成习,使孩子自幼养成有己无人的个性,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父母不肯要求老师多加教育。相反的,老师对其子女稍微严厉时,父母竟袒护孩子,责问校长,告发老师。研究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孙云晓说:"溺爱是假种子,假种子坑农民一季,假教育毁孩子一生。"这样坏习惯似橡皮糖一样,缠着孩子不放。孩子越来越坏,色情、堕胎、赌钱、吸毒、偷盗、抢劫都会接踵而来。反正破罐子破摔,搅得一家鸡犬不宁。父母只有付钱的义务,哪敢再管教!

当今科学进展一日千里,知识日新月异,不受专业训练,不掌握专业技能,就难以独立谋生,更别想让他养家育子,为社会多做贡献了。

放纵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这样的孩子娇惯成性,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积重难返。长大以后,成为放荡不羁的野马,进入社会,遇到一点不顺心,或是主管轻微指责,就会认为不得了啦!会气愤不已地说:"我一生连父母都优待,从不曾说过一句重话。你算老几,竟敢如此挑剔,真是岂有此理!"如此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在社会上能生存吗?难怪报纸报道:在台湾入伍服役的学生中,有很多人自杀。服役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假期里还可以回家,有什么难事不能忍耐呢?

预防为先,意志要坚。

西方文化在科学上是先进的,值得追求。在教育孩子上,正民对于西方的自由主义之风,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孩子年幼时很多事情不懂,父母应该负责引导,不能让他在歧路上徘徊,不能事事都听孩子的。

早期管教孩子,先入为主,好像打预防针,防治疾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疼爱孩子固然重要,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了两三岁再收紧,大人小孩都痛苦。幼年不肯管,大了再管更难。

正民的一位女同事,自幼吃苦耐劳,勤俭好学,获得过美国奖学金,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完成两个博士,工作成就突出。她是儿童教育专家,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著作也多,属于世界名流。并曾多次去过世界各国,讲述儿童教育问题,著作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她提倡孩子"自由发展"。她说:"生活中的规矩,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离开生活自由,生活就不美好。"她的理论引起国际上不少人的赞美,时常接到外国来信。她就以专家的身份自居,发长篇大论,讲解一通。

可是,世界各地的崇拜者,如果看到她家孩子的品学状况,就会失望。这位女士智商很高,当她做了母亲以后,因为自己刻苦,就不让孩子受穷。"母爱变成母害",就给孩子多买玩具,堆积如山,过了一天,孩子玩儿腻了,将玩具解体,丢弃乱扔,从不珍惜。

平时与孩子讲话都用英语,孩子都不会说母语。她认为过去的文化使她受苦,她现在要让子女享福。但结果适得其反,她的孩子没有一点规矩,童年时期的放松变成放纵,孩子不知约束自己,考试成绩低劣,只知好逸恶劳。因为,今天一切好的工作机会,多是考试选拔人才,不肯努力的孩子,当然会被淘汰。

那位女士也感到问题严重,常常想法弥补,却积习难改,得不到孩子的配合,引发一场争吵、闹嚷,无法使孩子们奋发努力。她因此自叹命薄,仍不知道检讨自己,不承认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当,反而归咎于命运。

近日,有位朋友告诉正民,他那才读初二的女儿,要求与父母脱离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虽然忙坏了社会工作者,但是因为找不到教养的妙方,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有的家长说:"××犟","××打死不改","××知道不对,就是改不了"……这样的孩子行为稳定,已形成坏习惯。好像"有烟瘾的人"禁烟一样,是十分痛苦的。如果干脆在第一次吸烟前,就进行戒烟是很容易的。管是爱,骄是害。俗话说:"小孩不听老人言,务必受艰难。"

有人担心习惯的培养,会束缚孩子的天性。有位心理教授说得好:养成好的习惯,是对人的解放,因解放了大脑,把人从低级趣味中解放出来。《三字经》里,古人总结教子的经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意思是说:孩子幼年的时候,品行是善良的,各家孩子都差不多,形成各种习惯后,差别就很大了。不教育就能变坏,教育的原则是专一。

荀子《劝学篇》讲:"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也就是说:一样的幼儿,长大后习俗各异,是因为教育的差异而形成的。所以对于子女,不要心软,要尽早管教,使他养成好习惯,摘除不好的小"芽心"。所以,要早打预防针,严防孩子养成坏习惯。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听话的绝招是早管早习惯。

教子话题使正民想起家中的老人,引出移民出国之事。他们为什么出国呢?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