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 年版序
- 令人沮丧的日用品
- 本书的内容
-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的缓慢变化
- 初版序
- 学术支持
- 研究资金
- 人
-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 第二章 日常操作心理学
-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么
-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发现失误
发现失误并不太难,因为动作的目标和结果之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但是要发现失误,必须首先获取反馈信息。假若看不到动作的结果,怎么可能知道它与原定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即使注意到了这种差异,人们或许仍旧不相信自己出了错。因此,保留一些动作执行过程方面的信息会很有用。
有时,我们知道出了错,但却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
艾丽斯驾驶着一辆客货两用车,她注意到右边的后视镜没有调整好,于是想对坐在右边的乘客说“请调整一下镜子”,但她说出来的却是“请调整一下车窗”。
乘客萨莉满脸迷惑地问道:“你想让我做什么?”
艾丽斯重复了一遍她的请求:“请帮我调整一下车窗。”
萨莉还是不明白该怎样调整车窗,于是又问了一次,艾丽斯又回答了一次。这样一问一答重复好几次后,两人都有些不耐烦了。艾丽斯所采用的失误纠正机制就是一再重复那句说错了的话,而且嗓门越来越高。
这个例子说明,察觉到错误的存在并不难,但要发现错在哪儿却不容易。艾丽斯认为问题出在乘客没有理解或没有听到她的请求,但是问题的症结并不在那个层面上。
我们可以在多个层面对动作进行细化。诸如我开车去银行这个行为,就可在不同的层面加以说明:
●开车去银行
●把车拐进停车场
●向右转弯
●顺时针转动方向盘
●左手往上转到右边,右手往下转
●增强胸大肌的紧张度
所有这些层面的动作都在同时进行。排在最上面的是最具概括性的描述,被称为高层面说明,排在下面的描述比较注重细节,被称为低层面说明。任何一个层面都有可能出现失误。我们经常可以察觉出动作的结果和预定目标不一致,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层面。
由于找不到问趂的症结,我们纠正失误的方法就会遭到挫败。在我收集的实例中,就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人们能够觉察出失误,但却从一个错误的层面对其进行更正。
其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钥匙打不开车门或屋门。我们去开车时,发现钥匙不管用。遇到这种情况的第一反应是再试一次,或许应该把钥匙水平地插进去,可还是不行,那就再把钥匙翻个面插进去,车门仍旧打不开。仔细检查一下钥匙,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换一把钥匙再试试,还是不管用。沮丧之极,我们会使劲地摇晃车门或者踹它一脚。后来便认为是车锁出了毛病,于是绕到车的另一边,试试另一个门。而直到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自己的车。
上面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在纠正失误时似乎总是从最低的层面开始,慢慢往较高的层面过渡,这是否属于一种普遍规律,我尚且不太清楚,但这点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