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词义变化方式
在词汇学中,论述词义变化时往往根据词义引申变化后的结果将词义引申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词义扩展;
(2)词义缩小;
(3)词义贬降;
(4)词义扬升;
(5)词义转移。
其实这五种词义变化现象都可用ECM和转喻机制作出统一解释。
一、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指词所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它的原义所表示的范围大,后来该词常用来表示范围较大的意义,如英语中的“manuscript”原义仅指“手写的稿件”,而现在可指“任何底稿”,包括打字机打成的稿子。“salary”原指“salt money(盐饷)”,而现用来泛指“薪金”。
汉语中的“河”,原指“黄河”;“江”,原指“长江”,现用来指“一切河流”。“一切河流”与“黄河”、“长江”之间存在一个上下义关系,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词义扩大”实际上就是词义从表示下层概念转变为表示上层概念,从表示部分概念变为表示整体概念,从图7.1右边可见,即用下层的B来表示上层的Being,人们认知事体的范围变大,认知的视角上移。
二、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指词所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它的原义所表示的范围小,后来该词常用来指范围较小的意义,如英语中的“corpse”原指“人体”或“动物体”,无论其死活,而现在专指“尸体”,通常指“人的尸体”。“deer”原指“一切野兽”,现在仅指“鹿”。
汉语中“金”的本义泛指一切金属,而后来这个词专门用来表示“黄金”。“瓦”的本义是“陶器”,后仅用来表示“用陶土烧成的覆盖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古汉语中的“寡”兼有“鳏(老而无妻曰鳏)”和“寡(老而无夫曰寡)”二义。现“寡”字仅用来表示后者,也就是词义范围缩小了,是一种“用整体表示部分”的现象。
可见,原来的上义用法转变为下义用法,整体转移用来表示局部,即用Being来表示B,人们认知事体的范围变狭,认知的视角下移。
现将上述两种词义变化现象在图7.1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带箭头的竖线,向上箭头竖线表示词义范围的扩大,向下箭头的竖线表示词义范围的缩小:
图 7.5
三、词义扬升
词义扬升指原来含有“贬义”或“中性”的词扬升为“褒义”的词,例如:minister从原来的“仆人”扬升为“部长”。comrade由“同屋”扬升为“同志”。
古汉语中的“置”有“搁置”和“弃置”二义,搁置还可引申为设立,现在多用其积极意义的“设立”,参见下文分析。
四、词义贬降
词义贬降指词义转坏,从原来的“褒义”或“中性”降为“贬义”,如英语中的“silly”从“快乐的”贬降为“糊涂的”,“vulgar”从“普通的、一般的”贬降为“粗俗的”。
在古汉语中“臭”本义是“气味”,香气秽气都可指,为中性含义,如《易经》中有“其臭如兰”的说法。据资料记载自战国之后,“臭”就逐步用来表示“秽气”了,词义发生了贬降现象,参见下文分析。
五、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指词的意义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另一个方向发生的变化。可能有两种情况:
(1)如果是在同一个语义域中,也就是一个整体之中,可视为是转喻;
(2)如发生于两个语义域中,也就是两个整体或两个概念之间,可视为隐喻。
例如“脚”本义是指“小腿”,后来所指范围向下延伸用来指踝骨以下的部分“足”。如果以“腿”为出发点,则“小腿”和“足”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两个部分,则可视为转喻。如果将“小腿”和“足”视为两个部分,则这种词义的引申可视为隐喻性的引申。
又例“走”本义为速度较快的“跑”,在《释名·释姿容》中:“徐行曰步,疾步曰趋,疾趋曰走。”后引申来指慢慢步行。我们如果从“运动”这个语义域出发,“走”和“跑”都是它的下义词(即图7.1中Action可包括A1 和A2 ),从“快走”到“慢行”的词义变化则可视为转喻,在一个整体中用一个部分来代替另外一个部分,而且两个动作具有连续性。如果将“走”与“跑”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种词义变化被视为隐喻也未尝不可。可见,隐喻和转喻的划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