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8.6 保持足够大的情境

发布于 2024-08-18 12:13:32 字数 269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在情境中保持的信息越多越好。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在办公桌上下堆满了东西。我称之为情境,清洁人员称之为“垃圾”。

但是“眼不见”通常意味着“发狂”。我希望我工作相关的东西触手可得——在我的思维工作集里,在桌子上,我的东西一目了然。

让你的生产力提升20%~30%。

Get an instant productivity gain of 20 to 30 percent.

事实上,保持情境中任务相关的东西很有益处。不论你如何衡量生产力,仅仅多使用一台显示器就可以让你的生产力提升20%~30%〔21〕

这是为什么?

适合你的不是桌面隐喻,而是Frederick Brooks在几年前描述的拥挤的飞机座位隐喻。在一个大桌面上,你可以展开你的工作,看到你在做什么——同时看到所有的。在拥挤的飞机座位上,你没有足够的空间同时看两份以上的文档(或者文档的一部分)。你必须来回地切换文档。

我敢打赌,让你去Staples或者Office Depot等办公用品店寻找一张17英寸的办公桌,你找不到,因为这个尺寸实在是太小了。然而,大多数显示器都是17到21英寸。这点空间就是我们办公的地方。你不得不在活动窗口和应用程序之间切换,因为你无法在如此小的空间里保持足够的情境。

你知道Alt-Tab组合键(Mac上的Command-Tab)称为什么吗?情境切换。正如我们看到的,情景切换扼杀生产力。即使是类似使用Alt-Tab切换不同窗口的小动作也会花费时间、短期记忆力和精力。

任务与主题

想一想你写的应用程序。你是按照任务还是按照主题来组织用户界面和组织结构的?如果你按照任务重新组织用户界面会怎么样?你的用户会非常高兴吗?


有很多任务我可以在笔记本上完成,但是还有一些任务需要使用两台23英寸的显示器。两台显示器必须是同样型号和品牌的,你不希望因为重新定位到较小的显示器或者适应不同的色差而分心。

诀窍46

使用多台显示器来避免情境切换。

保持任务注意力

人们在有了更多显示器之后,很容易就会打开无数的应用程序,最终又一次迷失在混乱中。

在最先进的操作系统上你可以使用虚拟桌面切换器,允许你拥有很多不同的屏幕,你可以使用特殊键随意切换。每一个屏幕都是独立的,称为工作空间。秘诀在于你如何在工作空间中分配应用。

使用虚拟桌面。

Use virtual desktops.

起初,我通过应用程序组织工作空间:所有的浏览器窗口在一个空间中,所有终端窗口在另一空间中,等等。当我意识到这种分配方式造成了比以往更多的切换时,我于是根据任务重新组织。

下面这个例子介绍的是我通常如何安排工作空间的(见图8-6)。

图8-6 MAC OS X 工作空间

通信 将这个工作空间用于所有的通信、日程规划或者计划相关的任务,包括下面这些窗口。因为已经包含了最具破坏性的程序,我努力不把这些放到其他空间里。

- 电子邮件

- 待办事项清单

- 聊天

- 日历

- 项目状态表——当前的人员状态、订单生产日程,等等。

写作 当我写作时,我不想被电子邮件等打扰,所以我在这个空间只放置写作工具。

- 编辑器

- 词典

- 图编辑器

- Acrobat Reader(用于校对)

编程 想法和写作一样,只是工具不同。该空间通常有很多终端窗口,只是长宽比不同:

- 正常比例的

- 高度正常,宽度大的

- 宽度正常,高度大的

保持这些窗口开着会节省时间,当你需要时,随手可得。本工作空间的内容因你使用的编程语言和环境而不同,但是你起码得有代码编辑器或者集成开发环境,也许还有单元测试图像化界面、针对不同应用或者相关文档的不同浏览器窗口、终端窗口显示日志、make或者ant过程,等等。

上网 我有一个工作空间用于上网(或称之为“研究”),包括所有辅助程序。

- 浏览器窗口

- Acrobat、QuickTime、RealPlayer等。

音乐 当然,我们的生活不全是工作。在你写代码、回信的时候需要一些音乐。

音乐控制应该是透明的,当电话铃响起或者有人进来时,你需要立即调节音量,按下播放/暂停,等等。一些键盘现在具有内建的音乐控制,或者你可以设置热键。

有时我使用外部控制装置(专门的按钮替代了Ctrl-Alt-Shift-Meta-F13,简直是太方便了)来暂停。你也可以使用MacBook遥控器。

这里也是存放我所有音乐爱好程序的地方。这样的话,它们不会直接出现在我的面前引诱我不工作,但是我一旦有空闲时间就会享受音乐。如果你喜欢游戏,那么这里就是你存放游戏的地方。

诀窍47

优化你的个人工作流以最大化情境。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