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在真诚的关系中,绽放彼此

发布于 2024-10-13 15:59:51 字数 255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大约在 60 年前,著名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我与你》。

到目前为止,这都是一本在谈论人类关系方面极有分量的经典。马丁·布伯认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决定着我们的本质,也就是说,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开世界,世界就会给你呈现出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处在两种关系中:一种是“我与它”,一种是“我与你”。就拿我和莉莉来说,当我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厢情愿去爱莉莉时,我与她建立起的就是一种“我与它”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带着强烈的预判和期待去要求对方,如果对方没有给我想要的回应,我就会感到挫败、寂寞、痛苦和愤怒。事实上,这个时候,“我”爱的根本不是那个鲜活的、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个性和爱欲的莉莉,而是自己幻想出的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并不存在于世上,只存在于“我”的脑中。正因如此,我付出的爱不仅无法让莉莉感受到,还会带给她一种压迫感。

相反,当我放下所有的预判、期待以及头脑中的执念之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莉莉,她是那么生动、美丽、充满活力,她还有着自己的喜好和脾气。当我看见真实的她时,我也呈现出了真实的我,这时我与她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莉莉不再是一个概念化的“它”,而是一个生动的“你”,我们双方比肩而立,心神交汇。

最好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不要带着太强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要用自己的全部与对方的全部相遇,让彼此在这种相遇中尽情绽放。

一切真实的生活,都是相遇。不管你原本的动机是多么高尚,愿望多么美好,一旦掺入了预判和期待,将自己的目的和功利强加给对方时,你看见的一切都不再是真实的,你与对方构建起的也必然是“我与它”的关系。

还记得开篇时那则广告吗?它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典型的“我与它”的关系。在请邻座乘客喝酒前,广告里的商人先查询了对方所在公司的信用等级,虽然这种行为不是犯罪,但却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绝非真诚之举。

当我们被这些不真诚的关系所包围时,我们的心灵能不贫瘠吗?

真诚从来都是出现在“我与你”的关系中。几十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建立“真诚共同体”(Community),本质就是在建立“我与你”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就是真诚关系,即:我知道我与你是不一样的,但即使这样,我也会付出我的真心来尊重你、理解你、接纳你,而不是试图改变你、纠正你。当人们能够真正接纳彼此的独特性时,人与人的关系再也不会是一锅黏糊的粥,而是一盘兼容不同食材的沙拉,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独立的个性,保持着自己的完整、生动和真实。

完全不带目的性和功利心去对待每一个人,是很困难的。比如我和我的税务律师之间,就并没建立起“我与你”的关系。我很清楚,他有着我不具备的才能,而且这才能对我来说十分重要,但我们之间始终是一种雇佣关系,只在税务方面互相需要,至于他全部的生活,我并不了解,也没想去了解,而我也不会将我全部的生活告诉他。可以说,我与他的关系是片面的。但尽管如此,只要我们能够彼此尊重,并保持一定的人文关怀,不把对方仅仅看成是自己达成目标的工具,这样的相处也不会出现问题。

而“我与它”的关系则与上面所说的不同,在“我与它”的关系中,不管对方是谁,在“我”眼中,都是没有生命的“它”。换言之,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是人是物,甚至是生是死,我都毫不在乎,“它”仅仅是我可以利用的工具,我不会考虑“它”的想法和意愿,也不会照顾“它”的感受和尊严。

在这种关系中,“我”高高在上,除我以外的芸芸众生,都低我一等,可以被“我”俯视,任“我”驱使,我利用他们就像是利用一把椅子和锄头。我之所以认为开篇广告大错特错,就是因为它公然强调了“我与它”的关系,并暗示大家:利用别人是完全合理的,虚伪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在广告中,那名商人称呼邻座乘客为“最好的新朋友”,但事实上,于他而言,这位乘客不过是一件有利用价值的物品,一个可以随时用信用公司查到的账户,他并没有真正尊重过对方。

虽然奴隶制度早已成为历史,但在很多人眼中,自己的同类却依然不是自由、生动和鲜活的个体,在任何背景下,都会有人将其他人视为一个数字、一串代码,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需要饮食和睡觉,有时会思考问题,内心有欲望和情感,他有尊严,看得见也听得着这个世界。但是,当我们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去和具体的人建立关系时,我们会无视他们的鲜活和丰富,只关注他们身上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某部分。比如园丁能不能帮自己修理好草坪,员工能不能帮自己赚得利润,至于他们其他的方面,则被我们强行删除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对未来的憧憬甚至性别,我们全然不在乎。也就是说,他们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阉割版的自我”,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我们与别人总是以这种方式建立关系,那么别人对我们而言,就不是完整的,也不是真实的。长期浸润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会有很多熟人,却没有一个朋友。因为我们无法在这种关系中真正全面地了解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我们,所有人在他人的眼中,都是面目全非。于是,尽管我们整天身处人群中,却依然孤独。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