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不需要高度精确的知识

发布于 2024-01-20 23:14:48 字数 114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人们通常不需要非常精确地记忆某些信息,虽然记不住硬币上的头像、图案和文字,但却能够把相似的两枚区分开来。如果要求用户记得确切一些,麻烦就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有3个国家——美国、英国和法国再次明白了这一事实。美国发行了印有苏珊•B•安东尼头像[①]、面值1美元的硬币,该硬币容易与原有的25美分硬币混淆;英国发行的1英镑硬币与原有的5便士硬币相似(它们的直径相等,只是1英镑硬币要厚一些,分量重一些);在法国,政府新发行了面值10法郎的硬币,以下是与之相关的报道。

1986年10月22日,法国政府隆重推出了新的10法郎硬币(大致相当于1.5美元)。公众把硬币拿在手中看了看,掂量了一下,很容易就与0.5法郎(只相当于8美分)的硬币混淆在了一起,由此引发的对政府的不满和嘲讽接踵而至。

5个星期后,法国财政部长爱德华•巴拉杜宣布暂停该硬币的流通。在此后的4个星期内,他又宣布将其废止。

事后回想起来,似乎很难理解法国政府怎么会愚蠢到如此地步,作出发行这种硬币的决定。专家们起初经过仔细研究,才设计出这枚镍质的银色硬币。该硬币的一面印有艺术家让查姆•希梅内斯设计的现代派风格的雄鸡图案,另一面是法兰西共和国的女性化身——玛丽安娜的头像。这枚硬币重量轻,周围有特殊的纹路,便于电子售货机进行读取,且不易被仿造。

设计者和政府官员为他们的作品兴奋不已,但却显然忽视了或是拒绝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新硬币在大小和重量上与数亿枚正在流通着的银色0.5法郎镍币非常相似。

——摘自1986年12月31日的《洛杉矶时报》

公众把新旧硬币混淆在一起,很可能是因为储存在他们记忆体系中的有关硬币的信息不太精确,也不够全面。我们只是记住了物体的部分特征,用以应对目前的情况,这是记忆的普遍特性之一。但一旦遇到新情况,这些记忆内容就有可能不够用,因为用于区分旧硬币的那些信息不足以将新旧硬币辨别清楚。

假如我把所有的笔记都写在一个小红本上,如果这是我惟一的笔记本,我就可以简单地把它描述为“我的笔记本”。如果我有好几本,那么我刚才的描述就不管用了D现在我必须称第一本为“小笔记本”、“红色的笔记本”或“红色小笔记本”,以便将它与别的笔记本区分开。但是如果我有几个红色的小笔记本,那就必须找到其他的描述方法了。描述得越是精确,越是能够区分数个相似的物体。但我们只是记住了应对当前特定情况的那些信息,若是情况有所改变,就会产生麻烦。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