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十七章 不再会有一般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发布于 2024-01-20 22:42:16 字数 420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在允许若干不同货币的发钞行在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展开竞争的情况下,似乎不大可能出现价格普遍上涨或普遍下跌的局面。如果始终存在一家以上发钞行,他们将会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通货供应量,以使该通货的价值始终与一篮子被广泛使用的商品的价格水平保持恒定,会对自己有利。这很快会迫使那些发行其他货币的不太审慎的发纱行不得不停止投机取巧,听任它们的货币币值滑落,假使它们不愿意完全丢掉自己的发钞生意或看着自己的通货之价值下跌为零的话。

根本就不存在石油涨价(或其他东西涨价)等成本驱动型的通货膨胀

当然,我们这里是将下面一点视为理所当然:用某一种通货衡量的平均价格,总是能够通过调整该通货的数量而予以控制。因而我们就不应相信在通货膨胀持续不已的时期经常被人提出的一种试图为政府开脱的说法,就是说,价格之所以持续上涨,并不是政策出错了,而是由于成本大幅度上涨了。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必须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根本就不存在“成本推升”通货膨胀之类的事情。不管是工资提髙,还是石油价格上涨,或者是进口品价格普遍上涨,都不可能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政府发给这些购买者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所谓的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不过是货币量增加的结果而已;政府觉得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为的是阻止工资上涨(或其他成本)导致的失业;本来失业应该发生在增加货币供应之先,但它却被政府将会增加货币量的预期给掩盖了。政府是打算以此增加对于工人生产之产品的需求,从而使所有工人都找到就业机会。如果政府不增加货币量,那么,工人群体工资的提高,就不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涨,而只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因而会导致失业。

但是,下面一个问题值得我们稍为详尽地考察一下:如果一个卡特尔或工会之类的其他垄断性组织,成功地大幅度提髙了某种重要原材料的价格或某群工人的工资,那时,根据某一发钞行竭力要维持稳定的那种货币,将工人工资固定下来,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这种货币衡量的价格水平的稳定,只有通过其他商品之价格的下降才能获得。如果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购买他们要消费的汽油、书籍和报纸,那他们就不得不减少对其他东西的消费。

刚性价格与工资的难题

当然,没有任何通货能够消除某些已经形成的价格的刚性。但它能够使得那些对此发展助纣为虐的政策不再行得通,因为它必须使那些保持其产品价格刚性的人面临需求下降、销售减少的前景。

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本书所提出的建议背后的理论之间的全部分歧,归根到底就表现在两者对于刚性的价格和工资现象所持的立场不同。凯恩斯相信,工资刚性的增加,乃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我们不得不接受它,我们只能通过调整货币支出的速率、让它适应给定的工资水平,以此来减轻其冲击,他主要就是根据这一信念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这种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1920年代英国经济形势的支持,因为当时由于企图不明智地提髙英镑的对外价值,结果导致大多数英国人的工资都与国际商品价格没有关系了。)我则一直坚持认为,这种调整货币量以适应某些价格、尤其是工资刚性的做法,极大地扩张了价格刚性的范围,长远来看,必然会完全摧毁市场的正常运转机制。

“有益的温和通胀”的谬误

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之所以这么说,恰恰是因为,有很多人,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某种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重要的不是追究由此而导致的政策错误,而是留心那句历史悠久的格言:principiisobsta①。

显而易见并且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一些经济学家,也仍然没有明白,所有人为操纵的通货膨胀,都具有自我加速的机制。货币量的增加最初之所以会具有普遍的刺激作用,只能归因于下面的事实:人们会突然发现,价格、因而利润都高于预期。每项投资冒险都成功了,甚至包括某些本应失败的项目。但这只有在人们没有普遍地预期到价格将持续上涨时才会有效。一旦人们学会了如何计算价格上涨的幅度,那时,即使是价格以同一速度持续上涨,也不可能再发挥出最初的那种刺激作用。

于是,货币政策面临着一种难堪的进退两难困境。为了维持温和的通货膨胀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活跃程度,货币当局不得不加速通货膨胀率,并且不得不一次比一次的增加幅度更大,以使通货膨胀率能够压过人们的预期。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停止加速,要么完全放弃通货膨胀政策,则经济就将处于比这一过程启动之前更糟糕的境地。通货膨胀会使得正常的判断失误不断积累,而在正常情况下那些失误是会被迅速及时地清除的,而现在,却不得不集聚在一起同时清算。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政策也导致生产投向错误的方向,把劳动和其他资源驱向只有靠货币量增加、从而不断追加投资才能维持下去的生产活动中。

由于人们已经普遍地相信,不管是谁,只要它控制着一个国家的货币总供应,它就有能力在大多数情形下,几乎同步地纾解失业现象,哪怕是以未来更大量的失业为代价;因而,这样一个管理货币的机构所面临的压力,简直就是无法抵拒的。有些经济学家也一直深知这种可能性的危险,他们因此而一直强烈要求用一道货币当局不能逾越的壁垒约束它。然而,由于对某一派理论家的这一洞见——他们也正是因为这一洞见而暂时大为流行——的背弃或根本就一无所知,政治人物控制的货币供应,对于维护我们尚可容忍的市场秩序来说,是太危险了3太多的政治压力当然也会施加到我们所设想的制度中的几家主要私人发钞行身上,要求它们放宽信贷条件,扩大货币流通量;但假如一家非垄断性发钞机构屈服于这种压力,它就会立刻不再属于重要的发钞行了。

人们之所以会形成“货币幻象”(moneyillusion)也即相

信货币代表着某种永恒的价值——是因为,尽管人们都对货币价值的变化忧心忡忡,但却对其无可奈何。一旦人们有了选择权,他们将会密切关注他们可以随意使用的几种不同通货的价值的各不相同的变动情况。所有人都会、也应当知道,货币需要接受监督;出面瞥告民众某种货币值得怀疑,将被视为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而决不是一种不爱国的行为。

失业的责任应归咎于工会组织

在剥夺了政府通过增发货币而对抗工资和价格由于垄断而被迫上涨所带来的冲击的权力之后,充分利用资源的责任就交还给了本来应承担责任的那一方:即只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会作出有效决策的一方——谈判工资或价格的垄断者们。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了,企图借助通货膨胀解决工会的垄断行为所导致之失业的努力,不过是将其对就业的影响往后推迟了,直到有一天,为保持失业而通过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所导致之通货膨胀率,将会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越早发现那种措施将无以为继一,而只要政府拥有采取这些措施的能力就不能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对于所有涉及的人都越好。

事实上,我们这里提出的方案不光能够防止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它还有更大作用。并不是价格总水平的所有变化,都是货币量的变动导致的,也并不都是由于货币供应没有适应人们持有货币之需求的变动;而只有这样导致的结果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历史上,收成的变化会导致主要粮食和纺织材料匮乏或过剩的局面,而今天,确实不大可能出现大多数重要物品的供应同时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但即使到了今天,或许是在战时,在一个被敌人包围的国家或孤岛上,由于该国的专业化,或许可以设想会出现某种产品严重匮乏(或过剩)的情况。至少,如果指导该国货币发行的几种列入指数的商品的价格主要基于国内价格,则这条规则就可能导致通货供应的变化,而此时所要抵抗的,就不是由货币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

防止一般通货紧缩

读者可能仍然觉得不能完全相信,在我们这里所构想的竞争性货币制度下,普遍的通货紧缩与普遍的通货膨胀一样不可能出现。经验似乎确实已经显示,在对未来严重不确定或满心惊恐的时候,即使是再低的利率,也不能阻止银行收缩其已发行的贷款。那么,一个发行自己独有之货币的银行,在发现自己陷人这种处境、即以它的通货所表示的商品价格将会下跌时,会怎么做呢?如果这样的局面也同样影响着跟它竞争的其他机构,它到底有多大的兴趣阻止价格的这种下跌趋势?

在人们普遍地希望保持较髙流动性的时候,发钞银行当然可以髙高兴兴地增发货币。然而,这家发钞银行肯定不乐意坚持以比它发行时还高的价值回购它的通货,因为这会给自己带来债务。我们可以推测,为了继续保持那些有利可图的投资,这家银行可能会事先就选择购买一些有息证券,借这种渠道将现金送到那些正在寻找其他投资的人手里,同时又带动长期利率降低。一个拥有大量通货发行量的机构甚至可能会发现,购进一定数量的商品也不错,这些商品是那个指数中包含的商品,它们会对价格下跌产生格外强烈的影响。

这种措施可能足以抵消经济过程本身导致的价格普遍下跌的趋势,如果确实能够取得这种效果,则其效果应该与货币管理的效果不相上下。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下面的可能性:有些事件可能会造成某种普遍的人气低落和经济不振,而任何东西都不能引导人们恢复投资,此时就无法制止迫在眉睫的价格下跌危机。、但这样的危机是外生事件造成的,诸如对于一场迫在眉睫的世界性大灾难的恐惧,对于共产主义汹涌而来的恐惧,或者在某些地区所有人都急切地要把所有个人资产转换成现金准备撤逃,面临这样的情形,确实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那些不易移动的资产之价格普遍下跌的趋势。但只要资本主义企业的有效活动得以进行的一般条件仍然维系着,则竞争就能够提供一种货币,它对市场的扰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而这本来也可能就是我们所能指望的一切。②

①从一开始就要抵抗(对译为英文是“在萌芽状态就掐掉”),出自Ovid,Re-mediaAmoris,91,trans.Showerman,OxfordDictionaryofQuotations9OUP0——原注

②还有一个疑问,即是否会出现下面的情形:现金的持有者希望将自己手里的货币兑换成某种将会升值的货币,但这种货币却可能搞不到手。——原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