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 定位行业,进退有据
- 为什么行业比专业更重要
- 职业路径选择象限图
- 找对池塘钓对鱼
- 尽早确定哪些领域绝对不适合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抱怨上的惨痛代价
-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 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 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 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 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 跳槽与风险管理
- 无中生有式的学习
- 聚焦特色才会有出路
- 利用价值是发展之母
- 交易心态之下的陷阱
- 细节系统化才有冲击力
- 就是要容忍对方的不足
- 为啥你比别人挣得少
- 要印象还是要真相
- 铁三角式的成功
- 莫让高薪和加班废掉
-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 人性的特洛伊木马
- 自我救赎才是天道
- 横向拓展你的职业历练
- 信息化时代的扁平式充电计划
- 兴趣的阶段性过程管理
-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 公平总是要屈从于规则
- 天大难题:说服别人与改变自己
- 知识的价值在于储备
- 要打通方法论上的价值链
- 当心领导示好中的陷阱
- 挖掘职业沉淀的宝藏
- 抬头望天与低头看路
- 职业规划与动态管理
-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 为什么缺憾主义会更加完美
- 八小时之外的经营
-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 创造力的固化与提炼
- 人脉细胞开发过早更易失败
- 打破一统江湖的神话
-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交互
- 缺乏步骤和措施的理想毫无意义
- 100 个人眼中的林黛玉
- 没有专业的专业就必须脱胎换骨
- 体制外没有权力选择安逸
- 开辟职业生涯的第二战场
- 早年发展太顺的沉痛代价
- 你是否有想法没思路?
- 多面成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 专业化带来的偏执陷阱
-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 悲惨经历视野下的拔银术
- 通往成功之路的方程式
- 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必须匹配
- 才华释放过程中的管理学
- 雪中送炭是打开人脉宝藏的钥匙
- 专业不对口 我们怎么办
- 感觉导向下的精细化管理
- 资源互换引发的奇妙世界
- 广种之因与偶得之果
-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 有效突破经验扩大化陷阱
- 言论是利益和需求的结合体
- 激情要来源于实力和磨炼
- 给对方大脑植入运行程序
- 演戏和真实之间的辩证法
- 职场特种兵与魔鬼训练法
- 给身边资源赋予爆发力
- 你 被好为人师 了吗?
- 人生禅悟与活在当下
- 职场江湖的 三个有利于
- 生不逢时是个伪命题
- 平台内部人脉,你梳理好了吗?
- 灵感与独立思维的再生产
- Job三大功能与平台价值评估
- 职业安全与竞争力测评
- 书面沟通材料绝非花瓶
-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 非常理性就是非理性
- 点—线—面—网 思维
- 你被“留一手”废掉了吗
- 高手都是如何练就的
- 别让统计学结果蒙蔽了眼睛
- 混得越惨越不能封死人脉
- 破除成功学带来的幻觉
- 越是常识越容易产生误导
- 悟性质与量的 360 管理
-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九九归一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铁律之六十二:无论在能力结构优化方面如何努力,人们都倾向于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对关联领域的投入不是很够。这是一种典型的路径惯性,尽管这种现象无法彻底消除,但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还是要尽可能去扭转这种倾向,以免造成硬伤。
尽管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优化和升级自己的能力结构,但基本上难以避免一种倾向的存在。几乎每一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更愿意做自己原本就已经很熟悉的事情,会在这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比如一个财务出身的总经理,更容易对各种数据敏感,尤其擅长控制费用,强调产出投入比,对收益不太好确定的前期投入过分慎重。而大型国企车间主任出身的总经理,往往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相当严格,并会带有质量过剩的倾向,强调品质会强调到极致,在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和企业战略层面容易出现短板。如果你能很好地感受到这一点,就非常容易理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很多时候不光个人如此,任何人格化的组织,甚至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明显具有这种倾向。比尔?盖茨的才智举世公认、毋庸置疑,在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心中,更是一尊神。早在1995年,他就出版了《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一书,其中对电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胆预测,“你将能在你的口袋或者钱包里携带皮夹式电脑。它可以显示消息和日程,也能够让你阅读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和传真,还能跟踪天气预报与股票报告,简单和复杂的游戏都可以玩。如果你无聊的话也可以浏览信息,或者在上千张你孩子的易调用照片中进行挑选”。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比尔?盖茨的超级智慧和先见之明,他说的基本就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目前在这两方面。做得最为成功的,当属苹果公司,时下风行全球的iPhone和iPad就把当年盖茨的预言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微软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建立在PC机基础之上的,尽管盖茨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有着极为超前的认识,但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并没有从战略高度真正重视基于后面两个平台上应用软件的开发,最终还是被苹果占了先。现在业界公认的一个方向,就是未来iPhone和iPad将取代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成为IT市场的主流。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诺基亚身上。诺基亚曾是全球手机行业的老大,优势主要体现在硬件方面。这么多年下来,诺基亚在手机智能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高度重视用户体验。无论怎么做,智能化方面依旧是其短板,在智能手机将要一统江湖的今天,诺基亚的衰落和市场份额下降几乎成了难以避免的事情。尽管目前微软和诺基亚已经强强联合,借以对抗苹果公司的猛烈攻势,但前景似乎并不明朗。在这里本人亦不敢妄言,只能“察其言,观其行”。
很多人都非常奇怪,像微软和诺基亚那么大的公司,在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方面都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而且对“电脑手机化”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看得非常清楚,也不能说没有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但为什么还会在这两个领域栽跟头呢?左小雨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回答说是不够重视吧。他说不是,还举了一大堆例子,来论证确实不是重视程度不够。最后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观点,就是任何人和机构在实践中都倾向于做自己最为擅长的事情,对自己的短板虽然也会高度重视,但改进的效果非常有限,最终问题还是要出在这些方面。他还说,如果这些巨头能够意识到发展趋势、自身短板,并能作有效改进的话,其他公司将永远没有机会。但在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新的公司超越一些巨头是十分常见的事情,这从另一角度也验证了这个道理。
中国两千年来的思想当中,可以提炼出几个重要理念,“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崇尚儒学重农抑商”“注重权谋艺术文史,轻视应用技术”。在这种强大的文化氛围下,尽管康乾也接触过西方一些先进的东西,也很感兴趣,但最终还是形不成气候。后来一些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曾办厂、开矿、练兵,但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其结果并不难想象。说白了,那些东西不是我们民族擅长的,折腾来折腾去,你擅长的东西还是在进一步强化,不擅长的事情补来补去还是一个短板,效果并不太理想。
朋友们千万不要误会,在这里我只是描述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已,并没有说能力结构优化和升级方面的努力注定是一种徒劳,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这种倾向,同其作斗争,尽量将自己在职场上的这个隐患消除掉,或者是将其中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作努力的话,情况往往会更糟。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消除这种倾向,但是我们应该想办法削弱这种倾向。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