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一、听到≠听懂:你的倾听有效吗?

发布于 2024-08-22 20:18:08 字数 317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我们对 听 字进行拆解:左边是个口字,右边是个斤字,说者嘴里有分量,犹如千斤之重。会听的下属能接得住、扛得起听话的重任。

会听话 看似微不足道,却作为信息流转的关键点而存在。每一个职场的工作人员都是信息网的重要结点,犹如江河之滴水,虽微小却能汇聚万千力量。如果把职业人士的信息流通比作循环流动的水,把公司比作地球,那么只有水正常循环了地球才能生生不息。听话作为日常最基础的沟通形式,看似平凡,实则很重要。

我们用20-30-40-50这一组数字来描述倾听的重要性。倾听在20项重要经营技巧中排第一名;倾听占了中层管理者30%的时间;占了高层管理者40%以上的时间;我们在沟通中有50%的时间是在倾听,甚至有时还会超过这个数字。职场是讲究效率的地方,如果每个人都不修炼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信息在自己的岗位停滞不前,那么领导的时间成本、下属的时间成本,以及团队的时间成本犹如一层层涟漪荡漾开来,会波及整个公司的水面,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公司利益。如果不想成为公司的绊脚石,或者不甘停滞不前,那就不妨看看以下三个能实现有效倾听的重要步骤:

首先是“听到”。要开放地接收信息,让信息运行通畅,达到良性运转和循环。“听到”这个词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让一个人开放地听另一个人讲话,在小学生时期也许比较容易,那时人尚处于新鲜懵懂的状态,接受起信息来就很主动。随着年龄的增加,经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定式,有了很多自我判断,就不那么好清空磁盘轻易接受信息了。

我们看第一个例子:曾昉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试了几家单位,被其中一家录用,兴高采烈地上了班。他做工作基本每次都能使领导满意。同事马新易对此不很理解:论资历自己比他早一年来,论学历自己的学校牌子比他响,何况自己来时是人力资源部高部长亲自批的,怎么都轮不到这新来的小子争头彩。他的优越感很受打击,于是就观察起曾昉的日常工作状态,看看他到底用哪些手段博得了领导的欢心。

他观察了个把月,也没觉得曾昉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啊。正在疑惑不解之时,高部长来了个电话,让他下班过去一趟。马新易一听高部长召唤,想必有什么重要事情。就这样狐疑着挨到下班,一溜烟来到人力资源部。高部长告诉他,马新易的部门领导破格提拔新人曾昉,本来马新易想平级出任的肥缺,被新来者先得了。

这一来马新易上了心,仔细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观察之下不禁大吃一惊——令他处于下风的不是领导的偏心抑或曾昉的阿谀,而是曾昉每次倾听领导讲话时都格外认真,做详细的笔记,执行时还常找领导沟通磋商,这样一来,他的任务完成得正合领导的期望,有时还能超出领导的期望值。这个发现让马新易反思良久。摆在他面前的选择就是:还像以往一样保持莫名的优越感,听不到别人说什么?还是学习曾昉,改进求新博得领导的满意?

我们知道,许多人有这样的毛病——存在莫名的优越感。人的失败有时不是败在对手强大,而是认不清自己,听不到别人说话。更何况这次马新易遇到的对手本身就是强过于他的。聪明的读者,你的选择呢?

其次是“听懂”。我们问听者通常用“晓得吗?”“明白了吗?”很少问“听懂了吗?”一是问听懂没有,是对听者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侮辱,听者会认为“难道我听不懂吗?”二是“听到”常常给人以“听懂”的错觉,以为听了自然就能听懂。其实,“听懂”才是说者希望听者做到的目标。听到就是单向接受信息的线段,是静止的;听懂却是交互接受信息,它有从思想到行动的驱动力,是有倾向性的射线,它向着成功迈进,是动态的。

看第二个例子:齐瓒在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做销售主管,手底下管着几个销售代表。下月恰逢中秋节促销活动,本月初就要把活动货品铺货完毕,加上广告宣传品要使用到位,得忙碌一阵子了。次日齐瓒亲自主持晨会,议题主要是传达大区经理下达的任务。齐瓒觉得这个会开得很成功,销售代表、销售助理和促销员看似都听进去了。他抽查了几个问题,大家也都回答到位,似乎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于是就让大家按部就班执行起来。

一周过去,齐瓒例行检查市场,一查之下,怒火中烧——全城划分了八个片区,有三个已经被竞争对手抢先铺货,拿下黄金动销的堆头位置,生动化陈列也做好了。这一下齐瓒很被动,上面要是查起来,KPI考核成绩还能好吗?明明是传达布置到位,为何执行结果却差强人意呢?齐瓒决定第二天晨会着力一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是不是这些下属懒惰或搪塞工作。第二天一开会,他发现问题的根源了,自己当初只顾填鸭式地布置,这群兵们也是大满灌地接收,很多内容根本没领会,特别是在时间紧迫性上没有深刻认识。也就是话倒是听了,就是没听懂,才导致这样的执行结果。

于是齐瓒不得不收起怒火,重新讨论了改进方案以弥补漏洞,一个片区一个片区的阐释,一对一的辅导,每布置完一项任务,就问当事者“听懂了吗?”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方案里,一方面避开竞争品牌抢占的黄金货架,另一方面组织大客户进行谈判,与那三个片区的卖场谈判通常不陈列本公司产品的位置,不但价格比竞争对手的低,而且独辟蹊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迅速扭转了下风的局面,赶在中秋节热销之前,完成了全部工作。这样的手法还被公司借鉴、推广,齐瓒得到表扬是必然的。这个过程,是他和下属由听到到听懂的互动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听懂,不是一个静止的点,它完全是一个动态的链条。

最后,终极目标是听得有效。什么叫有效?有效就是要产生效果。如果完成第一步听到,第二步听懂,然后就没了,这就不是有效。听得有效是要产生结果,产生效益的。作为下属,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不同层级的领导讲话。不同形式的会话场所里,听话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不注重听话的质量,执行力势必大打折扣,影响自己的职业晋升。要听有效的话,行有效的事,做有效的人。

第三个例子:小青在一家广告公司做AE(客户主任),他做事认真,很听领导的话。适逢元旦,公司订制了一批新年贺卡,由总经理亲自签名,寄往客户公司。正值公司新办公室装修期间,行政人员一部分忙装修,一部分忙迎新年会,于是任务便逐级委派到小青。小青认真核对过所有客户的地址,确认无误就交待前台文员发出去了。

由此看来,小青是听懂并且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事实果真如此吗?第二年春天,公司乔迁新址,举行迎春宴,邀请了所有客户参加。几个客户聚头一闲聊,独独东北吉林的客户没有收到新年贺卡,不免产生被冷落的感觉。总经理知道了这个“小”疏漏,就问责客户总监,层层问下来,最后发现小青当时确实发出去了,地址也没有错误,但是客户就是没有收到,可能是投递公司的问题。如果小青当时补一个电话,追踪一下结果,也许就不至于让客户以为只有自己没有收到问候。难道要跟客户解释:“我们寄了,但是您没有收到,是投递的问题吧?”

这件事情的经验教训就是:当你听到了、也听懂了领导的话,就要对执行负责到底,这样领导说的话才能获得效益。永远不要以为事情完成了,真正的完成就是收到效果。在整个事件当中,其实小青付出了劳动,也敬业了,但是没有完全达成领导的意图,还引发了客户的误会,她这个有效办事的分数就要被大打折扣,变成了典型的“将功赎罪”。

听到——听懂——听得有效,这是一个动态循环的圆。有效倾听从一开始就是向着未来奔进,到最后又能回到原点检讨的动态过程。它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求用心、认真、有计划、可执行,甚至是可检验的。

【锦囊妙计】

1.打开心门,才能听到信息。

2.听懂话语,还要继续行动。

3.随时回到原点检视是否有效。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