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 1 章 帝国的余辉:ATT
- 第 2 章 蓝色巨人:IBM
- 第 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 第 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 第 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 第 6 章 IT 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 第 7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 第 8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 第 9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 第 10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 第 11 章 硅谷的另一面
- 第 12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 第 13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 第 14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 第 15 章 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 第 16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 第 17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 第 18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 第 19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 第 20 章互联网 2.0
- 第 21 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 第 22 章云计算
- 第 23 章下一个 Google
- 后记
6.2 亡羊补牢
盖茨回到微软后,向人们展示了苹果的东西,大家一下子被麦金托什的图形操作系统迷住了,而且接受苹果开发任务的工程师们很高兴地在麦金托什的操作系统下工作。此时,盖茨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一方面,在他面前是随着计算机进入家庭而带来的无限的商机、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是很大的在这次技术革命中被淘汰的危险性。盖茨一向看重连接用户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知道它比其他任何一种应用软件更容易重要,也容易形成垄断。但是现在,乔布斯的苹果在新的操作系统软件方面抢到了先机,而施舍给他的微软的三个无足轻重的应用软件。
盖茨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措施,他知道要在短时间内在操作系统上赶上苹果已经不可能了,微软只能先减小苹果麦金托什对微机市场,尤其是操作系统市场的冲击,赢得时间,然后再迎头赶上。盖茨从来是个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人,早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就是这样。那一年他刚上大二,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 Altair 公司微处理器的文章,于是就给该公司老板写了封信说他们为贵公司的微处理器写了个 BASIC 语言的解释器,这样用户就可以在 Altair 的处理器上使用 BASIC 编程了。其实,当时这个解释器完全是盖茨杜撰出来的。Altair 公司倒很认真,要来看看盖茨的东西。盖茨和艾伦等人居然在几星期内赶制出来了一个。Altair 公司对盖茨等人的工作很满意,干脆雇了艾伦。几个月后,艾伦说服了盖茨退学,全时办起了自己的公司微软。六年后,盖茨再次被苹果公司逼到角上,他不甘心在这次千载难逢的计算机革命中当一个配角,而必须夺得操作系统的控制权。盖茨作了非常正确的战略布局,事实表明,盖茨当时在诸多环节中如果走错一步,微软都难以成为日后的霸主。
首先,他兑现对苹果的承诺,开发麦金托什上的应用软件。整个开发工作进展缓慢,盖茨暗暗高兴,这说明在麦金托什上开发应用程序比在 DOS 下难。这些工作对微软了解苹果,并为自己今后开发图形操作系统都很有用。第二,他答应了 IBM 一起开发新的操作系统 OS/2 的合作。显然,IBM 此目的是想从微软手里夺回自己 PC 机操作系统的控制权,但是微软还是答应了,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借助 IBM 的力量锻炼队伍,二来可以制约苹果,但是,微软在推广 OS/2 上并不卖力。最关键的是第三步棋,微软暗地里偷偷地、非常低调的学习苹果悄悄开发 Windows。并抛出了两个玩具版 Windows 1.0 和 2.0,这两个必须依靠 DOS 的版本很不成功。当时,没有人认为微软能做好图形界面加鼠标的操作系统。盖茨暗地里却请了很多高手来助阵,包括施乐公司最早做图形界面的一些人,当时最好的操作系统 VMS 的主持人 David Neil Cutler 以及操作系统著名专家 Jim Allchin 等。Jim Allchin 当时对微软的技术根本瞧不上,他说,你们微软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烂的。盖茨倒很大度,回答说,正因为它们很烂,才要请你来把它们做好。最后,盖茨的诚意和微软的股票期权打动了 Allchin。
完成了在研发上的布局,盖茨要在市场上尽可能用它落后的 DOS 坚持到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开发出来。微软的做法概括起来是两句话,薄利多销和来者不拒。1980 年,盖茨把他在哈佛认识的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请来做微软的 CEO。如果说盖茨是微软这条巨轮的船长,那么鲍尔默则是开船的大副。鲍尔默到了后,把公司管理得正规起来,他为微软制定了后来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营销方案。微软将 BASIC 免费提供给 IBM,同时已近乎免费的价格,即每个拷贝 5 美元,将 DOS 预装在 IBMPC 机上,这个价钱便宜得大家连盗版都懒得盗。(也正是这些原因,微软早期软件销量大但是不很挣钱。)但是,微软用这些条件换回了 DOS 的销售权。
我们在"蓝色巨人"一章中讲过,IBM 心思根本不在微机上的,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合同最终使得 IBM 失去了对微机操作系统的控制权。免费的 BASIC 和五美元预装的 DOS 其实是微软的一个钓饵,它是为了吸引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爱好者在上面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软件,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在众多应用软件公司中,莲花公司(Lotus)的制表软件 1-2-3 最为成功,几乎每台 IBM PC 微机上都装了一份,这使得在很长的时间里,开发应用软件的莲花公司居然比开发操作系统的微软还大。
但是,DOS 的缺陷是任何搞计算机的人都一眼能看得见的。它是一个非常小非常简单的操作系统,甚至算不上严格以及上的操作系统,因为它没有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进程的管理。最早的 IBM PC 因为硬件速度较慢,内存较少,使用 DOS 未尝不可。但是,随着硬件速度的提高,DOS 的问题马上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它不能直接访问 640KB 以上的内存,因为它当时就只是为内存特别小的微处理器设计的。第二,它在任务管理上完全是串行的,像现在一边听歌一边上网这种事在 DOS 上永远做不到。尤其是等到 32 位的处理器 80386 出来,DOS 就大大的限制了硬件性能的发挥。作为技术出身的盖茨很明白这一点,但是他别无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必须全力推广技术上已经非常落后的 DOS,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对根本没有前途的 DOS 做了几次非实质性升级,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微软的这种做法其实很冒风险,因为它是在用大刀长矛死死抵抗着苹果和以及后来 IBM(OS/2)的洋枪洋炮。
但是这一次,微软居然打赢了。微软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