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 5 章 连贯之弧

发布于 2024-10-11 22:41:15 字数 190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如何确保读者抓住主题,领会论点,紧跟出场的事物,明白一个观点如何引出另一观点。

一篇文章的段落中可能会出现多处问题。行文可能臃肿、刻意、学究气十足,这些习惯都是古典风格意图打破的。文章可能晦涩难懂、玄奥莫测、神秘艰深,这些症状都是知识的诅咒引发的。句法也许有缺陷、错综缠绕、模糊不清,这些瑕疵都是可以通过觉察到句子的树形本质而避免的。

本章讲的是写作中可能出现的另一问题。即使每一个句子都简洁、晓畅、达意,把它们连在一起却让人感觉支离、松散、焦点模糊。一言以蔽之:不连贯。看看下面这个段落。

美国北方和加拿大是苍鹭生活繁育之地。在此地过冬有其优势。大蓝鹭主要生活在美国北部。对苍鹭而言,能够规避迁徙的风险是此地的优势之一。当寒冷天气来临时,苍鹭会飞向南方。越早抵达繁育地点的苍鹭越占优势。科德角的冬季相对温和得多。

每一个单句都足够清晰,它们也在谈同一话题,整段文字却令人费解。第二句我们就纳闷“此地”是哪儿。第三句也让人困惑“大蓝鹭”是否不同于“苍鹭”,如果两者不同,那么这种鹭是否只生活在美国北部,而不像其他鹭也生活在加拿大。第四句的出现出乎意料,而第五句又与之矛盾。整个段落结尾两句则与上下文毫无联系。

刚才这个令人费解的段落是我刻意生造的,使其不连贯到令人困惑的程度,为的是戏剧般地表现本章主题。但是写作中最常见的纰漏之一就是不连贯,虽然没有以上例子那么极端。想想在本书前面章节中我匡正过的笨拙句子,下面是它们的改进版。

研究者发现那些罕见酗酒的群体,例如犹太人,实际上还是适度饮酒的,只不过少有人饮酒过量而变成酒徒。

三流的塞尔维亚军队十年来第三次粗暴对付平民百姓,但是教训它一顿又几乎不值得费力。这种观点并非基于对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缺乏了解。

即便是修正了句法,这些句子还是令人费解,而且上下文也没有使其变得更清晰。问题出在连贯性上: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这句接那句。再怎么修补句法也无济于事。我们需要上下文,引领读者理解为什么作者觉得需要做出此刻的论断。

有人可能会认为,在那些酗酒比例很高的民族中,饮酒一定很普遍。根据这一假设,即便是主张适量饮酒,也会让人们有饮酒过量及酗酒的危险。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应当证明:那些酗酒率最低的群体就是那些禁止饮用一切酒精饮料的群体,比如摩门教徒或者穆斯林。不过,这与研究者的最新发现相左……

许多政策分析人士撰文指出,对侵犯人权的军队,显而易见的应对办法是使用更强大的武力。他们争辩说,任何反对武力侵略的人,肯定对正在发生的战争残暴行为一无所知。可是,这并不是我和其他政治家主张用不同的策略来化解这场危机的原因。莫要搞错……

当一个句子与另一个相连,读者需要发现其中的关联。他急切地想找出它们的连贯性,以至于当这种连贯性不存在时,也要臆造一个。以下这组经常出现在电子邮件中的句子,它们出洋相并不是因为句法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连贯性出了状况。

查琳·玛森小姐唱道:“我不会再唱第二次了。”这显然让会众很快乐。

今早讲道的题目是《耶稣在水上行走》。今夜讲道的题目是《寻找耶稣》。

狗狗出售:从不挑食,喜欢儿童。

我们不用机器撕坏你的衣服,我们只仔细地用手做。

自从 2008 年找我看病以来,患者就持续抑郁中。

事实上,对于连贯性的渴求贯穿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之中。假设读者已成功解析了句子,理解了“谁对谁做了什么”或者“什么是什么的真实情况”。现在他必须把句子的内容融进自己的知识储备之中,因为大脑中孤立的信息片段是没用的,就像图书馆中未经索引的一本书随意摆放,或像一个网站没有通向它的链接。这种联系必须在每个句子中加以重复。这就是将文章中的内容整合入读者知识网的方式。

本章讨论的是写作风格的感觉如何体现在比句子更长的文字段落中:一个段落、一个博客帖子、一篇评论、一篇报道、一篇随笔,乃至一本书。适用于句子的风格准则,如建立有序的树形结构、将已知信息置于新信息之前,同样适用于更大的段落。但我们也会看到,连贯性的表达需要用到不同于树形结构的新工具,我们的隐喻也必须相应扩展。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