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立体启发法: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更高大

发布于 2024-10-13 17:31:45 字数 195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请看图 9 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 9

如图 9 所示,右侧的人是否比左侧的人高大?

我们很快就想到了那个最明显的答案:右侧的人更高大。但如果你用尺子量一下,你会发现实际上他们体型一样。你对他们相对体型的印象受到强大错觉的控制,这种错觉也正是替代过程的最佳解释。

图中人物经过的走廊被画成了透视图,显得平面越来越深。你的感知系统自动地将这幅图看做是立体的,而不是印在平面上的。在立体透视图中,右侧的人比左侧的人离我们更远,显得更高大。大多数人都会对立体图感觉很强烈。只有视觉艺术家和有经验的摄影师才具备将这幅图看成平面图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此时就会有替代产生:对立体图像大小的印象左右了我们对平面图大小的判断。错觉的产生是由立体图的启发导致的。

此时出现的是一个真正的错觉,不是对问题的误解。你知道是图片中 3 个人的体形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因为它们是印在纸上的。如果有人让你估计这几个人的体型,我们通过实验就会知道你的答案会是用英寸来表达的,而不是英尺。你对问题没有疑问,但你会受到那个并没有被问到的问题的影响,比如:“这 3 个人有多高?”

上例中启发法的那个重要环节—立体大小替代平面大小—是自主发生的。图片中包含着一些暗示,这些暗示会让图片产生立体感。尽管这些暗示和要完成的任务—判断纸上人物的体型大小—并无关联,你本该忽略这些因素,然而你却做不到。启发法的偏见是图中看上去更远的物体看上去更大。正如上例所示,基于替代的判断必然会如预想的那样有失偏颇。在这个例子中,基于替代的判断在感知系统中运作得比较隐蔽,根本就是不由自主发生的。

一些德国学生作过的一项调查堪称替代研究的最佳案例之一。这些年轻人完成的调查包括下面两个问题:

你最近觉得幸福吗?

你上个月有多少次约会?

实验人员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的关联度很感兴趣。那些回答自己有很多次约会的学生会比那些约会次数少的人更幸福吗?令人吃惊的是,答案是否定的,两个答案的关联度几乎为零。显然,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幸福感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约会。

另一组学生也看到了这两个问题,但次序正好相反:

你上个月有多少次约会?

你最近觉得幸福吗?

这一次的结果完全不同。在这种顺序下,约会次数和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度能达到心理测试的最高水平。其间发生了什么呢?

原因很明确,这就是替代作用的典型案例。约会显然不是这些学生生活的重心(第一次调查中,幸福和约会并不相关),但当实验者要求他们回想自己的浪漫生活时,他们确实有情感上的回应。有多次约会的学生想起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事,而那些没有约会的学生想起的都是孤独和被拒绝的情节。因此看到第二个问题时,由(第一个)约会问题引起的那些情感就在大家的脑子里徘徊,影响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上例中体现的心理活动和图 9 中的体型错觉带给人的心理体验很相似。评价“最近的幸福感”这种任务并不常见,也不简单,需要仔细思考之后才能给出恰如其分的回答。但是,提到约会情况,这些学生就无须努力思考了,因为他们脑海中早已有了相关问题的答案。这个相关问题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恋爱生活满意程度如何。他们将被问及的问题替换成了另一个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的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同样可以采用与错觉研究相同的做法,可以问一问:这些学生感到困惑了吗?他们是否真的认为这两个问题—他们被问及的问题和他们回答的那个问题—是相同的?当然不是。学生不会一下子把浪漫时光和生活混为一谈,如果让他们说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他们肯定会说浪漫时光和生活不是一回事,但其实他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并不是两个概念是否相同,他们的问题是最近是否感到幸福,于是系统 1 就用已有的答案来作答了。

约会的案例并非特例,如果这些参与实验的学生先看到的问题是与父母或金钱的关系,而后马上看到那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在两种情况下,满足感在特殊情况下影响了关于幸福感的表达。任何影响人心情的重要情感问题都会产生同样的效果。眼见即为事实。当人们评估自己的幸福感时,他们思维状态的作用就显得非常突出。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