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8 冗长的文章不会有人看

发布于 2024-10-13 17:15:01 字数 368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把文章删减一半的训练

有一部分人写文章有个坏毛病(习惯):

只顾自己没完没了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结果,很可能会把文章写得十分冗长。“冗长”是指废话很多,长而且乏味。“冗长的文章”通常都晦涩难懂,让人很难读进去。废话连篇会成为阅读时的“障碍”,作者总以为:“大家都会把我的文章看完的吧。”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想看这篇文章。”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写文章时,需要设立这么一个严峻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读者的立场(以~为中心、设身处地)”考虑:既然没人想看,那自己要怎么写才能使读者产生兴趣呢?这样,自然就会意识到冗长的文章的“危害性”。

我们所追求的,是“冗长”的反面——没有废话的、简洁的文章。

不过,简洁的文章可不是你想写就能随便写出来的,即使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堆砌许多废话进去。对此,我建议采取这样的方法:写完文章后,再从头过一遍,把其中的废话(多余的文字)删掉。

这个方法,我美其名曰:“热情地下笔,冷静地下刀。”玉石要经过琢磨才能变成美玉,同样,文章也要经过琢磨才能变成美文佳作。

写文章时,最好要一气呵成,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所谓“热情地下笔”就是这个意思。写完之后,等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再进行修改——这就是“冷静地下刀”,这当中自然包括了“删减”的工序。

在高度经济增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终身雇佣制度和论资排辈体系已然解体的今天,我决心斗胆提出一个严肃的忠告: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于某家公司是很危险的,即便你已经在其中工作多年(即使多年以来一直就职于某家公司)。为防万一,需要先解开(挣脱掉)依赖的“枷锁”。如今,有很多人突然被公司裁员,而再就业又一筹莫展,以至于生活没有着落。对公司的长期依赖,导致了自身生命力逐渐衰弱,而且还断送了自己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社会上肯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我的观点也可能会受到许多批评,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这段文章的意思,大家应该都看得懂吧,逻辑自身也说得通。但观点是否清晰明了呢?回答大概是否定的吧?!虽然似乎“大体上”能理解意思,但却很难抓住重点,就像不得要领的老师所写的又臭又长的板书一样。

现在,我们就来试着删掉其中的废话吧。

我斗胆提议:在终身雇佣制度和论资排辈体系已然解体的今天,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寄托于某家公司是很危险的。对公司的长期依赖,导致了自身生命力逐渐衰弱,而且还断送了自己的潜力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为防万一,需要先解开依赖的“枷锁”。

篇幅变成了原文的一半不到。删减之后,会有什么效果呢?

——能突出你想表达的信息,而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文章好读易懂。正可谓一举两得,甚至是一举多得。

兼任 A 项目负责人的铃木部长,从去年年底开始日程就安排得紧张繁忙,抽不出时间去视察前几天重新开工的、在泰国开设的工场,所以,他时常使用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用邮件和当地的员工进行业务联系。

“冷静”地修改一下这段文章,如下:

铃木部长的日程安排得紧张繁忙,抽不出时间去视察在泰国开设的工场,所以,他时常用邮件和当地的员工进行业务联系。

从原文删除掉不需要的信息之后,变得简洁易懂、重点突出。

“冷静地下刀”必须遵循一条规则:尽量删除掉和自己想传达的信息关联性较弱的信息。

当然,如果你非要传达某一点,也可酌情保留“兼任 A 项目负责人”“前几天重新开工”或“使用平板电脑”等信息。删掉什么,保留什么,要根据信息的优先顺序而定。

为什么会出现原文这种“冗长的文章”呢?这是因为写完没有修改,没有删除掉多余的信息。“热情地下笔”固然重要,而“冷静地下刀”也是同样重要的。

大多数职业作家和撰稿人也是如此,会对写完的文章进行修改,删除掉多余的信息。因为他们凭经验知道,文章中如果废话太多,读起来就很费劲(觉得很吃力)。没用的信息旁逸斜出,难免会冲淡(妨碍)读者对重要信息的关注度(时而被没用的信息牵着走,重要的信息也就容易被忽略了)。

我好歹也算是个职业撰稿人吧,如果有人问我:“对于写文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有什么诀窍?)”我一定会把“仔细推敲,删减废话”列入前三项之中。在实际写作时,我确实也花了许多力气在“删”的流程上,甚至比“写”更费功夫。

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视频节目也一样,精彩有趣的内容,必定是经过了精心编辑制作——也就是说,删去了多余部分,使得节目简洁而紧凑。可见,冗长乏味的东西,总是不受欢迎,不独文章如此。

把文章删减一半的训练

写文章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整理信息并将其形成文字的过程。如果擅于整理信息,就能清晰明了地传达重要的信息。相反,如果疏于整理信息,则会让读者分辨不清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信息。

在这里,我推荐一项“把文章删减一半的训练”。随便看见某篇文章,就可以立刻开始训练——在头脑里把这篇文章的内容删减掉一半。

比方说博客里有这么一篇短文:

前几天,我这个懒人穿上在电视里宣传得很火的服装店购买的心爱的连衣裙,去了以前在公司上班时经常光顾的青山区的法国餐馆旁边新开的一家美甲店。

把这篇短文删减一大半:

前几天,我穿上心爱的连衣裙,去了青山区的一家美甲店。

要给别人写的文章里的信息排优先顺序也许不太容易,但作为训练,按照自己的判断标准即可。“如果是我写,会写得特别简洁!”——就以这种心情(意识)尽情删减吧。

如果你认为:“删成这样似乎太单薄了,再增加点儿信息为好。”则不妨补充些必要的信息进去。

前几天,我穿上在电视里宣传得很火的服装店购买的心爱的连衣裙,去了一家美甲店。

前几天,我穿上心爱的连衣裙,去了青山区一家新开的美甲店。

既可以保留“在电视里宣传得很火的服装店购买的”,修改成前一句;也可以保留“青山区一家新开的”,修改成后一句。

整理房间的时候,假如设定一个条件:“必须扔掉房间里的一半东西。”那么你会先扔掉什么东西呢?估计大家都会先扔掉“不需要的东西”,而不会先扔掉“重要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吧。

“把文章删减一半的训练”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通过半强制性地整理信息,最后剩下的就是“重要的东西”和“需要的东西”了。

如果不扔掉(整理)房间里的废物,会给自己添乱(使自己深受困扰)。如果不删除文章里的废话,则会给读者增加负担和麻烦。“文章到底是属于作者还是读者的?”我不想问这种类似于禅机问答式的问题。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文章不仅仅是属于“作者”的,还有一半甚至一大半是属于“读者”的吧?!所以,不能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当然,在实际训练中也会碰到有的文章只能删掉 30%至 40%,甚至是 10% (越简洁的文章越难删减)。但重要的是,首先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删减一半,要删掉哪些内容呢?”通过思考,可以训练我们对于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力。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