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管理中的逻辑
“不太逻辑的思维”,是不是我们用以逃避问题的一贯策略?
不同角色对人的思维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你不能要求音乐家如同数学家一样地去思维——这当然存在特例,但追问与研究它通常是科学家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擅长从事某类工作”,是相当令人沮丧的。
没有人承认自己是笨蛋,于是“思维缺乏逻辑”便成了一种逃避软件开发(或其他某些类型)角色的一种托辞。然而就本质上来讲,逻辑思维事实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能力,例如《大道至简》中谈到过的起床穿衣刷牙等这类日常行为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逻辑与思维活动。
但是真正深入地讨论“逻辑”却远非易事。西式逻辑学在最早传入中国时被译作“西方名学”,这是从古典的“名实学”继承过来的一种说法。但是“名实”并不能完整地表达这一学科的内涵,于是在后来的翻译中便渐渐地采用了 Logic 一词的音译,亦即是“逻辑”。所以逻辑二字,在中文的文字学上其实是无解的。反观“名实学”,它其实只是部分地表达了逻辑的涵义:所谓名,就是一个物的名字或指称;所谓实,就是一个物的本身。
在逻辑学的概念中,“桌子”既能指代现在你眼前的办公桌,也能指代我家的餐桌。那么当我们都用“桌子”这个词的时候,究竟是在“谈什么”就成了大问题。“名正则言顺”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亦即是说我们要在讨论“东西”之前,必须先说清楚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在逻辑学中,就是概念定义。
清晰的逻辑有助于我们分析事理,但并不见得能让我们发现“事、情”的端倪。逻辑中的“事”必有序,“情”必有势,然则我们现实中的事情大多是处于一个无秩序、无态势的境况下,以及处于这境况下的一个过程片段之中。因此往往地,“析理”只是经营管理者的一个手段或工具罢了,它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远非全部。
这也带来一种“状况”,如我常常说的:真正的管理者,是不会看管理的技术书的。但是,正如把管理当“技术”来讲是一个强调逻辑的极端,在另一方向上的极端,则是把管理当成权谋术来讲。“管理学”总的来说分成相当多的流派或风格,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工程”与“权谋政治”都是其中的典型方法。但——尤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管理学派本身,也只是把管理当学问来讲,求学者也只是当成技术来学。
这仍然是逻辑思维的问题。我们总得找个确指的东西——例如流派或风格——才能讲清楚我们“怎么管理”。然而事实上的管理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确指的背景、一群确指的人,以及一些确指的事。因此具体到管理者,无论是什么流派风格,亦无论是什么方法工具,常常是拿来就用,听人家说好便是好的。若是按照“逻辑一些”的做法,大概应该先搞个样本,做个试验,出个统计数据,并证明一下有效性,然后再实施。但如果真的这样“很逻辑”地去做了,大概是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的。
具体做事,毕竟不是做学术讲原理,而只是在“解决问题”。谁都明白,管理学跟数学是不同的。但不同处究竟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对于数学来说,特定的过程总会产生特定的结果,函数的可靠性就在这里,计算的可靠性也就在这里。但对于管理学来说,即使“特定的过程会产生特定的结果”,这个过程本身,也只是可选的。
“特定的过程”是一个工程问题,工程是一种可选的、实施的、做事的方法。
如上,我们用“还算有点逻辑”的方法来说明了管理本身的逻辑缺失,或者说管理实践中“不太科学”的某些方面。然而,更进一步地,事实上的管理者并不会关注这些推论与逻辑叙述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意识冲动”型的。
行动可以去规划,决策可能会慎细,但“事、情”的开端呢?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