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我们把它叫作“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你难以想象,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不知道这件事的人看来是什么样子。这个术语由经济学家发明,用来帮助解释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掌握了对手不知道的信息,却没有在做生意时表现得更精明。例如,二手车经销商本应当用同一厂家和型号的蹩脚车辆以次充好,标价和保养良好的车辆一样,因为客户根本无法分辨两者的区别。(在此类分析中,经济学家想象,人人都不谈道德,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无人为了诚实的缘故而行事。)但是,至少在实验性的市场中,卖方并没有充分利用其独有的知识来赚足便宜。他们给自己的资产定价时,俨然觉得买方对质量的了解跟他们自己一样。
知识的诅咒可不仅仅是经济学理论中的一则奇事。无法把“你知但别人不知”的东西抛诸脑后,是人类心灵普遍遭受的折磨,心理学家们持续发现这个现象的新版本,并给它们逐个取了名字。一种是自我中心主义,即孩子们无法从他人视角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例如桌子上的三座玩具山。一种是事后聪明的偏见,对于自己碰巧知道的一些结果,如疾病诊断的结果、一场战争的结果等,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虽然没有经历但显然也应该预测到。一种是虚假的共识,做出某个敏感决定的人,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例如,答应实验人员挂上写着“悔改”字样的纸板在校园里游荡)。一种是虚幻的透明度,观察者事先通过私下交谈了解到一些背景故事,从而能听出演讲者的冷嘲热讽,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台下那些天真的听众也能听出其中的讽刺。还有一种是心盲症,是指缺少推测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例如当一个三岁儿童看到一个玩具被藏起来了,他会想当然地认为另一个并没有看到玩具被藏起来的孩子会从实际藏匿玩具的地方开始找,而不是从其上一次看到玩具的地方去找。(在另一个相关的实验中,一儿童走入实验室,打开糖果盒,惊奇地看到里面装的是铅笔。此儿童不仅会认为之前不在实验室里而刚刚进来的另一个儿童也知道里面装着铅笔,而且还会说自己也早就知道盒子里装的是铅笔!)随着成长,大部分孩子都会克服这种情况,将自己的知识和他人的知识区分开来,但并非全部如此。即便是成人也会稍微倾向于猜测别人会朝着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物品藏匿处去寻找。
成人在试图评估他人的知识与技能时,特别容易陷入诅咒。如果一个学生学会了几个生僻词,例如“apogee”(“最高点”)、“elucidate”(“阐明”),或者掌握了一些类似拿破仑出生地、天空中最亮的星之类的事实知识,他就会认为其他学生也知道。一群志愿者接受实验,任务是对相同字母的异序词进行解码。一些单词因为事先已经向志愿者展示过了,所以比较容易解。这些志愿者认为对他们来说容易的单词(因为他们事先看过答案),对所有人都会一样容易。在另一个实验中,当熟练手机用户们被问及多长时间能教会一个新手使用手机,他们猜测需要 13 分钟,实际上需要 32 分钟。用过手机但不熟练的用户猜测需要 20 分钟,他们对学习曲线的预测更准确一些,虽然也猜少了。你对一样东西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忘记它当初学起来有多难。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