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人反馈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我们的问题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他人的观察:“ 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2. 他人的感受及需要:“ 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3. 他人的请求:“ 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请注意上述问题与以下问题的区别:
1.“ 你说的是什么事?”
2.“ 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3.“ 你希望我怎么做?”
第二组问题并不需要我们用心体会他人。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直接,但根据我的经验,它们并不是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例如,如果我们想问别人“ 你说的是什么事” ,我们可以说:“ 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虽然,这并不是必要的—— 有时,我们的语气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但我还是建议主动表达感受和需要,特别是情绪很激烈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反馈呢?首先,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然而,即使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别人正期待我们的反馈。有时,人们甚至会直接问:“ 我的意思清楚吗?” 或“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这时,简单回答“ 是的,我明白了” 可能是不充分的,人们也许期待我们说得具体些。
一位女士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后不久,到一个医院当了义工。一些护士请她去和一位老太太谈话。护士们告诉她:“ 我们和她说,她的病并不重,只要吃药,病情就会好转。可是,她听不进去,整天坐在屋子里喃喃自语‘ 我不想活了’ ,‘ 我不想活了’ 。” 这位女士见到老太太时,就像护士们说得那样,她独自坐在房中,不停地说“ 我不想活了” 。
“ 你的意思是你不愿意活下去了?” 这位女士问老太太。老太太很惊讶,停了下来,表情也轻松多了。她开始讲,从没有人知道她是多么痛苦。这位女士继续表达她的理解。很快,她们就感受到彼此的情意,手挽手地坐在一起。当天晚些时候,老太太就开始吃饭、服药,情绪也明显好转。尽管护士们一直在安慰老太太并给她建议,但只有这位女士为老太太提供了她真正需要的东西—— 她需要有人能理解她深深的绝望。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我们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然而,在一些文化环境中,我们也许很难用语言给他人反馈。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先生在过去常常从父亲的话中听到责骂和攻击。为此,他很害怕去见父亲,每隔几个月才硬着头皮去一次。为了改善与父亲的关系,他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十年后,他告诉我,听到父亲的责骂时,他现在总是努力静下来体会父亲的感受和需要。因此,父子关系已变得十分亲密。可是,他从没有说出他所意识到的父亲的感受。他解释说,“ 在我们的文化中,直接谈论一个人的感受是很少见的。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这使我们的关系日益好转。”
我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你将永远不会和你父亲提他的感受,但留意他的感受对改善你们的关系十分重要?”
“ 不。我想现在大概可以了。我们的关系这么好,如果我和他说‘ 爸,你现在很伤心吗’ ,我想他不会觉得意外。” 他回答说。
在给他人反馈时,我们的语气十分重要。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
有时,我们的意图可能会被误解。人们也许说:“ 不要用沟通技巧来套我的话。”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继续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会发现,对方并不信任我们,除非对我们的意图有进一步的了解,他不会喜欢我们表达的方式。然而,就像上文的例子所反映的,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我们越是这样做,就越能体会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作家约瑟夫· 坎伯(Joseph Campbell )说道:“ 为了幸福,必须把‘ 别人怎么看我’ 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 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如果人们常常怀疑我们的诚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也许,我们只是在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而忘记其目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问自己,我们关心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还是以“ 标准的” 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说话。或者,虽然我们是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在乎的也许只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
有些人认为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给他人反馈是在浪费时间。一位政府部门的主管在一个研讨班中谈到:“ 我的职责是说明事实和解决问题,不是为每个来找我的人提供心理咨询。” 然而,许多来找他解决问题的市民,对他却十分不满。有几位市民后来悄悄告诉我:“ 你去他的办公室谈点事情,他就给你介绍一些情况,你无法知道他把你的话听进去了没有。于是,你就开始怀疑他的信息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 给他人反馈是在节约而非浪费时间。关于劳资谈判的研究显示,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那么,达成协议的时间将可以比平时缩短一半。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例子。有一位先生在开始时也不认为给他人反馈有什么价值。有一段时间,他与太太的关系十分紧张,于是,他们一起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期间,太太对他说:“ 你从不好好听我讲话。”
“ 我怎么没有?” 他答道。
“ 你就是没有!” 太太反驳。
这时,我对这位先生说:“ 我担心你也许只是在证实她的观点。从她的反应来看,你的回答体现不出你在认真倾听她。”
对我的观点,他有些困惑。于是,我问他是否可以让我来扮演他的角色。他很乐意我这么做。接着,我和他的太太就展开了以下的对话:
太太:“ 你从不好好听我讲话。”
我:“ 听起来,你很失望。你需要体贴,是吗?”
这位女士听到我的回答后,流下了眼泪。她终于得到了别人的理解。我转过身去,和她先生说:“ 我相信这就是她的需要—— 她需要倾听和理解。” 这位先生十分惊讶:“ 她想要的只是这个?” 他很难相信,这么简单一句话对他太太能有这么大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这位先生也就某件事表达了对太太的不满。当太太说出她所意识到的他的感受和需要时,他显得很高兴。他看着我说:“ 这是有价值的。”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