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我是一块硬盘(下)

发布于 2025-01-22 00:38:44 字数 8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前言:接上一篇《我是一块硬盘(上)》 ,这一篇稍微有点难度。 目录 我问老大: 每个文件都需要有个 inode 来描述, 每个目录是不是也需要一个?

”这是自然,和文件一样, 每个目录也是一个 inode, 其中有目录的属性,还有存放这个目录内容的磁盘块号,在磁盘块中才真正的存放着目录下的内容“ (点击看大图) 我这个硬盘主要由 MBR(Master Boot Record) 和各个磁盘分区组成。

MBR 中的有 引导代码 和 磁盘分区表, 分区表中记录了每个分区的起始位置,以及哪个磁盘分区是活动分区, 这样系统就会找到它, 然后装载这个分区中的引导块,并执行之。

引导块将会装载存存储在本分区的操作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分区都有一个引导块,不管这个分区有没有操作系统,这是各大厂商的约定,是一种标准。

每个分区除了必须的引导块之外,又被分成多个块组。

在每个块组中你能看到熟悉的磁盘块位图和 inode 位图, 不用解释估计你也知道是干嘛的。 还有 inode 表(当然是存放文件和目录的 inode 了)和真正的数据块。

对了, 我的磁盘分区表只有 64 个字节, 而每个分区项占用 16 个字节, 所以只能容纳 4 个分区。 如果你想用多于 4 个分区, 你就需要把其中一个设为扩展分区, 然后在其中继续划分成逻辑分区,想划几个就划分几个。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喜欢把我划分成一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 在扩展分区中再需要划分。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