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 定位行业,进退有据
- 为什么行业比专业更重要
- 职业路径选择象限图
- 找对池塘钓对鱼
- 尽早确定哪些领域绝对不适合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抱怨上的惨痛代价
-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 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 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 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 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 跳槽与风险管理
- 无中生有式的学习
- 聚焦特色才会有出路
- 利用价值是发展之母
- 交易心态之下的陷阱
- 细节系统化才有冲击力
- 就是要容忍对方的不足
- 为啥你比别人挣得少
- 要印象还是要真相
- 铁三角式的成功
- 莫让高薪和加班废掉
-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 人性的特洛伊木马
- 自我救赎才是天道
- 横向拓展你的职业历练
- 信息化时代的扁平式充电计划
- 兴趣的阶段性过程管理
-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 公平总是要屈从于规则
- 天大难题:说服别人与改变自己
- 知识的价值在于储备
- 要打通方法论上的价值链
- 当心领导示好中的陷阱
- 挖掘职业沉淀的宝藏
- 抬头望天与低头看路
- 职业规划与动态管理
-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 为什么缺憾主义会更加完美
- 八小时之外的经营
-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 创造力的固化与提炼
- 人脉细胞开发过早更易失败
- 打破一统江湖的神话
-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交互
- 缺乏步骤和措施的理想毫无意义
- 100 个人眼中的林黛玉
- 没有专业的专业就必须脱胎换骨
- 体制外没有权力选择安逸
- 开辟职业生涯的第二战场
- 早年发展太顺的沉痛代价
- 你是否有想法没思路?
- 多面成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 专业化带来的偏执陷阱
-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 悲惨经历视野下的拔银术
- 通往成功之路的方程式
- 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必须匹配
- 才华释放过程中的管理学
- 雪中送炭是打开人脉宝藏的钥匙
- 专业不对口 我们怎么办
- 感觉导向下的精细化管理
- 资源互换引发的奇妙世界
- 广种之因与偶得之果
-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 有效突破经验扩大化陷阱
- 言论是利益和需求的结合体
- 激情要来源于实力和磨炼
- 给对方大脑植入运行程序
- 演戏和真实之间的辩证法
- 职场特种兵与魔鬼训练法
- 给身边资源赋予爆发力
- 你 被好为人师 了吗?
- 人生禅悟与活在当下
- 职场江湖的 三个有利于
- 生不逢时是个伪命题
- 平台内部人脉,你梳理好了吗?
- 灵感与独立思维的再生产
- Job三大功能与平台价值评估
- 职业安全与竞争力测评
- 书面沟通材料绝非花瓶
-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 非常理性就是非理性
- 点—线—面—网 思维
- 你被“留一手”废掉了吗
- 高手都是如何练就的
- 别让统计学结果蒙蔽了眼睛
- 混得越惨越不能封死人脉
- 破除成功学带来的幻觉
- 越是常识越容易产生误导
- 悟性质与量的 360 管理
-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九九归一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铁律之三十四:随着年轮的不断变化,你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越来越专业,同时也会变成偏才,变得“残废”,除此之外什么都干不了。这个时候应该反思一下,看看需要补充一些什么营养,如何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以确保职业生涯上的安全。
人才和产品一样,尽管“细分”是非常必要的,但“细分过度”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的专业程度局限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而不是某一相对宽泛的领域,就存在很大问题了。在内部发展,将你换到同级岗位,或者进行职位提拔,都会因为难以胜任不予考虑。即使在外部寻求机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组织结构一旦发生战略变革,你很有可能就是下岗对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上演的真实故事。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这些还发生在某些行业技术精英身上。
工作年限与职场竞争力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工作年限的延伸并不直接带来职场竞争力的提升。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朋友,表面看上去,十多年来一直绑定在某一岗位之上,工作也非常敬业,似乎应该有很强的职场竞争力。然而,无论他们对内还是对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结果都是铩羽而归,胸中往往会很郁闷,感觉老天真是对人不公,自己这样的老好人竟然遭此际遇。说到这里,老天还真是非常公正的,它只对客观规律负责,无论你主观态度如何,不管你在道德上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犯规,同样受到惩罚;也并不是老天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而是他要严格确保规则的“火炉效应”。自救者天救,遵循“真正的规律”就是顺应天道。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你太注重工作岗位本身,基本忽略了相邻岗位和专业领域的关注,其中又包括职位横向、职位纵向、行业内部、专业导向等几个方面的忽略。第二,对尽职敬业和脚踏实地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误以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达到了职场规范,靠勤奋努力就可以换来公司和社会的认可,其实这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可能没有人会对你讲,必须靠自己去观察和领悟。第三,对专业化概念有所误解,认为就某一点上钻得越深越专业,实际上,专业在内涵上相对宽泛,更侧重于某一领域,在下面还会分为很多模块,专业大致上可以与部门对应,而岗位对应的是模块。如果不熟悉更多的相邻模块,即使干上一万年,也很难说明你专业。第四,专业中有核心模块和非核心模块之分,如果你只掌握非核心部分,可能关注程度还非常高,你的职场竞争力整体上还是偏低。第五,专业聚焦程度越高,岗位专属性和个性化程度也就越高,这无疑降低了适应其他岗位的能力。
企业经营要考虑安全性,个人在社会上发展也应当牢固树立职业生涯安全的理念。假如你已经在某一岗位上待了五年左右的时间了,就应该对自己的状况作一个全面评估。诸如五年来自己在岗位上积累了多少资源,倘若在公司内部转岗都能胜任哪些工作,能胜任哪些更高级别的岗位,如果选择跳槽能够到达什么平台和拿到何种岗位和薪酬,能力结构优化和升级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如果除了对本职工作娴熟以外,其他方面都没有多少成长,这时候即使你感觉这些年来自己有很大的进步,实际上也是正在逐渐变成偏才,或者说正在变得越来越残废。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体系当中,很多高级人才,由于专业细分性极强,尽管工作非常稳定,但是一旦失业后同样非常难找工作,某些“结构性失业”就是这么造成的。比如原来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活跃着一批技艺高超的皮匠和毡匠,本来活得非常滋润,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工业生产模式的巨大冲击下,被迫放弃了苦练几十年的手艺。再如,有一帮专注于喷墨打印机油墨的技术人员,现在面对激光打印机的飞速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困惑。与此同时,一旦各类电动汽车成为市场消费主流,以前专注于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那些专家也可能会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境。
评估后的结果,先跟自己的理想状态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和细致的报告。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优化和升级,应该采取何种计划和进度,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当然,类似的自我诊断在五年当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并适时作出调整,以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占相当比例的普通中国人在职业发展上存在三种非常典型的态度:一种是“从一而终”,一旦进入单位,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只求把本职工作干好,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其他的并不关心。另一种是“无为而治”,认为自然和随意就是最好的,并不去刻意追求什么,也不去作什么特别的规划。还有一种是“率性而为”,就是人生一世,说到底还是为自己活着,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图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三种心态,第一种是受传统儒家教育影响,是非常传统的一种主流心态;第二种有黄老思想的底蕴,为更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信奉;而第三种则是来源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女性和年轻人当中很有市场。
持这三种心态的群体,也会由于一种误打误撞的巧合因素,有很多人发展得不错,但整体的发展状况肯定要差很多。只有导入职业发展安全概念,并实施职业发展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生涯的含金量。职场上的成功,既是一个结果,又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职业安全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也许你前五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后五年还不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人会去教你,也许有人会善意提醒,但也只是点一下而已,很难做到系统和深入。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