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发布于 2024-01-20 23:14:48 字数 107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我们很容易说明人的知识和记忆的不可靠性。在美国的课堂上,人们常用的一个例子是,学生们回忆不出自家电话机的每个数字键上都有什么字母。我的一位研究生发现专业打字员在不看键盘的情况下,根本排列不出正确的键位图。然而,学生们都知道如何使用电话,打字员打起字来也又快又准,那么该如何解释操作的精确性与头脑中知识的不准确性之间的明显差异呢?其实,准确操作所需要的知识并不完全存于头脑中,而是有一部分在头脑中,有一部分来自外部世界的提示,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外界限制因素之中。用户头脑中的知识虽然不精确,但却知道如何进行精确操作,其原因有以下4条:

1. 信息储存于外部世界。我们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信息都储存于外部世界。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相结合,就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2. 无须具备髙度精确的知识。知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并非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如果所拥有的知识能够使人作出正确的选择,就足够了。

3. 存在自然限制条件。外部世界对人的行为进行了限制。物品的特性限定了操作方法,例如,零件有一定的组装顺序以及物品能否被移动或运输。每件物品都有自身的物理特征,诸如凸起、凹陷、螺纹、带附件等,从而限制了它与其他物品的关系和可能的使用方法。

4. 存在文化上的限制条件。自然限制条件之外还存在众多从社会中逐渐演变而来的,用于规范人类行为的惯例。要想明白这些文化惯例,必须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一经习得,便可适用于广泛的领域。

由于这些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条件,在某一情况下,可选择的方案也就大为减少,从而降低了需要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的数量。

在日常情况下,行为是由头脑中的知识、外部信息和限制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类习惯于利用这一事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必学知识的数量或是降低对这种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人类甚至有意组织各种环境因素来支持自己的行为,例如,一些脑部受过创伤的人可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工作,就连同事们也觉察不出他们生理上有障碍;有阅读困难的人经常可以蒙混过关,甚至可以从事那些需要阅读技能的工作,原因在于他们明白工作要求,可以仿效同事的一举一动,为自己创造出不需要阅读或是由同事代劳阅读的工作环境。

这些特例同样可以说明普通情况下普通人的行为,只不过他们对外界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头脑中的知识和外界信息孰多孰少,完全由个人来进行平衡和协调。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