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3 对象的好处和局限性
在编程语言的课程中,我们这样编程:定义数据类型及其变体,在此之上定义操作这些结构体的各种“服务”,所谓服务也即对这些数据结构的各种变种分情况进行处理的子程序。这种编程风格有时被称为“过程式”或“函数设计”的(注意这里的“函数”并不是指“无副作用的”!)。
在《程序语言:应用和解释》中,我们用 define-type
来定义数据类型及其变体,用 type-case
实现对变种按情况处理的子程序。这种编程方法在其他语言中也很常见:C(联合体)、Pascal(变体类型)、ML 和 Haskell 的代数数据类型、纯 Scheme 的带标记数据。
那么,面向对象编程究竟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呢?它的缺点是什么呢?事实证明,使用面向对象的语言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是“面向对象”的。许多 Java 程序就不是,或者至少是牺牲了对象的某些基本好处的。
本章基于 William R. Cook 2009 年的《On Understanding Data Abstraction, Revisited》(再谈对数据抽象的理解)一文。
本独立章节的目的是,暂时从逐步构建 OOP 的步骤中抽身,转而对比面向对象和过程式编程,从而明确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有趣的是,我们迄今为止构建的简单对象系统完全足够研究对象的基本好处和局限性了——委托、类、继承等都是有趣的特性,但对于对象来说都不是 本质 的。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