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记忆不但帮助人们认识现在,也帮助人们预测未来。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及其发展成为人们规划未来行为的重要依据,然而,记忆是什么?记忆又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有些事情怎么也记不住?而有些事情却刻骨铭心?记忆可靠吗?可以改变记忆,忘掉不开心的事,而让幸福的记忆历久弥新吗?真的有可能做到过目不忘吗?在漫长的时间里,人们都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现在,记忆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进步的研究手段使得人们对记忆的理解日益加深。记忆不再只是朦胧的过去,而是具有鲜明特点的认知结构。本章将从记忆认知系统开始,逐步揭示记忆丰富的结构和内涵。
一、记忆的定义
19 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实验研究,自此以后,记忆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的重视,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图 6-1 认知记忆系统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刻又可以把它们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反映的是当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离开当前的客观事物,感知觉就不复存在。记忆总是指向过去,是在感知发生后出现的,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的认知记忆系统见图 6-1。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称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再认。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再认或回忆。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
人类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人脑可以贮存 1015比特(bit)的信息,因此,记忆的容量是十分巨大的,保持的时间也很长,人的有些记忆常常能保持七八十年或更长一些,一个 90 岁的老人,常常还能回忆起拉四五岁时的许多事情。巴金说过,有两百篇文章储存在他的脑子里。日本索尼电器公司职员友寄英哲能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以后二万位。
二、记忆的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称为记忆表象,简称表象。例如,到过北京故宫的人,能在头脑中再现故宫的宏伟壮观;看过大海的人,能在头脑里再现浪击暗礁的涛声;一首最喜爱的歌,能够随时在头脑中再现……。
1.表象具有直观性
表象是感知留下的形象,它们都有直观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此时客观事物不在面前,而是通过记忆回忆起来的,它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例如,到过天安门的人对于天安门的形象是很清楚的,但总不如正在看见天安门时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2.表象具有概括性
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并不是某一次感知的个别特点。例如,我们多次感知过大海,每次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具体知觉形象。但在我们头脑中回忆起来的大海的表象,都与每一个具体知觉形象不完全相同,它是多次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概括形象,它反映着大海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特点。见图 6-2。表象的概括性还表现在对于同类事物的概括上,如楼房、树木、宝塔等的形象。任何表象都具有概括性。但是,表象的这种概括性和思维时用语词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是不同的。表象是形象的概括性,表象混杂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而概念则只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
图 6-2 对于大海的不同表象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中,能够回忆过去的事物,并且再认出曾经接触过的事物,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
表象的直观性和概括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表象的直观性来看,表象和知觉相似;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表象又和思维相似。但是,表象既不是知觉,也不是思维,而是介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
三、记忆的类别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以下几种:
1.形象记忆(表象记忆)
形象记忆即表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持的是事物的感情特征,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例如,人们所感知过的物体的颜色、形状、体积、人物的音容笑貌、仪表姿态,音乐的旋律,自然景观,各种气味和滋味等,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着,所以又称为形象记忆。一般人以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形象记忆为主,但有些人也不尽然,像调味师、研磨师、按摩师,由于职业训练的不同,他们在嗅觉、味觉、触觉方面的形象记忆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作家、画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等都有惊人的形象记忆,他们平时所储存的典型形象素材,成为他们构思、创作和表演的基础。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它是在实践活动中,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的记忆都是先从形象记忆开始,婴儿能认知母亲或其他熟人的面孔,就表明已有了形象记忆。人感知过的事物,只有经过形象记忆才会成为人的直接经验。
2.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情景记忆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托尔文提出的。用他的话来说,情景记忆接受和储存关于个人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事件、情景及与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信息。它是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的,或者说,情景记忆储存的是自传式的信息。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救人抢险活动,那壮丽的景观和场面历历在目,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它与语义记忆相对应,但二者又有重大的区别,情景记忆由于受一定时空的限制,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因而难以储存,不易提取。从某些遗忘症患者那里可以看到,他们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某段具体情景比回忆其他内容更困难。
3.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包括字词、概念、定理、公式、推理、思想观点、科学规则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所形成,又与语词密不可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特点。语义记忆的信息是以意义为参照的,不受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也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因而容易存储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人类只有凭借语义记忆才能把思维的结果保存下来,并获得间接知识。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从简单的识字、计数到掌握复杂的现代科学知识,都离不开语义记忆。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有密切联系,随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引起情绪、情感的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但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却保留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这就是情绪记忆。例如,某人就要与久别的朋友重逢,他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昔日的愉快、欢乐的情绪和情感油然而生。又如,俗语 “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说明被蛇咬过的恐惧情绪体验仍保留在记忆中。积极愉快的情绪记忆对人的活动有激励作用,而消极不愉快的情绪记忆有降低人的活动的作用。情绪记忆是人们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发展的心理基础。
5.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称动作记忆。运动记忆同运动表象有联系,运动表象是各种运动和动作的形象在脑中的表征过程。它是人们学习模仿某些运动动作的凭借。一旦掌握了运动动作的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于是运动动作的形象连同这套动作的程度以及对骨骼、肌肉、关节活动的精细控制和调节,一起储存在头脑中,成为运动记忆。运动记忆与其他类型记忆相比,易保持和恢复,不易遗忘。如学会骑自行车之后,即便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正是运动记忆在起作用。人的生活、学习、劳动离不开运动记忆,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运动记忆,离开运动记忆将寸步难行。
此外,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此三类记忆将在下节详细介绍。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