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一编 阿道夫 - 希特勒的崛起

第二编 胜利和巩固

第三编 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四编 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五编 末日的开始

第六编 第三帝国的覆亡

六 第三帝国的结束

发布于 2025-02-21 23:07:10 字数 275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第三帝国比它的创造者多活了七天。

五月一日晚上十点钟刚过,当戈培尔博士夫妇的尸体在总理府花园中正在焚烧,地下避弹室里的人们集结在一起准备从柏林地下铁道逃亡的时候,汉堡广播电台突然终止播送勃鲁克纳的庄严的第七交响乐。一阵军鼓声之后,一个广播员说道:

我们的元首阿道夫 - 希特勒同布尔什维主义战斗到最后一息,今天下午在德国总理府的作战大本营里为祖国牺牲了。四月三十日,元首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现在由元首的继承人海军元帅对德国人民讲话。

第三帝国在弥留之际还在撒谎,就像它在建立之初一样。除了希特勒不是在那天下午而是在前一天下午死去这一无关宏旨的事实以外,他也不是打到「最后一息」时牺牲的。但是继承希特勒衣钵的人为了保持神话,为了要控制仍在进行抵抗的军队,广播这个谎言是必要的,因为如果士兵们知道事实真相,一定会感到他们被出卖了。

邓尼茨在晚上十点二十分进行广播的时候也重复了这个谎言,并大谈元首的「壮烈牺牲」。实际上他当时也不知道希特勒是怎样死的。戈培尔的电报中只说他在头一天下午「死」了。但是这并不妨碍邓尼茨在德国人民灾难临头的时刻,在这个问题上或者在其他问题上,把他们已经胡涂的头脑弄得更胡涂。

(他说)我的任务是拯救德国,使它不致遭受向我们进攻的布尔什维克敌人的破坏。正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要继续把军事斗争进行下去。只要英国人和美国人阻挠这个目的的实现,我们也就不得不继续进行抵抗他们的防御战。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美两国的作战不是为了他们人民的利益,而只是为了在欧洲散布布尔什维主义。

这是一个拙劣的歪曲。这个海军元帅并不曾对希待勒在一九三九年与这个布尔什维克国家结盟的决定提出过抗议,正是由于这一决定,德国才得以同英国以及后来同美国作战。他在广播结束时抚慰德国人民说:「在我们做了这样重大的牺牲之后,上帝是不会抛弃我们的。」

这些都是空话。邓尼茨知道德国的抵抗已经到了头了。四月二十九日,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在意大利的德军已经无条件投降。由于通讯设备受到破坏,元首未能获悉这项消息,这就使得他的最后几小时能够舒服一点,不然的话,他就更加不能忍受了。五月四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第二天凯塞林的 G 集团军,包括驻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德国第一军团和第九军团在内,都投降了。

同一天,即五月五日,新任德国海军总司令汉斯 - 冯 - 弗雷德堡海军上将来到设在莱姆斯的艾森豪威尔的总部接洽投降。从最高统帅部的最后文件中可以清楚看出,德国的目的是想拖延几天,以便争取时间尽量把德国军队和难民从俄国进军的道路上撤出,使他们能够向西方盟军投降。约德尔将军第二天也来到莱姆斯,帮助他的海军同僚进行策划。但这是徒劳的,文森豪威尔看穿了这个诡计。

(他后来写道)我命令史密斯将军通知约德尔,除非他们立即停止一切的借口和拖延,我将封锁整个盟军战线,并用武力阻止任何德国难民进入我们的防线。我不容许进一步的拖延。五月七日凌晨一点半钟,邓尼茨接到约德尔向他报告的艾森豪威尔的要求后,从丹麦边境的弗伦斯堡新成立的总部打电报给约德尔,授以全权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他们的花招失败了。

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凌晨二点四十一分,在艾森豪威尔总部——莱姆斯的一所学校里,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这个学校不大,房子是红色的。代表盟军在文件上签字的是瓦尔特 - 比德尔 - 史密斯将军,代表俄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伊凡 - 苏斯洛巴洛夫将军,代表法国作为见证人签字的是弗朗索瓦 - 赛维兹将军。代表德国签字的是海军上将弗雷德堡和约德尔将军。

约德尔要求讲话,得到了允许。

这次签字以后,德国人民和德国武装部队的祸福吉凶,已交由胜利者决定了——在这个时刻,我只能表示希望胜利者会宽大地对待他们。

盟军方面对此没有反应。但是约德尔也许卧亿起五年前双方所演的角色与这次正好相反的另一个场合。当年一位法国将军在贡比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也曾发出类似的呼吁——结果毫无用处。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午夜,欧洲的炮火和轰炸停止了。自从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令人感到有点异样、但受到欢迎的平静。在这五年八个月零七天中,在八百个战场上,在一千个被轰炸的城镇中,有千百万的男女被屠杀;更多的人在纳粹毒气室里和党卫队特别行动队在俄国和波兰的死人坑的边沿上被杀害——这一切都是阿道夫 - 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所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的欧洲古城,都遭到破坏。天气暖和以后,无数没有葬埋的尸体从瓦砾堆中发出了令人恶心的臭味。

在德国的大街上,再也没有穿长统靴的冲锋队齐步前进的声音了,再也没有成群结队、身穿褐衫的人们的喧闹声了,再也没有元首从扩音器里发出的尖叫声了。

经过十二年四个月零八天之后,这个「千秋帝国」已寿终正寝了。除了一伙德国人之外,这段时期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黑暗时代,而现在这个黑暗时代也在凄凉的暮色中结束了。这个「千秋帝国」,正如我们所见到的,曾将这个伟大的民族,这个富有才智但又极易被引上歧途的人民,带到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权力和征服的高峰,现在它却土崩瓦解了,其突然和彻底,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一九一八年德国在最后的败北以后,德皇逃跑,帝制崩溃,但支撑这个国家的其他传统机构依然保留下来。一个人民选出的政府。一支德国军队的核心和参谋总部仍继续起著作用。但是一九四五年的春天,第三帝国却根本不存在了。无论哪一级的德国政权都不存在了,千百万三军将士在本土上变成了战俘。千百万居民,一直到乡村的农民,全被占领军统治,他们不但要依靠占领军维持法律和秩序,而且从一九四五年的夏季到严冬都要依靠占领军所供给的粮食和燃料过活。这就是阿道夫 - 希特勒的愚蠢给他们带来的结果,也是他们自己那样盲目、那样死心塌地地追随他的结果,虽然在一九四五年秋天我回到德国的时候,发现人们对希特勒并不怎么痛恨。

人民还活着,土地也还在。但人民却茫茫然,流着血,挨着饿。当冬天到来时,他们在轰炸的劫后残垣中,穿着破烂的衣服不停地打着哆嗦;土地也一片荒芜,到处是瓦砾成堆。曾经企图毁灭其他许多民族的希特勒,在战争最后失败的时候也想要毁灭德国人民,但与他的愿望相反,德国人民并没有被毁灭。

只有第三帝国成了历史陈迹。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