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32 为你的文章增添光彩的七个建议

发布于 2024-10-13 17:15:04 字数 908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本书渐近尾声,大家在训练题目中表现如何呢?

最后,我提出为你的文章增添光彩的七个建议。在进行各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记住这七个建议,那么你就一定能把文章写得更好。

(1)以别人的文章为鉴,改正自己的文章

如果你想提高写作能力,请多向别人的文章学习。我并不是说,非要向作家的文章学习不可。世上所有文章,都是你的老师。

例如,你收到许多别人发来的电子邮件,其中,有的让你觉得“清晰易懂”,有的却让你觉得“含糊不清”。如果你只是停留在“觉得”,那么你的文章就不会有进步。很关键的一点是,你自己需要仔细分析:为什么这封邮件“清晰易懂”呢?为什么这封邮件“含糊不清”呢?一定能找到其中的理由或原因。

有的邮件不仅意思含糊不清,而且还让人看得很烦躁。这时,你不妨这样分析:“这封邮件大概是因为……所以才含糊不清吧。”“这封邮件大概是因为……所以才让人觉得烦躁吧。”

“……”之处,可考虑填入以下词语:

“没有换行”“句子太长”“汉字太多” [1] “专业术语太多”“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缺少宾语”“修饰语和被修饰语隔得太远”“标点符号位置不对”“没用的形容词太多”“错字漏字太多”“社交辞令过于繁冗”“措词太幼稚”“信息量太密集”“省略太多”“没有准确地把握实际情况”“意见模棱两可”“结论不明确”“原因不明确”“不够冷静”“表达太啰唆”“态度不够谦虚”“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这些原因都是十分常见的。

刚开始时,可能觉得很难确定原因,但只要你有意识地坚持下去,一定能逐渐弄清楚这些邮件“为什么清晰易懂”“为什么含糊不清”“为什么让人觉得烦躁”“为什么感人”“为什么有趣”“为什么无聊乏味”……

明确了原因之后,接下来就轮到对照自己的文章了。“学习”即“模仿” [2] ,当你看到清晰明确的好文章时,就模仿它写得好的原因。相反,当你看到含糊不清的拙劣文章时,则需将其病因作为反面教材。

对于自己读过的文章,如果不加思考地束之高阁,那么你将会错过提高写作水平的机会。请容我再重复一遍:世上所有文章,都是你的老师。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区分使用“鸟眼”和“虫眼”

“鸟眼”和“虫眼”看见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它们看到的都是事实。

例如,用“虫眼”来看,会觉得感冒症状非常讨厌: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痛、疲劳……如果可以,谁都不想得感冒呀。

然而,如果用“鸟眼”来看,就会发现感冒症状其实是身体防御病菌和病毒入侵的自我保护机能。正因为免疫系统正常运行,所以才会出现感冒症状。如果没有感冒症状,人可能很容易就会死掉。从这个角度思考,感冒症状显然是对人“有益”的。

“鸟眼”和“虫眼”的思考方法,同样适用于写文章。仅从“鸟眼”视角提出的主张和意见,或是仅从“虫眼”视角提出的主张和意见,都往往容易流于肤浅。

既然如此,我们写文章时,就需要冷静地考虑:自己是用什么视角看待事物的?如果是“鸟眼”视角,那不妨思考一下:“用虫眼看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是“虫眼”视角,则不妨思考一下:“用鸟眼看会是什么样子呢?”这种视角变换非常重要。

只有用“鸟眼”和“虫眼”两种视角,才能看见一些独特的风景,而这些风景,会给你的文章增加光彩和深度。

(3)多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

多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也赞同这个观点。

可是,为什么多读书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增加知识和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展开方法……这些确实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不过,我在这里想重点强调的“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原因”是以下两点:

【重要原因⑴】接触别人的思想和情感

【重要原因⑵】通过⑴,发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噢,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想法!”

“噢,原来别人的情感是这样的!”

通过接触别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人能发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人能深化自己原先已有的思想和情感。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通过接触别人的思想和情感”,锻炼“写作能力”的根本要素——“思想”和“情感”。读书本身包含了自我启发的机能,特别是对于不擅长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人,我强烈建议应该多读书。为什么“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其原因并不在于什么写作技巧,而很可能是因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了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为了在自己和内心之间搭一座桥梁,读书是最合适的手段。

另外,书读得越多,就越能看清世界。例如,发现这本书和那本书之间的共通点,就能把点和点连成线,从而看清世界的本质联系。点越多,世界也会变得越清楚(因为能连成更多的线)。“能看清世界本质的人”和“看不清世界本质的人”,谁能写出具有说服力和深度的文章来呢?答案不言自明。读书不仅能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是一种探究世界本质的有效手段。

(4)请为“遇到难关”而欣喜

我自己在写文章时也有感觉“遇到难关”的时候。

理想中的文章如果按 100 分算,当自己觉得写出来的文章只有 60 分、 70 分时,就是遇到了难关。拿不到满分的原因每次都不一样:有时是因为逻辑不通,有时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具体事例,有时是因为没把握好节奏,有时是因为缺少贴切的比喻……当然,有时则是因为文章本身的中心思想太薄弱,或是因为自己情绪不佳、身体状况不佳……

那么,感觉“遇到难关”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当然(我特意使用这个词)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感觉“遇到难关”时,说明障碍就在眼前。只要跨越过这道障碍,写作能力就能再上一个台阶,所以是“好事”。接下来,只是解决如何跨过去的问题而已。

对于我来说,更可怕的是:没有意识到眼前的障碍而继续向目标突进,这样,提交出去的文章仍然存在着“逻辑不通”“缺少合适的具体事例”“没把握好节奏”“缺少贴切的比喻”“中心思想太薄弱”等缺陷。

著名编辑见城彻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对于进展得太顺利的工作,需要质疑。”

当然,进展顺利并非全是坏事。不,应该说,谁都希望工作尽可能进展顺利吧,呵呵。然而,没有意识到眼前的障碍,直接从障碍物旁边溜过去,向目标突进——这样的“顺利”是很危险的。读者看到的是不完美的文章,这固然不幸;而作者则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同样也是很不幸的。

如果你在写文章时感觉“遇到难关”,有可能是因为你意识到了眼前的障碍。这道障碍,是因为你想写出更好的文章所以才看得见的。所以,请为“遇到难关”而欣喜吧,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跨过难关后写出来的文章,必将受到读者喜爱,当然,你自己也会得到成长。

(5)通过“写文章”来“认识”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除了自己以外没有别人,一定弄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东西”。正因为有别人存在,所以才能认识自己。写文章也有相同的作用——也就是说,写文章能呈现出“自己是什么东西”,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写文章”这一行为,能使模糊不清的意识变成有形,还能深化自己的思想,促进自我成长。

假设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美术馆看见某一幅画时,眼泪自然而然地掉落下来……

为什么会掉眼泪呢?置之不理,也许一辈子都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但如果尝试写观后感,却能使模糊不清的意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 “噢,原来自己有这样的情感呀。”
  • “噢,原来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呀。”
  • “噢,原来自己一直为这样的事情而苦恼呀。”
  • “噢,原来自己喜欢这样的事物呀。”

通过写文章“发现”自己,有所发现之后,人就能扩大视野,深化思想,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更新价值观,另外,还能逐渐理解以前无法理解的别人的情感,这些都属于人的成长。自己每天都在进化,认识自己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正因如此,写文章才会如此刺激有趣。

有时,不妨“故意”试写一下难写的文章题目。例如:《自己想如何迎接死亡呢?》《自己最不想听到别人说哪句话?》《对自己来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能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写下来,就能逐渐看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写不出明确的答案,也不必失望。因为,努力去回答这些难题,这挑战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当然,因为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所以有时难免会感觉痛苦,甚至不愿意正视现实。其实,这种体验也是写文章的妙趣之一。通过写文章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看待世界——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看清世界。通过写文章,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6)写文章具有“宣泄和净化情感”的作用

尿、大便、汗水、呼吸……当我们把这些东西排出体外时,会感觉“心情畅快”。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里包含着废物。身体郁积废物,人就会生病。相反,吸入氧气和营养,排出废物——如果新陈代谢正常,人就能保持健康。

语言也有类似的作用。例如,当我们感觉到工作辛苦,却只能把这种情绪郁积在心里,就很容易生病。相反,当我们感觉到工作辛苦时,如果能向朋友倾诉烦恼:“喂,你听我说,我这工作可辛苦啦……”那么,心情就能变得轻松一些。

人为什么会流眼泪呢?

原因好像还不明确,但如果说是因为眼泪具有“宣泄和净化情感”的作用,大多数人都会接受吧。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实际体验:当自己感到悲伤、后悔、寂寞、高兴、松一口气时,可以通过哭泣使心情变得“畅快”。

除了说话倾诉之外,写文章也有相同的效果。如果你遇到什么厌烦之事、痛苦之事、悲伤之事、寂寞之事,不妨在笔记本上把自己的心情写出来,这样,心情就能变得轻松一些。

另外,在博客或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上写文章也值得推荐。让别人接受自己,会更有“心情畅快”之感。当然,在非特定多数人能看到的媒体上写文章时,严禁发泄不满、诽谤中伤或贬低别人,在写法上需特别留意。

诚实地写出自己的情感,并且被别人接受——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之所以感到幸福,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被别人接受了吧。

如果你是一个感情不外露的人,那么就当作是净化心灵,试把自己的心情写成文章吧。你一定能体验到这种效果:情感得到宣泄和净化,心情变得格外轻松。

(7)通过撰写“未来简历”提高自我形象

你对自己有信心吗?

“文章”和“自信”之间的关系出乎意料的密切。比如说,有两篇内容相近的文章,一篇感觉充满自信,而另一篇则感觉缺乏自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无论如何,文章里都会投映出作者的自信心。

有个词语叫作“自我形象”,意思是“自己对自己所持有的形象”。如果对自己持有的形象不好,那么“自我形象”就低;如果对自己持有的形象很好,那么“自我形象”就高。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害怕写文章”,那么“自我形象”就低;如果你觉得“自己很擅长写文章”,那么“自我形象”就高。无论如何,自己写的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会映衬出自我形象,想隐藏也隐藏不了,这就是自我形象。

为了写出被读者喜爱、亲近并接受的文章,需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

我在这里透露一个提高自我形象的秘诀——撰写“未来简历”。

所谓“简历”,一般都是写现在或过去,而“未来简历”却要写未来的情况。虽然写“未来”,但并不是“预测”或“猜想”,而是以实际身处未来的视角,写已经实现理想的自我姿态。

假设“未来”是指五年后。

你现在身处五年后的世界,请在脑海里设想:“真希望自己到时会变成这样。”并描绘自己五年后的理想姿态,然后再把这份“未来简历”写下来。请注意,这是理想姿态,不必觉得难为情,也不必客套。

“通过司法考试”“首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去哈佛大学留学”“和××结婚”“乘坐民间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自立门户创办公司”“在小品大赛中荣获冠军”“油画作品在画展中获奖”……任何内容都可以。

考虑到有的读者可能不太明白,我在这里示范一下自己的“未来简历”。 [3]

自从 2015 年出版的《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训练法》成为销量过百万的畅销书以来,又陆续出版了合计三十多部著作,销量累计超过四百万册,并被译介到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我现在经常来往于镰仓的住宅和巴厘岛的别墅之间,每天从事写作和演讲活动。 2018 年付梓的商界小说《语言的冒险》荣获当年的直木奖。 2019 年,创办了以“传达·联系”为理念的“日本写作大学”,并在以亚洲为中心的二十五个国家设立了分校。2020 年,被认定为联合国推荐的示范大学。

另外,我所在的 Medikatsu 乐队于 2019 年推出新曲《话语和心灵》,并创下累计下载量一千万的纪录,这首歌曲被选定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主题曲,乐队还首次参加了当年度的红白歌会。

我的妻子是山口朋子,平时致力于“女性的人生支援者”活动。女儿名叫山口桃果,在 2020 年隆重上演的数学音乐剧《1-9》中担任主角。

我的兴趣爱好是:和宠物黄金猎犬“罗宾”在弓滨海岸追逐奔跑,还有每月举办一场弹唱音乐会。现在正计划以“书写世界”为主题从 2021 年开始周游世界。

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特级大学讲师 山口拓朗

怎么样?是不是惊叹于我的异想天开呢?呵呵。不过,像这样的异想天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不在于能否实现,而在于描绘自己的理想形象。

撰写“未来简历”时有两个要点:要化身为“理想中的自己”,要具体化。反正写的是五年后的自己,不必担心别人说三道四,请尽情地写吧。如果把完成的“未来简历”公之于众,效果更佳。不过,即使不公开,也能充分获得提高自我形象的效果。

“写出来就能实现。”——这可谓是成功法则的基本原则。而化身为理想中的自己所写出来的“未来简历”,则效果更为显著。下笔的瞬间,立刻能感觉到自我形象有了明显提升。比如,我就感觉自己俨然已经是“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特级大学讲师”了,呵呵。大家一定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带来的变化。

通过撰写“未来简历”而变成理想中的自己之后,你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更能传情达意,更有魅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请大家不要忘记这份自信心。当你觉得快要失去自信心时,只需更新“未来简历”即可。经常不断地接触“五年后”的自己,就能使自我形象维持在高水平上。

当然,“未来简历”的内容已经烙印在你的大脑和潜意识里。所以,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正逐步迈向“未来简历”上写着的人生,你一定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 [1] 日语采用汉字与假名混合书写的方式,如果汉字用得太多,会让人觉得语体生硬难懂。
  • [2] 在日语中,“学ぶ”(学习)和“真似る”(模仿)这两个词是同源词,发音相近。
  • [3] 这本书写于 2015 年,所以下文提到的 2015 年后的事情都属于“未来”的情况,而并非实际发生。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