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被动学习

发布于 2024-10-13 15:59:42 字数 3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就像他们不十分了解思想或意识。当我在大学里读心理学时,必须学习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理论。当时大多数的学习理论是关于制约过程,由巴甫洛夫与他的实验狗所发展出来的。仿佛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惩罚与奖赏,就像老鼠能借由惩罚(电击)或奖赏(食物)来学习走迷宫。

这个理论更进一步假设,儿童学习语言也是通过这种“行为主义”的制约过程。但是伟大的思想家亚瑟·库斯勒在他的书中,完全推翻了行为学派对于语言学习的理论,他提出了十几个关于语言学习的问题,是行为学派无法回答的。库斯勒本人没有解释幼儿如何学习语言,但他证明了人们对这个课题几乎毫无所知。直到今日,幼儿如何学会说话,仍旧很神秘。

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是人的学习能力不一定要依靠五官知觉。例如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不仅学会了语言,而且还表现出惊人的智慧。而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剥夺感官感受会严重干扰幼儿的学习。1920 年在德国孤儿院长大的一些婴幼儿由于缺乏有意义的接触或嬉戏,他们的成长出现了问题,这让我们懂得婴儿需要与他人建立特定的感官关系,例如触摸、微笑、声音等,才能在身体上正常发育,到达心理上的成长。另外,在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剥夺或忽略他们的需求,就会阻碍他们的成长。这就是为什么学前教育如此被重视。这是幼儿早期教育的一部分,不断提供的刺激,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与心理能力。

但是就像学习语言,儿童阶段的学习大部分似乎是被动的。例如,在幼儿学习语言之前,他们就开始学习心理学家所谓的自我界限。我们都知道,出生至 9 个月大的婴儿没有自我界限,不会区分他的手臂不是妈妈的手臂,他的手指不是爸爸的手指。这种学习似乎是不可选择的,所以我称之为被动的。

实际上,这种自我界限的学习正是意识的发展,因为在 9 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就可以看见自我意识的征兆。在那之前,如果有陌生人走进房间,婴儿只会平静地躺在摇篮里,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但是约 9 个月以后,如果有陌生人走进房间,婴儿就会紧张地哭泣。他有了心理学家所谓的对陌生人的焦虑。这说明 9 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觉察到自己是个“分离”的个体,非常弱小无助,容易受到伤害。从这种脆弱的焦虑和恐惧中,可以判断婴儿已经具有最基本的自我意识。伴随自我意识而来的,是对现实的觉察,能够知觉与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也许在儿童的生命中,再也没有比“顽劣的两岁”更痛苦的阶段了。幼儿两岁大时,他已经很熟悉自我界限,但是还不清楚他的力量边界。所以幼儿会认为这是最美好的世界,他拥有无穷尽的力量,于是你会看到一个两岁大的小孩像小暴君般指使他的父母、兄姐以及家中的狗,仿佛他们都是他私人王国中的玩物。然后事情就发生了,现在他可以四处走动、丢东西、把书本从架子里拉出来,于是他的父母亲就会说:“不行,你不能这么做,大卫,你也不能跑那么快。”

事实上,在不到十二个月的时间,孩子在心理上从一个四星上将被贬为二等兵。难怪他会感到沮丧与发脾气!不过尽管“顽劣的两岁”令人痛苦,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如果幼儿长到了三岁,都没有被那些挫折和羞辱所击倒,那么他就能踏出重要的一步,离开他的“婴儿自恋”。这时候开始建立起弗洛姆所谓的“社会化”的基础,弗洛姆定义为“学习喜欢必须做的事”。

在儿童阶段,儿童也许会从事学习的活动,但通常是因为外来的压力所致,像是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与家人的期望。否则大多数儿童的学习都仍是被动的。在我的书《友善的雪花》中,8 岁大的女英雄珍妮就是一个例子。她成长在一个健康的家庭,她的左右脑能够均衡发展,旁人看她学习速度非常快。但是她完全不费任何工夫,她没有刻意去诠释事物。她只是顺其自然,思考快速如飞。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孩童主要的学习对象当然就是父母, 儿童很自然地认为父母做事情的方式就是理所当然的方式。 这在自律的情况尤其如此。如果儿童看见父母的行为能够自律,儿童就会很自然、无意识地做到自律。相对的,如果父母的行为缺乏自律,儿童会认为这就是正确的方式,于是无法发展适当的自律能力。对于有些要求“听我的话,但不要学我的样子”的父母而言,这种情况尤其明显。虽然儿童时期的学习是被动的,却是极为重要。如果够幸运,这个阶段也是学习情绪与理性智慧的开始。

过去人们认为智力只能由数理方式来测量。对于分析性智力来说,也许是如此,但这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智力,尤其是那些包括直觉和想象力的智力,例如自我意识、同理心、爱与社会意识等。现在智商测验开始受到质疑,人们发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情商。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情商,也就是人对于情绪的掌握能力,更能够准确反映人的智力。对此我深有同感。情商是复杂多层面的。研究认为那些不贪图一时之快,能够掌握自己情绪的人,往往情商很高。实际上,这也是我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所提到自律的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

还有研究发现,在掌握情绪方面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自我觉察,即心理学家谈到的“超情商”,这是一种能够抽身而出,反观自己情绪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管是愤怒,还是羞愧和悲哀,我们都不会沉沦其中,而是能超越出来,站在这些情绪的上面,然后采取行动。一旦我们能够觉察到情绪,就比较容易掌握它们。这种自我觉察的能力非常重要,能够让我们有拥有更多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一个强调左脑(理智)胜于右脑(直觉)的文化中,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阻碍。无怪乎我们在儿童阶段就体验到情绪的麻木,学会了压抑情绪或完全关闭。对于情绪感到不自在的成年人,往往会批评儿童的情绪,或责备他们“不要这么感觉”,结果造成情绪觉察能力受到压抑。

无法应付挫折感或分辨压力的原因,使许多儿童走上了破坏性的道路——包括饮食失调、欺负弱小或其他反社会行为——因为他们缺乏成年人的引导来控制他们的情绪。我相信老师或父母应该教导儿童接受自己的情绪,然后在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掌控自己的情绪。

虽然儿童阶段的被动学习在情绪与智力上都非常重要,但成年后的主动学习才具有最终极的重要性。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一旦到了青春期,“伤害就已经造成了”,不管好坏,人格就定型了。虽然情况时常如此,但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有决心,在人生的后四分之三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最大的改变与成长。正如乔纳森·斯威夫特所言: “人生的晚期是用来治疗他在早期所染上的所有愚行、偏见与错误的想法。” 成年后的主动学习不仅可能,也非常值得追求。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