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 年版序
- 令人沮丧的日用品
- 本书的内容
-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的缓慢变化
- 初版序
- 学术支持
- 研究资金
- 人
-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 第二章 日常操作心理学
-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么
-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之间的权衡
储存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或信息)和储存于头脑中的知识(或信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同等重要。但我们更加依赖于哪一种知识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作出自己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从外界知识中获益,就意味着要放弃头脑中的知识所能提供的某些好处(见图3-5)。
特性 | 外界知识 | 头脑中的知识 |
可提取性 | 可以看到或听到。 | 不易提取,需要在记忆中搜寻或提醒。 |
学习 | 不需要学习。以解释替代学习。解释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对自然匹配和限制因素的使用程度。 | 需要学习,有时甚至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习材料的结构具有某种意义,或是具有好的概念模型,就可以简化学习过程。 |
使用效率 | 需要一个找寻和解释的过程,速度比较慢。 | 效率会很髙。 |
易用性 | 高。 | 低。 |
美观性 | 可能不美观,若储存的信息量太大,就会有些凌乱。美观与 否最终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能力。 | 属于看不见的知识,本身不存在美观问题。设计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空间去专注于其他方面的外观设计。 |
图3-5协调平衡两者间的关系
储存于外界的知识具有自我提醒的功能,它帮助我们回忆起容易遗忘的内容。存于头脑中的知识具有高效性,它无须对外部环境进行查找和解释。可是要想利用头脑中的知识,我们必须先通过学习,才能将其储存在头脑中,这就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外界知识学起来比较容易,但用起来很难,它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是否在物质世界持续存在,因为环境一旦变化,外界知识就会随之改变。
可以用提醒来清楚地说明内在和外在知识之间的平衡关系。外在知识(即外界知识)容易获得,并可起到提醒作用。它总是在那儿,等待人们去发现,去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精心布置自己的办公室和工作场所,我们把一堆堆的文件摆放在明显的地方,若喜欢保持桌面的整洁,我们就会把文件存放在特定的地方,并提醒自己(利用头脑中的知识)时常到这些地方查找文件。我们使用钟表、日历和笔记。内在知识则转瞬即逝,现在还在这儿,过一会儿就不见了。我们无法信赖这种知识,也就不可能希望它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浮现,除非有外界事物的刺激,或是通过不断的复述,我们已经将这种知识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问题是,如果我们不停地复述某项信息,就无法去做其他花费心思的事情),这也就是所谓的“眼不见,心不想”。
“我读了一篇有关新型录像机的报道,很高兴看到那些让人无法读懂的录像机使用说明遭到了作者的抨击。我甚至不知道如何设定录像机上的日期!”
“很多消费者和我一样,被那些高深莫测的电器和看不明白的使用说明书折腾得头晕脑涨。”
“到底有没有人可以把录像机的使用说明翻译成让用户看得懂的语言,能否找到一个教授录像机基本使用方法的短期培训班?”
——摘自《奥斯汀美国政治家报》(1986年8月31日)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