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 1 章 帝国的余辉:ATT
- 第 2 章 蓝色巨人:IBM
- 第 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 第 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 第 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 第 6 章 IT 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 第 7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 第 8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 第 9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 第 10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 第 11 章 硅谷的另一面
- 第 12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 第 13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 第 14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 第 15 章 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 第 16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 第 17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 第 18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 第 19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 第 20 章互联网 2.0
- 第 21 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 第 22 章云计算
- 第 23 章下一个 Google
- 后记
17.3 商业模式
有人说 Google 之所以成功是看到 Overture (它的前身是 GoTo. 后来被雅虎收购了) 做搜索广告成功跟着学,才歪打正着地找到了最赚钱的商业模式。这种看法只看到了非常表面的现象,而且对 Google 的创始人和历史非常不了解。试想世界历史上可曾有过一个歪打正着建立起来的稳固的帝国,工业史上可曾有过歪打正着建立起的跨国公司。后人写历史时为了吸引读者,经常故意夸大偶然事件的作用。
我接触到的想创业的朋友,绝大多数对 Google 有一个误解。当他们讲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时,总爱以 Google 举例子。"Google 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挣钱,后来搜索广告做成功了,才找到商业模式" 。我不能说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它非常片面,说明讲这话的人不了解 Google 的创始人。
我总是对别人讲,比尔?盖茨是我们信息时代的拿破仑。如果要问我谁是盖茨的继承人,我认为不是微软的鲍尔默或其他人,而是 Google 的佩奇和布林。盖茨对于微机工业的理解非常精确。在这个领域中,最成功的主导公司将是能帮助世界上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 使用计算机的公司。盖茨从一开始,虽然还不知道通过 Windows 和 Office 挣钱,但已经明确这个理想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的微软必须首先让计算机便宜下来,而且变得好用。盖茨做到了这两点,于是就成为微机领域之王。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微机工业的其他公司,有几个会有这么高的理想,有几个真正在坚持做这两点,绝大多数人只是在赚钱。佩奇和布林也一样,在他们的 Google 还没有挣钱甚至还没有成立时,两个人就体会到在互联网时代,让所有人(也是不论男女老少) 很容易免费上网并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公司,必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之王(注意这里面的两个关键:免费和方便) 。佩奇很早(在 Google 还远没有盈利时. ) 就说过,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完全可以值一万亿美元。和微软一样, Google 的东西必须是面向大众的,并且是便于使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 Google 的网站那么简洁的原因。
有了正确的方向,挣钱只是早晚的事。在 DOS 时代,盖茨的微软在商业上还很小,还看不出是微机工业的王者,但是既然它已经控制了操作系统,即使没有开发出 Windows 也会搞出一种类似的产品称霸微机领域。Google 也是同样,它早期就得以普及,通过广告挣钱也就是时间的问题。所以, Google 发展到今天,必然性比偶然因素重要得多。
佩奇是一位极具商业眼光,并且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奇才。在 Google 刚成立不久,公司请了美国第二大卫星电视网 EchoStar ( Dish Network 卫视的提供商) 来公司做报告( Google 至今经常请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包括太极拳高手,来公司做报告,不管他们做的事和 Google 有关无关) 。当时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 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死光了, 其他的公司都在萎缩。而 Ec hoStar 的事业却居然蒸蒸日上。当时 EchoStar 市值是一百多亿美元,比雅虎可大得多。昕完 EchoStar 的报告,佩奇下来讲,你们看到了吗? EchoStar 的东西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它不会做卫星,因为它们是买来的或租来的; 它自己不制作电视节目,而是从媒体公司授权获得的;它也不做卫星接收器(圆形的锅) 和电视盒子,前者是从中罔买的,后者是从摩托罗拉定制的。它做的事就是把电视节目送到终端用户家里。但是,就是这么一条,它就值上百亿美元。我不知道 EchoStar 的想法和佩奇是不谋而合,还是佩奇从 EchoStar 受到了启发。佩奇知道,只有把互联网的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就行了,至于互联网的内容是谁的并不重要。世界上有上千万的网站(不包括垃圾网站) 和上百亿的网页,绝大多数网站对于网民来讲很难找到,因此它们欢迎 Google 这样的搜索引擎来索引它们的网站,这样它们和搜索引擎才能做到双赢。今天 Google 的服务已经超越互联网索引的内容,但是 Google 所有的服务至今遵循这个原则,这是 Google 商业模式的核心。比如 Google 新闻实际上不是它向己的新闻,而是它索引别人的新闻,方便大家查询。Google 最神奇的 Google Earth 其实也是从第三方手里买来的数据, Google 做了一个大家容易使用的界面而已。
Google 服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直接面对最终用户,在这一点上佩奇和布林的想法和投资大师巴菲特不谋而合。巴菲特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选择股票的办法,就是到大小百货店、加油站和食品店看一看老百姓都在买什么,这比听华尔街分析师瞎掰乎要准确得多。巴菲特因此而选择了可口可乐、宝洁、强生、百威啤酒、沃尔玛和卡夫食品等公司技资,都获得了极高的回报。在巴菲特看来,广大消费者才是一切商业的衣食父母。佩奇和布林也深深体会到,广大最终的用户(网民和广告商) 才是为 Google 带来生意的人,因此, Google 的产品一直是针对广大用户,既非像 IBM 那样针对企业,又非像苹果那样针对精英。这样的商业策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Google 的商业风险,就像不论经济形势好坏大家都要购买日用消费品一样,大家也都要上网。这就是 Google CEO 施密特讲 Google 有很好的抵抗经济衰退的能力的原因。
在大的经营方向确定下来后, Google 需要找到具体挣钱的商业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搜索广告渐渐进入了佩奇的视野。在 Google 以前,Overture 已经开始尝试将搜索结果按网站付费的高低进行排名,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Google 一直强调网页排名的公正性,直接采用 Overture 的做法从长远来讲可能会影响 Google 的声誉,于是大家找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网页排名本身完全保持客观性,而在网页的其他地方嵌入付费广告。这就是 Google Adwords 的由来。对 Google Adwords 贡献最大的两个人是佩奇和当时的产品经理萨拉。佩奇亲自领导了 Adwords 的开发工作,而萨拉具体主管了这个产品的开发。萨拉在当时极其简阻的条件下,克服了很多困难,硬着头皮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在 Adwords 的开发过程中, Google 的团队体现出惊人的执行力, 一共十几个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整个 Ads 系统搞得停停当当,这件事情雅虎和微软花了十几倍的人力,几倍的时间也没有搞好。在 Google 的早期,它总是有一种豪情,相信自己一个人能当十个人使,并且屡屡证明确实如此。
Google 在商业上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少。Google 认为,中间环节除了截留利润不带来任何好处,因此,在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 Google 向来只做直销,没有什么广告代理商。这一点,和戴尔计算机公司及巴菲特的 Geico 保险公司有相似之处。
Google 在早期并没有刻意追求营业额和利润,而是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用户群。除了在技术上要比对手做得好以外,还将自己的网页做得特别干净,这样在到处是铺天盖地的横幅广告和弹出式广告的互联网上,显得非常超凡脱俗,便吸引了很多用户。当用户规模很大时,在 Google 上随便放点什么广告,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广告商都爱来 Google 。Google 虽然广告投放数量不多, 但是收费却比传统的互联网广告贵 10 倍。这才保证了 Google 的高收入、高增长。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