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 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 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 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 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 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 6:真诚是生命的药

接纳即治愈

发布于 2024-10-13 15:59:49 字数 237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在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位女人患了 12 年的血漏,她的行经并非每月一次,而是永不休止。根据当时的戒律,女人在每月行经期间,自来潮的第一天起,往后共 7 天都被认定是“不洁净”的。不管什么地方,只要被她坐过或躺过,也被定为不洁——甚至谁若触碰了她所坐所躺的地方,他们也就不洁净了,会被要求进行沐浴仪式。

对周围的所有人来说,每个月里正在行经的女性都是危险人物。根据戒律,在经期结束后,她不洁净的状态还会持续到第八天,直至向祭司献上两只斑鸠或者鸽子作为祭品,她才算是洁净了。

当时女性的生活十分艰难,她们都生活在庞杂的大家庭里,却要跻身于逼仄的小房间中,没有“私人空间”和隐私可言。好几代女性会一同劳作,在拂晓之前便开始为整个家庭准备饭食。女人们一面劳作,一面交流——在这段建立关系的时间里,她们会畅谈生活,交流情感,共同憧憬——但行经的女人却不在此列。当其他女性都相聚在一起劳作的时候,她却只有孤独作陪。

可以想象,这位长期月经不调的女性不仅承受了生理上的痛苦,更承受了巨大的心理上的痛苦。由于她来的不是“月经”,而是“日经”,所以,你能想象她失血那么多,身体得有多虚弱吗?能想象她身上弥漫的气味吗?能想象永无止境的洗涤、更衣和与世隔绝吗?当时还没有卫生巾和厕所淋浴,室内也没有冲洗经血的自来水,没有清理污秽麻布的洗衣机和烘干机,但这就是她日常生活里每分每秒所要面对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她在心理上还要承受别人的嫌弃和冷眼,忍受巨大的羞耻和孤独,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这种情况持续了 12 年,她找过很多医生,花尽了她的所有,仍然不见好转,病势反倒更重了。

一天,一位圣人来到她所居住的村庄,她听说这位圣人能使盲人重见光明,使跛子迈步走路。圣人的到来让她看见了希望,她想:“我只要靠近这位圣人,摸他的衣裳,我的疾病就能被治愈。”

然而,伴随希望而来的还有沮丧与无助。她只身一人坐在屋里,独自承受着永无止境的不洁,想到依据戒律,自己是被严令禁止到人群中去的,这使她绝望之极。试想一下她会如何感想:“要是我能够触碰到他就好了,他已经治愈了其他人——那么一定也能够治愈我。可接近他的话,我就触犯了戒律,有可能遭受更大的羞耻与谴责,比我现在经受的有过之无不及。”

但是,对自由的憧憬给了她强大的动力,为了治好病,她决定就算带着“不洁净”的身子违背戒律,触犯众怒,也要孤注一掷去试一试。

她开始酝酿一个计划,怎样才能从家里偷偷溜出去;怎样才能躲避开人们的视线,穿梭在拥挤的人潮中,一步步接近圣人;在摸到圣人的衣服后,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

这位不洁的血流不止的污秽的女人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这么多年来,她好不容易来到人群中,内心感到恐惧和战栗,她看见圣人被人群簇拥着缓缓朝这边走来,她冒着极大的危险挤了过去,穿过人群,触摸到圣人的繸子——在外衣底角缝边,又在底边上添置一根蓝色细带。对一个男人来说,繸子既重要又特别,是男人最私人的地方,只有家里的亲人可以触碰一个男人的繸子。若是外人触碰了一个男人外衣上的繸子,定会叫人无比震惊。

圣人感觉到自己的繸子被人触碰,突然停下步伐,转过身问道:“谁摸了我的衣裳?”

众目睽睽之下,人们发现了她。

这个绝望的女人感到大祸临头,她玷污了圣人,不仅自己、家庭和所有亲戚会因此而蒙羞,还会牵连左邻右舍。12 年来,她都承受着不洁带来的孤立和羞耻,而现在她可能因为曝光在众人之中而被诅咒,为整个族群带来耻辱,遭人唾弃。

她如同一个罪犯一样暴露了自己,在恐惧和战栗中,她匍匐在圣人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了他。然后,等待着惩罚的降临。

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就算是做梦,她也不可能预见得到。圣人本可以有那么多话可以说,但他却选择了一个词:

“女儿。”

记住,只有一个男人的直系亲属,才可以做出像是触碰繸子这样的亲密举动。但就这一个词,圣人便免去了她身上的所有责罚。

圣人对她说:“女儿,你的真诚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女儿!多么叫人惊叹啊!

长期以来,这个女人都被人排斥,感受到的只有孤独和羞耻,从来没有感受到被人接纳的滋味,而“女儿”一词明确表达出,圣人接纳了她,并将她视为家人,与她建立了亲密而真诚的关系。在这种真诚关系中,她获得了一个新身份,不仅治愈了她身体上的疾病,更治愈了她精神上的孤独和羞愧。

这个故事生动说明,接纳即治愈。

在一段真诚的关系中,如果你被彻底接纳,就意味着你将彻底被治愈。

实际上,我之所以努力建立真诚关系,就是希望营造一种人人都可以被接纳的场景,置身其中,我们接纳触碰我们的人,我们接纳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接纳。在接纳与被接纳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欢笑,一起哭泣,相互拥抱,放弃了顽强的个人主义,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偏见和狭隘,敞开了心的大门,于是精神开始成长,人格走向完整,最终逐渐成为真实的自己。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