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 定位行业,进退有据
- 为什么行业比专业更重要
- 职业路径选择象限图
- 找对池塘钓对鱼
- 尽早确定哪些领域绝对不适合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抱怨上的惨痛代价
-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 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 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 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 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 跳槽与风险管理
- 无中生有式的学习
- 聚焦特色才会有出路
- 利用价值是发展之母
- 交易心态之下的陷阱
- 细节系统化才有冲击力
- 就是要容忍对方的不足
- 为啥你比别人挣得少
- 要印象还是要真相
- 铁三角式的成功
- 莫让高薪和加班废掉
-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 人性的特洛伊木马
- 自我救赎才是天道
- 横向拓展你的职业历练
- 信息化时代的扁平式充电计划
- 兴趣的阶段性过程管理
-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 公平总是要屈从于规则
- 天大难题:说服别人与改变自己
- 知识的价值在于储备
- 要打通方法论上的价值链
- 当心领导示好中的陷阱
- 挖掘职业沉淀的宝藏
- 抬头望天与低头看路
- 职业规划与动态管理
-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 为什么缺憾主义会更加完美
- 八小时之外的经营
-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 创造力的固化与提炼
- 人脉细胞开发过早更易失败
- 打破一统江湖的神话
-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交互
- 缺乏步骤和措施的理想毫无意义
- 100 个人眼中的林黛玉
- 没有专业的专业就必须脱胎换骨
- 体制外没有权力选择安逸
- 开辟职业生涯的第二战场
- 早年发展太顺的沉痛代价
- 你是否有想法没思路?
- 多面成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 专业化带来的偏执陷阱
-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 悲惨经历视野下的拔银术
- 通往成功之路的方程式
- 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必须匹配
- 才华释放过程中的管理学
- 雪中送炭是打开人脉宝藏的钥匙
- 专业不对口 我们怎么办
- 感觉导向下的精细化管理
- 资源互换引发的奇妙世界
- 广种之因与偶得之果
-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 有效突破经验扩大化陷阱
- 言论是利益和需求的结合体
- 激情要来源于实力和磨炼
- 给对方大脑植入运行程序
- 演戏和真实之间的辩证法
- 职场特种兵与魔鬼训练法
- 给身边资源赋予爆发力
- 你 被好为人师 了吗?
- 人生禅悟与活在当下
- 职场江湖的 三个有利于
- 生不逢时是个伪命题
- 平台内部人脉,你梳理好了吗?
- 灵感与独立思维的再生产
- Job三大功能与平台价值评估
- 职业安全与竞争力测评
- 书面沟通材料绝非花瓶
-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 非常理性就是非理性
- 点—线—面—网 思维
- 你被“留一手”废掉了吗
- 高手都是如何练就的
- 别让统计学结果蒙蔽了眼睛
- 混得越惨越不能封死人脉
- 破除成功学带来的幻觉
- 越是常识越容易产生误导
- 悟性质与量的 360 管理
-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九九归一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铁律之四十七: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永远的稳定只是一个神话,未雨绸缪、暗练苦功非常必要。我们习得一技之长而不是半技之长,才能在江湖当中闯出一条血路。安于貌似平稳的现状,充当温水之蛙,是职业发展当中的大忌。
职业安全感是绝大多数人追求的一个目标,社会竞争压力越大,人们这种愿望也就越强烈,当然这也与个人的风险偏好程度有关。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几年体制内单位日益受到就业市场热捧。公务员和垄断国企岗位炙手可热自不待言,就连许多之前被看做冷衙门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成为香饽饽。能够顺利上位者,趾高气扬,感觉自己捧了个铁饭碗,高人一等,不需要太努力,尽情享受体制带来的红利即可。很多不能顺利进入圈子的,对那些圈中人羡慕得眼睛都快要发红,只怪自己时运不济。就连当年那批下海的,都在想方设法上岸。
20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上有一种极为夸张的说法,据传珠三角老百姓教育自家小孩十分特别,说什么你不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就让你去当处长。我们没有必要对此真实性进行考究,但也透露出了那个时代广东人的就业观念,还是偏向于到民企和外企中发展,或者自主创业。也仅仅不到十年时间,这种说法不再被人提起,事情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那边的人们也是想方设法往体制内单位挤,而且最好还是公务员。我的一个朋友,硕士毕业后,到各地巡回参加公考,就遇到几个广东人,年纪35岁上下,做了十多年对外贸易,还跟他一样四处赶场子。我听了之后欷歔不已。
人往往都是现实主义者,视野更多放在五年之内,既不考虑将来,也不回顾过去,认为到手的东西会永存。这只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而已,犹如鸵鸟遇到麻烦就直接把脑袋扎进沙子当中,老是认为自己遇上了最好的时候。其实,就业部门的好与不好,稳定与不稳定,都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或者说没有绝对稳定的就业部门,体制内单位也是这样。我舅爷爷当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至死肺部都留有敌人的弹片,离开部队之后先是受命组建地方供销社系统,后来国家经济困难,压缩人员,又回到了老家种地,同时失去了干部身份。不过他还是一把好手,到哪儿都干得不错。他们可能是最早一批被精简回家的体制内人员。
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体制内单位又发生过几个轮回,“扩充—精简—扩充—精简—扩充”,宛如一个钟摆,不断循环着。每次变动都与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和国家财政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点跟现在民企和外企随着经营状况波动,增员裁员非常相似,只不过是周期更长一些而已,但也没有长到三四十年的时间,而这个也基本是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最长10~15年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远的暂且不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下岗、优化组合和分流不光发生在国企当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时有耳闻。本届政府强调就业,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现在很多地方的一些部门,已经出现严重的人浮于事现象。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变与不变根本就没有悬念,只存在如何精简和分流,以及幅度会有多大的问题。
我们在职场上发展,必须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从而真正确保职业生涯的稳定和安全。无论你现在处在何种平台之上,应该经常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离开现有单位,你能去干什么,你能否发展得更好,或者说得现实一点,你能不能养家糊口。如果你的确能够做到这点,恭喜你,你的职业生涯可能会起起伏伏,但整体上还是安全的。倘若做不到这点,说明你的职业生涯将来可能会出现很大问题,需要在某些方面进行调整。
实际上,从职业安全动态管理角度来讲,很多事情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尽量杜绝混日子的想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能够适应更加复杂动荡的职场变局,甚至在此过程中还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你现在是公务员,可以琢磨一下组织机构同样庞大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流程,或者按照专题的方式努力关注各种民生和社会问题,思索较为现实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是家电行业销售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所能观察到的真实情况,用心体会营销策划和品牌传播的一些东西,甚至可以将触角延伸到餐饮连锁等相关性不太大的行业。倘若你现在是都市报记者,应该多了解媒体经营方面的一些东西,并按照“大媒体”的模式,深入了解与领悟图书、互联网、广告、公关、电视、电台、会展、杂志等相关领域。
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并不难,也不需要你有什么太高深的本事,一技之长足矣。但很多朋友在“一技之长”方面存在着误解,错把“半技之长”当做“一技之长”,最终还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埋下地雷。“一技之长”指的是你在某个模块上能够独当一面,而且该能力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出去之后还相对好找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个,其实只能是“半技之长”。譬如在机械厂拧了五六年螺丝,只能扮演最为基本的辅助角色,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会。再如一直在公司充当文员,管理、销售、市场、人事、文案、策划都不是太懂,无法独立从事任一模块;或者是虽然干得很好,但只与目前平台的某个岗位高度配套,在社会上很难找到类似工作,可能自我感觉良好,表面很风光,一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就会发现非常尴尬,原来这么多年搞的都是屠龙绝技。
人生一世,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追求太多名利成功,但最低限度是能够养家糊口。即使是为了做到这一点,也必须考虑数十年职业生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可惜的是,一句“我只追求平凡无奇、安逸自在的生活”,就把自己搞成了温水之蛙,最后连底线都守不住了。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