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就业再择业正确吗?
- 定位行业,进退有据
- 为什么行业比专业更重要
- 职业路径选择象限图
- 找对池塘钓对鱼
- 尽早确定哪些领域绝对不适合
-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抱怨上的惨痛代价
- 方法论比行动更重要
- 善于打造成功案例体系
- 画地为牢与坐以待毙
- 要练手机会还是要浮名
- 人生就是要攀龙附凤
- 警惕垃圾工作和陷阱工作
- 自我挑战事业才会更精彩
- 思路上的先军主义
- 跳槽与风险管理
- 无中生有式的学习
- 聚焦特色才会有出路
- 利用价值是发展之母
- 交易心态之下的陷阱
- 细节系统化才有冲击力
- 就是要容忍对方的不足
- 为啥你比别人挣得少
- 要印象还是要真相
- 铁三角式的成功
- 莫让高薪和加班废掉
- 良好的悟性源自磨炼
- 人脉之上的投资组合
- 人性的特洛伊木马
- 自我救赎才是天道
- 横向拓展你的职业历练
- 信息化时代的扁平式充电计划
- 兴趣的阶段性过程管理
- 你究竟是偏才还是残废
- 公平总是要屈从于规则
- 天大难题:说服别人与改变自己
- 知识的价值在于储备
- 要打通方法论上的价值链
- 当心领导示好中的陷阱
- 挖掘职业沉淀的宝藏
- 抬头望天与低头看路
- 职业规划与动态管理
- 抱团式集体成才的可行性
- 为什么缺憾主义会更加完美
- 八小时之外的经营
- 职业生涯与接力赛跑
- 永远稳定是神马也是浮云
- 创造力的固化与提炼
- 人脉细胞开发过早更易失败
- 打破一统江湖的神话
- 信息的真正价值在于交互
- 缺乏步骤和措施的理想毫无意义
- 100 个人眼中的林黛玉
- 没有专业的专业就必须脱胎换骨
- 体制外没有权力选择安逸
- 开辟职业生涯的第二战场
- 早年发展太顺的沉痛代价
- 你是否有想法没思路?
- 多面成才的可能性和优越性
- 专业化带来的偏执陷阱
- 精准搜索下的信息盲区
- 路径惯性抑制短板的弥补
- 悲惨经历视野下的拔银术
- 通往成功之路的方程式
- 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必须匹配
- 才华释放过程中的管理学
- 雪中送炭是打开人脉宝藏的钥匙
- 专业不对口 我们怎么办
- 感觉导向下的精细化管理
- 资源互换引发的奇妙世界
- 广种之因与偶得之果
-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 有效突破经验扩大化陷阱
- 言论是利益和需求的结合体
- 激情要来源于实力和磨炼
- 给对方大脑植入运行程序
- 演戏和真实之间的辩证法
- 职场特种兵与魔鬼训练法
- 给身边资源赋予爆发力
- 你 被好为人师 了吗?
- 人生禅悟与活在当下
- 职场江湖的 三个有利于
- 生不逢时是个伪命题
- 平台内部人脉,你梳理好了吗?
- 灵感与独立思维的再生产
- Job三大功能与平台价值评估
- 职业安全与竞争力测评
- 书面沟通材料绝非花瓶
- 多面人还是单面人
- 非常理性就是非理性
- 点—线—面—网 思维
- 你被“留一手”废掉了吗
- 高手都是如何练就的
- 别让统计学结果蒙蔽了眼睛
- 混得越惨越不能封死人脉
- 破除成功学带来的幻觉
- 越是常识越容易产生误导
- 悟性质与量的 360 管理
- 这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 九九归一
找对池塘钓对鱼
铁律之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即使是垃圾和粪便,也有发酵生肥的好处。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自己的努力程度固然重要,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匹配更为关键。最好的平台不一定最适合自己,切记要找对池塘钓对鱼。
在不少朋友眼里,常有这个平台好、那个平台坏的说法,看到别人到了一个社会公认的好单位之时,都羡慕得要死。时下大多数人视野中的就业,最好的去向莫过于体制内单位,尤其是行政机关和垄断性国企,如果可能的话,地域上还是要选择“北上广”,而省会城市则是次优。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单位的领导,根本没有人格尊重这个概念,方式简单粗暴,动不动对下属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将对方定性为“垃圾”或者“狗屎”。
我的一位朋友原来在某家著名的国企工作,后来跳槽到了同行的全球老大,他们现在的很多客户都是国内一些重量级企业,当然国企和民企都包括在内。他对我讲了本土企业和一流跨国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区别,也是他自己体会非常深刻的一点。本土企业领导不太尊重下属人格,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而一流的跨国公司,尤其是欧美企业,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上上下下的领导,都必须尊重员工人格。如有上司侵犯下属人格,一旦被投诉,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平台,与其匹配程度较高,适合他去发展。即便真的是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现代社会,就连建筑垃圾也是可以再生利用的。倘若真是狗屎,同样可以放到农田里当做很好的肥料,更何况绝大多数人真的还未到这种地步。也许一些人的确不太适合在某个平台上发展,但适合人家发展的环境也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很有可能并不比你现有的平台差。
几乎我们每个人身边,都能找到毕业之后换了好几家公司,先是被定义为垃圾,后来变成极其优秀的人才的案例。我国历史上名气非常大的韩信、刘裕、钱镠就是这样的人物。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当然不能跟这些伟人相提并论。但至少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达到理想的高度,就必须找跟自己各方面状况匹配程度较高的平台和环境。社会主流都认为好的,不一定适合你;社会主流认为不好的,也未必不适合你。你原来比较看好的,不一定适合你,你原来并不看好的,可能还真的挺适合你。在西方国家,很多人选择发展平台之时,都会作一个“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作为重要的参考。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但最起码具有一些科学成分。而我国基本上是追时髦和随大流,很少考虑这种匹配程度。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大家更倾向于相信耀眼的才是最好的,很少有人认同合适才是最好的,结果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扼腕的遗憾。
本来在学术上可能会极有建树的人才,非要削尖脑袋到银行蹲窗口,最后一生都没有多少发展。可能有人会说那些单位待遇高、福利好、在社会上广受尊重。其实,在这个知识产业化的时代,你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收入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社会地位照样很高。有谁敢说一个银行客户经理的收入要比郑渊洁和韩寒高?倘若让这二位去银行工作,几乎可以肯定地说,综合发展状况比不上现在。
就在前几年,一些利益集团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在媒体上大肆炒作“逃离北上广”的概念,试图将一些“漂族”善意劝离。这一招还真管用,很多在一线城市混了五六年的人还真的到了二三线城市,甚至是老家县城。我在上海的一位网友,在软件开发公司做了四年多的研发主管,就“响应这个号召”回到了广西老家发展。最后没有想到的是,貌似环境比较宽松的老家,比在上海待着压力更大,因为根本就无业可就,无奈之余,一年之后又返回了上海。我还就针对“逃离北上广”的浪潮,写了一篇《无处可逃的蚁族》,建议漂在北上广的朋友们根据自身条件决定去留,不要盲目,一线城市虽然房价奇高,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很大,但可能比别的地方更为适合自己,不要一被别人说到痛处,就失去了理性。
听朋友讲起一位女生,大学毕业后,回到西部某个县城中学任教,现在年龄也有三十多岁了。据说她性格开放、泼辣,做事具有一些“狼性”,在很多方面比较出格,至今未婚,连男朋友都没有。她所在的那个县城风气比较保守,在大家眼里她就是一个个性十足和非常另类的怪物。其实,像她这样的情况,还真的不适合在那里当老师,如果到一线城市闯荡几年,很有可能做出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来,因为她具有很好的女强人潜质。在非常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下,她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而已,几乎没有人会将她打入另册,很多幸福正在某个地方等着她,而在县城学校中,等待她的命运也只有越来越被边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以及各种环境,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换言之,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的匹配程度也是一种动态过程。尽管在职业发展上,很多人都在强调“选对池塘钓对鱼”,但这个池塘究竟合适还是不合适,五年之前和五年之后,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达到职业发展最大化之目的,职场中人非常有必要每隔3~5年,就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决定是调整积累结构,还是拓宽和深挖池塘,抑或寻找一片更为理想的水域。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