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序 1:程序里的世界
- 序 2:最后一层表象
- 关于本书
- 致谢
- 引言:简单的本源
- 篇一:计算系统
- 第 1 章 数,以及对数据的性质的思考
- 第 2 章 逻辑
- 第 3 章 抽象
- 篇二:语言及其面临的系统
- 第 4 章 语言
- 第 5 章 从功能到系统
- 篇三: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
- 第 6 章 数据结构:顺序存储
- 第 7 章 数据结构:散列存储
- 第 8 章 执行体与它在执行过程中的环境
- 第 9 章 语法树及其执行过程
- 第 10 章 对象系统:表达、使用与模式
- 篇四:应用开发基础
- 第 11 章 应用开发的背景与成因
- 第 12 章 应用开发技术
- 第 13 章 开发视角下的工程问题
- 第 14 章 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的复杂性
- 篇五:系统的基础部件
- 第 15 章 分布
- 第 16 章 依赖
- 第 17 章 消息
- 第 18 章 系统
- 篇六:系统的基本组织方法与原理
- 第 19 章 行为的组织及其抽象
- 第 20 章 领域间的组织
- 附一:主要编程范式 及其语言特性关系
- 附二:继承与混合,略谈系统的构建方式
- 附三:像大师们一样思考——从 UML 何时死掉 谈起
- 附四:VCL 已死,RAD 已死
20.1 得到系统的基本方法是部署,而非开发
系统与子系统之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系统的整体部署。系统的部署方案几乎决定或限制了大多数有关系统的决策,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数据的结构化与预结构化问题。
数据在哪里?数据的型式是什么?数据的量级、频度与粒度如何?这是系统整体部署中避无可避的三个关键问题。我们先讨论 B/S 架构下的数据,通常它们的大多数数据项表现为微数据,其数据粒度小、频度高、可靠性差。
频度高意味着单次处理数据的 CPU 占用要尽可能小,这是维持大的系统处理能力的诀窍。但如果一笔数据的结构不确定,发现数据有效性以及决策计算路径的代价就将变得极其巨大。举例来说,Java 的 Web 应用框架大多提供“将 HTTP Request 转换为一个数据对象”的能力,其优势是在应用层中不需要关心数据来源与有效性。这一方面可以让应用层用类同的方式处理请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屏蔽一些框架逻辑,例如通过注解(annotation)来做数据验证。而且在第三个方面,这还可以将服务端与请求端无缝隔离,例如一个应用处理逻辑并不关心请求是来自于 Web 客户端,还是来自于 Open API 接口。
但是“将 HTTP Request 转换为一个数据对象”的代价极其巨大,其本质上是在服务端、在应用服务器的框架层上进行数据的预结构化。如果我们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在 Web 客户端对数据格式进行预处理,并与服务器端将这一规格协商作为协议,其效果将是十分显著的。例如大多数 B/S 应用会面临登录验证的问题,它们需要处理大抵三类需求:
- 如果用户未登录,则一些客户端请求无效;
- 如果用户未登录,则一些客户端请求被保持,并在再次登录后提供服务;
- 如果用户已登录,则可以为客户端请求提供正常服务。
“登录与否”有许多种特定的验证方法,例如是否存在用户名(UserName),是否存在用户会话(SessionId),是否存在验证数据(CertData)等。但我们这里先关注“验证数据的获取”,这在一个 HTTP Request 中有几种来源 1 :Cookie、Get Fields、Post URL 和 Post Data。其中 Get Fields 与 Post URL 是同类型的东西,因为“Method 为 Get 的表单”中的字段最终会作为 URL 请求中的字段信息提交到服务端,URL 中包括 Path、Action 和 Fields 等。
那么请问,验证信息(以 SessionId 为例)应该在哪儿呢?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