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6.1 节约你修改时间的常用操作

发布于 2025-02-01 19:03:48 字数 952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利用设计工具栏进行全局修改

先来认识一下设计工具栏

设计工具栏由页面设置、主题、背景三个部分组成。

页面设置:显而易见是用来进行页面设置的。

主题:主题是一组颜色、字体和其他格式细节的组合,改变主题,就可以轻松改变整个 PPT 文档的设置

背景:可以设置背景的样式和颜色。

PowerPoint 2003 也有这个的功能,请在【设计】菜单里找。

小贴士:

我觉得 PowerPoint 2007 的菜单设计的更符合一般的思维方式了,和整个文件有关的任务常驻在选项卡里,选项卡下面又按子任务设置功能区。和具体某一个对象有关的功能,当你选中这个对象时,再出现相应选项卡和功能区。

你可以在帮助菜单里查找这个条目:“参考:PowerPoint 2003 命令在 PowerPoint 2007 中的位置”

页面设置:页面默认是全屏显示 4∶3,喜欢用宽屏的朋友可以改成宽屏 16∶9,或 16∶10。

我们这本书用 PPT 创作的时候,就是把页面设置成自定义大小:宽 22,高 24.6。

主题:系统内置了一些主题。说实话,这些主题真是不怎么好看,所以用的人也很少。不过可以到微软官方网站下载一些比较好看的主题。

主题最大的用途是保存你常用的设置。比如你设置了一套自己、领导、客户都满意的字体、颜色、背景,为了下次再用,你可以用【保存当前主题】把这个主题保存下来。

利用主题栏右侧的颜色、字体、效果下拉式菜单,你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题。

下拉式菜单里有大量默认设置可以选择。

你在选择内置设置的时候,请注意一下颜色、字体和效果的系统命名(红色箭头连接的三个红色框),据说保持一致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然,如果你对这些都不满意,可以新建主题颜色和新建主题字体。

主题都设置好了,还要注意几个事情,否则设置主题的好处你是享受不到的。

1.选择颜色的时候,请尽量从主题配色方案里的颜色中挑选,如果你不希望当前颜色复制到别的 PPT 后,随主题配色方案颜色变化而变化,你可以从标准色或其他颜色中选择颜色。

2.主题字体设置好以后,除非你单独设置字体,理论上所有的字体都不会变了。问题是你从 Word 里复制过来的文字可能是带着原来的格式的,从不同的文件里复制,就有可能有不同的格式。最后文字又变得不统一了。使用【选择性粘贴】粘贴为无格式文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利用母版进行全局修改

如果说设计是搞定画图用的颜料和工具,那么现在要开始画图了。

打开母版视图

单击【视图】(1)

选择【幻灯片母版】(2)

进入母版视图。

单击左侧缩略图视图中的第一张幻灯片(3)。

在这里进行全局的设置:

标题样式

文本样式

段落样式

背景样式

动画

换页

动画

因为前面已经设置过字体了,首先应看看母版里的字体是不是已经是你要的那种字体了?

所以在母版视图里就不要对字体再进行设置了。

如果你再一次设置了字体,当你改变主题字体的时候这些被改动过的字体就不会跟着一起变了。

不同版式不同设置

分别选择(2)(3)(4)幻灯片进行设置时,这些设置将分别应用在相应的版式中。

您可以对“标题”、“文本”等“占位符”的字体、字号、背景色,边框、形状、动画等格式进行设置。

设置默认值

如果你每增加一个文本框或形状,都要把它们调整成某一个固定的样式,而且觉得麻烦,那就看看下面这个技巧。

设置默认文本框

你已经给一个文本框设置好边框、形状、字体、字号、行距、段落间距、特殊格式以后,并且准备在整个 PPT 里应用这个样式,不用每次都这样操作一次。

选中这个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里选择【设置为默认文本框】,以后新建的文本框就保持这个样式了。

设置默认形状

同样,选中某个形状,单击鼠标右键,也会有弹出菜单,可以选择【设置为默认形状】。

局部设置

全局设置已经完成了,也许你还有一些局部的地方需要单独设置?那就请你在普通视图里边创作边修改吧,怎么操作好像也不用多讲了。

注意:

既然是局部设置

这些设置是不会随着你主题、母版的变化而变化的。

保存你的设置,以便以后再次使用

【另存为】

【其他格式】

【PowerPoint 模板】

使用自定义版式

很多高手在设计幻灯片页面时,只喜欢微软提供的空白版式,所有的文字,图片都是自己一个一个来布置。这样设计造成母版功能成了摆设。

2007 版提供了自定义版式功能。高手们终于可以在母版视图里设计自己的版式了。如果你觉得某个版式会经常用到,请用【自定义版式】。

添加自定义版式

单击【插入版式】添加自定义版式。

在新建的版式中,你可以随意调整设置。

提示

请你尽可能保留版式中的“标题”占位符,因为只有写在“标题”里的文字,才能被系统识别成这一页幻灯片的标题并在侧边栏“大纲”里作为标题显示出来。

您插入的其他文本框是不会在大纲视图里显示出来的。

应用自定义版式

在普通视图中

光标位于幻灯片(1)处时,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里选择【版式】,在弹出菜单里选择你刚才定义的版式即可。

看到别人有特别好的版式

如果是母版,可以直接复制到你的母版版式中

如果不是母版,可以在母版中参考别人版式进行模仿复制

网格的作用

PowerPoint 的网格到底有什么作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可以让你的光标以网格设定的最小单位进行移动,结果就是对象的尺寸可以很精确。

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更方便安排对象位置。

如何显示网格

光标位于页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网格和参考线。

间距,你自己调整吧,我比较喜欢设置成 0.5 厘米。

“对象与网格对齐”前面的勾也得打上。

网格的应用:快速处理大量图片

你现在有一大堆图片,不能像左面那样堆在那里吧?总有一些裁剪、尺寸调整之类的工作要做。

把网格间距设置成 0.5 厘米,全部选中所有的图片,在【绘图工具】→【格式】→【大小】里一次性把这些图片调整成你想要的宽度或高度,接下来就是裁剪工作。

因为有了网格,你很容易就可以把图片裁剪成想要的精确尺寸。然后进行对齐工作,因为有【对齐到网格】的帮助,你很快就可以将图片放到你希望的位置上去。

网格的应用:快速绘制形状

例如:快速绘制一个 4×4 的矩形

如果没有网格,插入一个图形后,你必须在【格式】→【大小】里做一次调整。

有了网格,你可以一次性完成这样的图形。

网格的应用:快速绘制水平垂直线

画一条水平或垂直线,没有网格的帮助,仅靠肉眼,你很难判断线是否真正水平或垂直。不排除有些专业人士眼力特别好,一眼就能看出来。

用网格吧。

参考线的作用

参考线好像和网格是双生的兄弟,出现在同一个菜单里。参考线和网格有什么不同呢?

如何显示参考线

光标位于,在页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网格和参考线。

在弹出的菜单里【屏幕上显示绘图参考线】前面打勾,不过这样只能显示两条参考线,要增加一条怎么办?

按住【Ctrl】键再拖动参考线,是不是多了一条?

设置参考线

参考线一般也就是设置成上面这几种样子了,看看成果。

沿版心线调整,简单稳定版面

图片横放或竖放,增加紧迫感

最为经典的构图法则

上下分离,将版面视觉区隔

辅助的文字和图片用框架收纳住视野

参考线的作用:跨页对齐

参考线最大的作用恐怕是跨页对齐了。

如果你的 PPT 每一页上的对象都能够和某一条看不见的线对齐,会显得你的 PPT 做得很专业。

那你觉得下面的两页幻灯片上的对象对齐了吗?

右面的两页幻灯片利用了左侧的参考线进行左对齐,感觉是不是要好很多?

对齐

幻灯片设计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对齐了。

这 3 个矩形对齐了吗?

仔细看,还是有一点高低的。仅靠肉眼,你很难把这三个矩形做到绝对的底部对齐

除了设置参考线、设置网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对齐多个对象呢?

选中你需要对齐的所有对象

【排列】→【对齐】→【底端对齐】

呵呵,1 秒钟搞定。

组合与层次

有时候我们好不容易把一大堆对象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图形,或者文字和图片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

如果移动这些对象的时侯,可能会一不小心移动了其中的某一个对象,不爽?

把他们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对象进行操作,爽多了吧?

改变对象叠放次序

连接符

我们发现,在插入直线、箭头、肘形连接符、曲线连接符的时候,当光标靠近一个形状,会出现这样 4 个红色的“锚点”。这些线条的端点和锚点连接后,线条会跟随图形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格式刷

格式刷:学名应该叫复制格式。通俗的讲,就是把一个对象的格式复制给另一个对象。

哪些对象之间可以复制格式呢?文本框之间、图形之间、图片之间、文本框和图形之间、图片和图形之间。

幻灯片之间也可以用格式刷复制背景。

能够复制哪些格式?

边框、阴影、映像、发光效果、三维效果、柔化边缘、文字字体、文字字号、填充效果、文本段落格式。

哪些格式不能复制?

大小、图片形状。

注意:

格式刷是一次性把某个对象的所有格式属性复制到另一个对象,所以,当你需要复制部分格式属性的时候,格式刷就没用了。

文本框的属性和文本的属性是分开的。当你需要复制文本框属性的时候注意先选择文本框,再使用格式刷。

文本框的三维效果属于文本框的属性而不是文本的属性。所以当你在文本框里给文字设置了三维效果,还想用格式刷刷给另外一个文本框的时候,请注意选择文本框而不是文本。

更改形状

做 PPT 时,有时候灵感一现,需要改变图形的形状,一般我们可以重新画一个,但是如果有设置底纹、字体颜色等样式,或者更复杂的样式,那么重新做一个就比较麻烦。此时,用更改形状功能,很快就能改变图形形状。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