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五节 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

发布于 2023-04-06 12:00:02 字数 17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人们在正常言语交际中,不可能将所有信息都和盘托出,言语所表达的信息总归要少于其对应的实际情景所包含的信息,缺省信息在现实交际中在所难免。我们不妨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实际场景信息=言语信息+缺省信息

词语名称与实际事物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的转喻关系(参见第四节),而且语句表达与实际场景之间也存在部分与整体的转喻关系,对实际场景的理解总是需要在言语信息之上添加若干缺省信息才能获得对实际场景较为全面的理解。现象学大师胡塞尔(Husserl)和他的学生海德格尔(Heidegger)都曾认为语篇意义应是言外的背景知识和言内的语篇信息的结合(参见Cook,1994:53)。美国社会学家Garfinkel(1967)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民俗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理论,用其来分析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他认为在分析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语言和实践活动具有无穷的“索引性(Indexity)”,一项表达或行为的意义必须诉诸其他表达或行为的意义才可被理解。日常谈话须依赖无穷尽的未经言明的背景知识。任何一个表面上孤立的“表达”或“行动”归根到底都是一条“无穷无尽”的“索引链”上的一环,是“一艘无底的船(a boat without bottom)”,这些未被提及的知识往往是难以补全的,是一项“难以完成的”,或者说“在原则上是不可能的”工作,因此索引性是“永无尽头的”(杨善华,1999:60)。Garfinkel曾让学生尽可能记录下日常谈话中那些使谈话得以进行的未经言明的背景知识,发现日常对话中需要大量未经言明的背景知识才能较为完整地理解对方所讲的内容,这与认知语言学的意义理解百科观是一致的。

ECM也可对转喻机制作出清晰明了的认知解释。一个事件可包含很多行为要素和事体要素,我们仅用其中一个要素和部分要素就可表达整个事件。人们可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需要,基于不同层次来认识一个整体事件,此时就得依靠缺省信息手段,运用事件中的部分信息,或借用相关要素来表示某一整体事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部分代表整体的转喻在起作用,因此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有着共同的认知基础,图7.1可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而又明了的转喻理解模式。如在“去饭店吃饭”这个事件域E中,可能会包括多个动作,如乘交通工具或步行去饭店、到达饭店、由服务小姐引导入座、看菜谱点菜、喝茶饮酒吃饭、掏钱付款买单、若有剩菜要求打包、离开饭店回家等。在这个事件域E中还会涉及多个事体,如主人、客人、服务员、司机、老板和/或老板娘、厨师等。根据人们的常规体验和认知,动作与个体之间存在规律性的结合,构成一系列BA1 B+BA2 B … BAn B搭配,它已成为我们头脑中的框架知识,如司机开车、厨师烧菜、服务员端菜、主人付款、老板敬酒、食客付款等。我们可用这一动作链中的某一环节或事件中某一个别事体,而缺省其他相关要素来指称整个事件,例如,可用“司机开车去饭店”这个起始环节来指称“去饭店吃饭”整个事件,可用“在饭店吃饭”这个中心环节来指称整个事件,也可用“刚从饭店回来”这个终结环节来指称整个事件。我们还可用整个动作链中的其他子动作来指称整个事件,如“今天那个厨师做的菜真不错”、“饭店老板又来敬酒了”、“今天他没让我付款”等,来表示“去饭店吃饭”这个事件。有时甚至可不用言语来表示:

[1]A:你干吗去了?
B:(指了指打包拿回来的菜)

这时B仅用事件域中的一个相关事体B(打包的菜)来表示整个事件。

又比如“倒垃圾”这个事件,它也包括了一连串的动作和事体,人们可仅提及这一整体事件中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动作来喻指整体事件,如:

[2]John,garbage.

[3]John,you will take out the garbage.

例[2]仅提及整个事件中的一个事体要素,以此来喻指整个事件“倒垃圾”。例[3]仅表述了整个事件中一个子动作来替代了整个事件。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