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译者序
- 译者致谢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作者致谢
- 关于本书
- 第1章 为何这本书与你先前读过的任何书籍都迥然不同
- 第一篇 职业
- 第2章 从非同凡响开始:绝不要做他人都在做的事
- 第3章 思考未来:你的目标是什么
- 第4章 人际交往能力: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 第5章 破解面试之道
- 第6章 就业选择:列出你的选择
- 第7章 你是哪类软件开发人员
- 第8章 公司与公司是不一样的
- 第9章 攀登晋升阶梯
- 第10章 成为专业人士
- 第11章 赢得自由——如何辞职
- 第12章 成为自由职业者:开启自己的一片天地
- 第13章 创建你的第一个产品
- 第14章 你打算开始创业吗
- 第15章 远程工作的生存策略
- 第16章 假装自己能成功 [1]
- 第17章 单调乏味的简历——如何修改
- 第18章 请勿陷入对技术的狂热之中
- 第二篇 自我营销
- 第19章 针对码农的营销基础课
- 第20章 打造引人注目的品牌
- 第21章 创建大获成功的博客
- 第22章 你的主要目标:为他人增加价值
- 第23章 善于运用社交媒体
- 第24章 演讲、报告和培训:做说话的极客
- 第25章 著书立说,吸引追随者
- 第26章 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 第三篇 学习
- 第27章 学习怎样学习:如何自我教育
- 第28章 我的十步学习法
- 第29章 第 1 步到第 6 步:这些步骤只做一次
- 第30章 第7步到第10步:循环往复
- 第31章 寻找导师:找到你的尤达 [1]
- 第32章 开山收徒:成为尤达一样的大师
- 第33章 传道授业:若要学知识,必得为人师
- 第34章 你需要一个学位吗,还是可以对此忽略不计
- 第35章 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
- 第四篇 生产力
- 第36章 一切始于专注
- 第37章 我的私房生产力提升计划
- 第38章 番茄工作法
- 第39章 我的定额工作法:我是如何做到超额完成工作的
- 第40章 对自己负责
- 第41章 要不要多任务并行
- 第42章 职业倦怠:我已找到解药
- 第43章 时间是怎样被浪费掉的
- 第44章 形成惯例的重要性
- 第45章 培养习惯:刷新你的代码
- 第46章 分解任务:如何吃掉一头大象
- 第47章 努力工作的价值,以及为什么你总是逃避努力工作
- 第48章 任何行动都比不采取行动好
- 第五篇 理财
- 第49章 怎样支配你的薪水
- 第50章 怎样进行薪酬谈判
- 第51章 期权:所有乐趣之所在
- 第52章 房地产投资面面观
- 第53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退休计划吗
- 第54章 债务的危害:社保债务 [1] 代价昂贵
- 第55章 额外馈赠:我是如何做到 33 岁退休的
- 第六篇 健身
- 第56章 为什么需要破解自己的健康密码
- 第57章 设定你的健身标准
- 第58章 热力学、热量和你
- 第59章 动力:让你的屁股离开椅子
- 第60章 如何增长肌肉:书呆子也能拥有强健的肌肉
- 第61章 如何获得完美腹肌
- 第62章 启动跑步程序
- 第63章 站立式办公及其他窍门
- 第64章 高科技健身装备:极客现身
- 第七篇 精神
- 第65章 心灵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 第66章 拥有正确的心态:重新启动
- 第67章 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规划你的大脑
- 第68章 爱情与恋爱:计算机无法牵着你的手
- 第69章 我的私房成功书单
- 第70章 积极面对失败
- 第71章 结束语
- 附录A 如果你能写代码,你就能理解金融
- 附录B 股市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的游戏规则
- 附录C 垃圾进来,垃圾出去:饮食和营养基础知识
- 附录D 如何吃出健康来:比萨并不是一个食物组
第49章 怎样支配你的薪水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如果你工作30年,每两周领一次薪水,那么你一共会领780次薪水。如果你工作40年,则会领1040次薪水。这期间你怎样支配这些薪水将会决定你工作多长时间、你退休时能攒多少钱,甚至会决定你能不能退休。
重要的是,你要了解每个月自己的钱都花哪儿了,并且清楚这些钱是为你所用了还是阻碍了你的未来发展。在本章中,我们会探讨一些与收入相关的关键的财务概念,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管理你的钱财,也能以与以前略有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财务问题。
拒绝短期思维
我曾经成功说服很多同事别买新车。我通过和他们谈论一种简单的情景就让他们改变初衷,至少可以让他们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
每当有人告诉我,他们打算买辆新车,我就会问:你认为买辆新车得花多少钱?。通常情况下,答案是2万~3万美元,这可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大多数我认识的人手头并没有那么多闲钱。事实上,许多人需要几年才能攒出这么多钱。看起来,有这么多人愿意花一大笔钱去买辆新车,但真的如此吗?
在他们告诉我买车的费用之后,我通常会跟着问他们:你们如何支付购车费用?几乎所有人都回应说去贷款,然后他们还会告诉我,因为贷款年限长,所以付款金额很低。通常,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直到我问了下面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手上正好有一只装满了2.5万美元现金的手提箱,你会拿着它去换那辆新车吗?
有些人仍然会坚持去买辆新车,但大多数人认识到自己宁愿要2.5万美元现金而不是辆新车。但是,当他们贷款3万美元买一辆价值2.5万美元的车,每月付300美元,4~6年付清时,看起来就是笔不错的交易。
这时通常我还会谈到:如果你只买一辆5 000美元的车,同样也可以把你从A点带到B点,但是这样会余出来2万美元,让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更多。我不是说自己从来不买新车,但是,当你考虑到这种情况时,确实很难为这种行为辩解。
问题在于,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对待钱的问题上,都是只看眼前,而不是长远打算。我们总在盘算这个东西这个月会花多少钱,而不是算总共会花多少钱。
在我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我记住自己每个月能赚多少钱,我会根据这个数决定每个月的生活费。每个月挣的钱越多,就可以付得起更多的房租。然后,减去食物和其他基本的生活开销,剩下的钱我都存下来准备买车。我存的钱越多,能买得起的车就越好。
我还记得,每次加薪的时候我都会马上盘算每个月能多花多少钱。我记得,每月加薪500美元,意味着扣税后我每个月可以多存下来300美元的购车款。
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它让我们生活开销正好达到甚至超过我们的收入。这种财务方面的短期思维方式从来都不会让我们成功,因为我们挣的越多,花的也越多。
我有个经营发薪日贷款业务的朋友,他为人们提供两个发薪日之间的短期贷款。因为那些借款人急需用钱,或者至少他们觉得自己急需用钱,所以他会收取奇高的贷款利息。
有一次我问他,都是哪些人来找他贷款。我觉得大多应该是入不敷出、只能透支未来的穷人。但是,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尽管他的大多数客户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医生、律师和其他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的专业人士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事实证明,赚钱多并不能让一个人在财务上更精明。那些从我朋友那里获得短期贷款的医生和律师们,受困于短期思维,和我在职业生涯早期保有相同的心态。他们靠薪水过活,因为每个月他们都花光自己赚到的那么多钱。他们挣的越多,花的也越多。因为他们觉得理所应当,所以他们会透支所有信用去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
资产与负债
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不会让你挣得多花得也多。你可以建立长远的理财思维,考虑物品的实际开销,而不是根据你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来确定花销多少。
这种思维方式基于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关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有很多种,这里我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所谓资产,是指实用价值高于维护成本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一样东西如果有资格被定义为资产,必须能够带来比自身成本更高的价值。
但是,负债的含义则恰恰相反。所谓负债,是指成本高于带来的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要保有负债,你不得不往外掏钱,但是你永远也拿不回来与自己掏出的钱一样多的钱。
现在,我知道自己的这些定义与会计师给出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并不严格匹配。但是,这样的定义可以帮你思考自己所拥有或者所购买的一切是资产还是负债,给你的生活带来的财务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们可以根据我的定义来看几个资产和负债的例子。我们先从几个区别明显的例子开始,随后会讨论另外一些可能可以同时归为任何一类的例子。
关于资产,一个清晰的例子就是你持有的每个季度派发一次红利的股票。持有股票并不会花你分文,但是只要一直持有,每3个月它就会给你带来一次收入。股票自身的价格会上涨也可能会下跌,但是按照我的定义,只要它能带来红利,它就是资产。 [1]
信用卡欠款则是标准的负债。信用卡欠款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信用卡欠款只会花费你的钱,因为每个月都要为信用卡欠款偿还利息。如果你能摆脱掉信用卡欠款,毫无疑问,你的财务状况就会更好。
但是,如果谈及房子这样的东西,则问题就会有些棘手。你的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呢?我最喜欢的资产管理方面的作家之一—— Robert Kiyosaki在他的著作《富爸爸,穷爸爸》(Rich Dad, Poor Dad ,[DEMCO Madia,2000])中写道:你的房子实际上是一笔负债,而不是一笔资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同意他的观点。
我们都需要一个居住的地方。不论是买还是租,我们都要为住房付钱。即使你有自己的房子,你还是要继续为住房付费,因为你在使用原本可以出租的资源。所以,当你拥有一套房子的时候,本质上你不过就是从自己手里租了一套房子而已。
如果你的房子的价钱高于你所需要的基本住所的费用,那么房子对你而言就是负债。对大多数人来说,房子都是一笔巨大的负债,因为他们无法从中获得额外的实用价值,房子给他们的价值不会比租房高。 [2]
车也是如此。你只是需要一种代步工具,但是,如果你在购车上的开销不能给你带来比购买便宜车更高的价值,那么它就是负债。
表49-1列出了一些主要的资产和负债,供参考。
表49-1 资产与负债
资产 | 负债 |
可获得股息的股票 | 信用卡债务 |
可供出租的不动产 | 房产(如果超过你的实际需要) |
债券 | 车(如果超过你的实际需要) |
音乐版权授权 | 每月的服务费 |
软件版权授权 | 所有随着时间推移会贬值的设备 |
企业 |
罗伯特·清崎对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甚至比我的还要严苛。他声称,任何能把钱装在你口袋里的东西才是资产,而任何需要你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东西都是负债。依这样的观点行事肯定错不了。
关键是要意识到,某些东西你买来后能够给你带来产出,或者产生的价值会高于你最初的投资,而别的东西则会消耗你的收入,或者不值你为它花的钱。
当你持有这样的观点之后,你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倾向于长期而不是短期。你每张工资单上的钱都是辛苦工作赚来的,但是每个月资产为你赚的钱则不需要辛苦工作。如果你用自己工作赚来的钱去购买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够增值的资产,那么你最终只需要做相同或更少的工作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如果你每个月把自己工作赚来的钱花在负债上,则会背道而驰,你被迫更辛苦地工作去赚更多的钱,以便继续支付保有这些负债的费用。
花点儿时间列出你的资产和负债清单。不需要分毫不差,但是一定要试着明确你的最大资产和最大负债分别是什么。即使没什么资产也别担心,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
回到薪水这个话题
做这一切与薪水有何关联呢?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这有助于你把事情梳理得更清晰一些。
在19岁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州圣莫妮卡的一家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合同工的职位,每小时付我75美元。(注意,那时可是21世纪初期,那时的钱可比现在的钱值钱多了。)这份工作将给我带来每年15万美元的收入,额外还有两周的假期。
在我当时的年龄,这可是一笔巨款,于是我觉得自己毫无疑问是富翁。尽管有此天赐良机,但没多久我就认识到,我不仅不富,而且也不会变富,除非我能赚到更多的钱。
我生活得相当简朴。我计算了一下,看看以这个赚钱的速度我需要多久才能变成百万富翁。如果我每年可以赚15万美元,扣除30%的税,最后到手是10.5万美元。我也要生存,即使省吃俭用,一年也要3.5万美元。所以,每年我会攒7万美元。
然后,我又算了一下。如果我每年攒7万美元,那么14年后我就能成为百万富翁了。当然,由于通货膨胀,14年后的100万美元肯定不能和当时的100万美元相提并论。事实上,如果去http://simpleprogrammer.com/ss-measuring-worth 上看看,你会发现,2000年的100万美元约合今天的130万~160万美元。因此,即使我的薪水涨幅能抵消通货膨胀的因素,我实际仍需要赚更多的钱。
对我来说,那真是糟糕的一天。我悲哀地意识到,即使我有幸获得一份好工作,我也得努力工作14年多的时间才能成为百万富翁,而且这期间我要极度省吃俭用地生活,尽可能多地攒钱。然后呢?成为百万富翁还远没有达到富裕的程度。这笔钱并不足以让我退休。我至少要有200万~300万美元才能让自己安逸地退休。
也就在那一天,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有朝一日真正成为富人,我不仅要学会节流——不把自己的薪水浪费在负债上,还要学会开源——拿出薪水中的很大一部分进行投资,让这些资产帮我赚更多的钱。
如果想在财务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学会如何投资,别无选择。即使你工作一辈子,竭尽全力存钱,如果找不到理财的方法,你也永远不会变得富有,更遑论财务自由。
采取行动
- 算一下每个月你经手的资金。看看每个月你能赚多少钱,这些钱最后又去了哪里。是否大部分资金最后都变成了负债而非资产?
- 计算一下,为了达到在银行存款100万美元的目标(或者其他你认为可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所需的数额),每年你得存多少钱。再算一算,如果不做投资,你一辈子能攒够这么多钱吗?
- 开始问自己我能攒多少钱,而不是我能花多少钱。
[1] 原文如此。不过,作者在以股票举例资产的时候,显然忽略了购买股票时所付出的成本。——译者注
[2] 原文如此。不过,作者在以房产举例负债的时候,显然忽略了房产增值时所能带来的价值。——译者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