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量化基础--新手入门

量化进阶--自定义指标

量化高级--策略与应用

量化高手--牛人分享

果仁选股策略--FAQ

调仓指令

发布于 2025-01-22 22:41:53 字数 407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果仁有两个交易模型, 模型 I 和模型 II, 它们的调仓指令有不同的含义。

模型 I 调仓

模型 I 是一个定期调仓并且重新平衡仓位的交易模型。模型 I 对持仓股票的最大数量做出了规定, 比如最多持有 5 只股票, 意思就是在每个调仓日策略都试图买入或持有 5 只股票, 每只股票的仓位是 20%, 当可以买入的股票数小于 5 只时,比如只有 3 只,策略会按照 33%的个股仓位买入 3 只股票。 (用户可以改变个股最大买入仓位 100%的设置,设为比如 20%,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只能买入 3 只股票,策略依然会按照 20%的个股仓位买入 3 只股票,空出 40%的仓位为现金。)

调仓指令有 5 个信号, 卖出, 持有,买入,持有(备选),买入(备选)。 仓内的股票如果不符合选股条件, 就要被卖出, 如果依然符合选股条件,则继续持有。 卖出股票空出来的资金就可以买入新的符合条件的股票。两个备选信号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由于停牌或涨跌停而引起的股票不能买卖的情况。信号是买入的股票有可能停牌或一字涨停而无法买入, 这时策略将会试图买入排在前列的备选股票,标记为买入(备选)。 如果被持仓的股票也在备选名单里,这只股票的信号就是持有(备选), 意思是如果排在它前面的股票可以被买入, 则卖出这只股票, 如果排在前面的股票不能被买入,则可以继续持有这只股票。

备选股票的数量默认是 5 只, 用户可以在 0 只(也就是不要备选)和 20 只之间做调整。

模型 I 调仓指令首先列出需要卖出的股票, 然后按排名顺序列出需要买入或持有的股票, 排在最大持有只数以外的股票会标记为备选。 举个例子, 一个模型 I 策略最多持有 2 只股票, 备选股票数为 5 只。当前持仓的股票为 股票 A(60%)和股票 B(40%)。调仓日的调仓指令是:

1. 股票 A 卖出 
2. 股票 C 买入 
3. 股票 D 买入 
4. 股票 B 持有(备选) 
5. 股票 E 买入(备选) 
6. 股票 F 买入(备选) 
7. 股票 H 买入(备选) 
8. 股票 G 买入(备选) 

以上调仓指令,如果没有停盘和涨跌停这些复杂的因素,调仓结果就是卖出 A 和 B, 买入 C 和 D, C 和 D 的仓位各是 50%。

以下例子列出一些停牌情况的调仓结果:

停牌情况      调仓后持有股票 
C 停牌        B(50%)和 D(50%) --卖出 A, 无法买入 C,顺位买入 D 和继续持有 B。B 和 D 的仓位重平衡。 
B 和 C 停牌     B(40%)和 D(60%) --卖出 A, 无法买入 C,顺位买入 D 和继续持有 B。B 的仓位不变。 
C 和 D 停牌     B(50%)和 E(50%) --卖出 A,无法买入 C 和 D, 顺位继续持有 B 和买入 E。 B 和 E 的仓位重平衡。 
A 停牌        A(60%)和 C(40%) --无法卖出 A,只有一个空位,卖出 B, 买入 C。 A 的仓位不变。 
B 停牌        B(40%)和 C (60%) --无法卖出 B, 只有一个空位,卖出 A 买入 C。 B 的仓位不变。 

以上策略,在调仓后,仓内两只股票的仓位将尽量调整为 50%,即便是 A 和 B 一直持有下去它们的仓位也会每次重平衡为 50%。 当 A 和 B 有停牌的情况时, 停牌股票的仓位不变。 模型 I 仓位总的原则是:当仓内股票停牌时,这只股票的仓位保持不变, 余下的资金平均买入或持有股票。

一字涨跌停会使一只股票不能买或不能卖,处理方式和停牌一样。 比如,当 A 一字跌停时,无法卖出,按照 A 停牌处理。 当 C 和 D 一字涨停时,无法买入, 按照 C 和 D 停牌处理。当 B 一字跌停时, 无法卖出, 按照 B 停牌处理, B 一字涨停时,无法买入补平仓位。

模型 II 调仓

模型 II 定期卖出符合卖出条件的股票,再用空下的资金按顺序买入在清单里的股票。和模型 I 不同, 模型 II 不规定最多持仓股票数,而是规定个股理想仓位。 比如想持有两只股票的策略可以设定理想仓位为 50%。当策略买入新股票时,将尽量按照 50%的总仓位买入新股票,如果仓内资金不足 50%, 则能买多少是多少。 当仓内资金小于理想仓位的十分之一时,则不再买入新股票,以避免造成碎片化持股。比如理想仓位是 50%时, 仓内资金小于 5%, 则不再买入新股票。 和模型 I 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模型 II 有仓位偏离比例概念, 也就是说只要股票仓位在理想仓位的偏离范围之内,在调仓日就可以保持现有仓位,不作重新平衡。 如果股票仓位在偏离范围之外, 在调仓日就需要减仓或补仓。 比如理想仓位是 50%,仓位偏离范围是 30%, 则这只股票的最低合理仓位是 50% * (1 - 30%) = 35%, 最高合理仓位 50% * (1 + 30%) = 65%。 当股票仓位高于 65%时, 策略会减仓这只股票到理想仓位;当股票仓位低于 35%时, 而且被策略选中时,会尽量加仓至理想仓位。

模型 II 的调仓信号有 5 个, 卖出,减仓至目标仓位, 持有, 买入,加仓至目标仓位 。 (目标仓位也就是理想仓位。)当仓内股票符合一个卖出条件时, 就被 卖出 ; 当仓内股票不符合卖出条件时, 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仓位在偏离范围之内, 维持原有仓位不变, 标记为 持有 ;第二种情况是仓位高于最高合理仓位, 减仓至理想仓位,标记为 减仓至目标仓位 ; 第三种情况是仓位低于最低合理仓位而且被策略选中,加仓至理想仓位, 标记为 加仓至目标仓位 。一只新股票被策略选中时,将按理想仓位买入, 标记为 买入

模型 II 也有备选股票的概念, 备选只数固定 5 只。 比如调仓日需要买入 1 只股票,模型 II 会推荐 1+5 = 6 只买入(或加仓)的股票。 意思是如果排在前面的股票能买入, 就买入, 如果不能买入, 就试图买入排在后一名的股票,直到可以买入股票为止或者扫描完买入清单为止。 当策略有较严格的买入条件时, 比如在新股买入限制里设定排名名次小于等于 3, 备选股票可能小于 5 只股票。

使用一个和模型 I 类似的例子,一个模型 II 策略的理想仓位是 50%,仓位偏离范围是 30%。 备选股票数为 5 只。当前持仓的股票为 股票 A(60%)和股票 B(40%)。调仓日的调仓指令是:

1. 股票 A 卖出 
2. 股票 B 持有 
3. 股票 C 买入 
4. 股票 D 买入 
5. 股票 E 买入 
6. 股票 F 买入 
7. 股票 H 买入 
8. 股票 G 买入 
 

模型 II 调仓指令首先列出需要卖出和减仓的股票, 然后列出继续持有的股票, 最后列出需要买入和加仓的股票。

上例中股票 A 满足卖出条件, 需要卖出。 股票 B 的仓位是 40%, 在合理的仓位范围(35%到 65%)之内,所以仓位不变,继续持有。 接下会有 6 股票按先后顺序在买入清单里。 如果所有的股票都可以买卖,调仓的结果是 B(40%),C(50%), D(10%)。也就是卖掉股票 A 后,将得到 60%资金, 用 50%买入 C,用剩下的 10%买入 D。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个股的仓位权重是按照调仓日前一天的收盘价算出, 在调仓日, 由于股票价格波动,股票的仓位会变化, 所以股票 A 被卖出后,得到的资金有可能比 60%多,也有可能比 60%少, 所以 C 和 D 的仓位,尤其的是 D 的仓位,会根据调仓日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这里只是为了说明方便, 忽略价格波动引起的仓位变化。)

以下列出一些停牌情况和调仓结果的例子:

停牌情况      调仓后持有股票 
C 停牌        B(40%),D(50%), E(10%)  --卖出 A, 无法买入 C,顺位买入 D 和 E。 
A 停牌       A(60%), B(40%) 			--无法卖出 A, 无法调仓。 
C 和 D 停牌     B(40%),E(50%),F(10%)   --卖出 A,无法买入 C 和 D, 顺位买入 E 和 F。

以上例子表明, 模型 II 会尽量按理想仓位买入新的股票, 当资金不足时, 也会买入部分仓位的股票,而不是让资金闲置。比如用 50%的仓位买入 C, 用 10%的仓位买入 D,这时 D 的仓位小于最小合理仓位 35%,所以到下一个调仓日, 如果有足够资金而且 D 排在股票清单前列,将被加仓。

模型 II 另一特点是不会频繁自动平衡仓位,只要个股仓位在合理范围之内,仓位就保持不变,这和模型 I 在每个调仓日重平衡仓位很不一样。

以上所介绍的都是果仁量化引擎如何去执行调仓指令,果仁的调仓历史和实盘收益是按照这一套规则计算出来的。 用户在实际执行调仓指令时,在仓位和买卖价格方面必然会有一些差别, 最后的结果可能比果仁的结果好也有可能比果仁的结果差。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