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 1 章 帝国的余辉:ATT
- 第 2 章 蓝色巨人:IBM
- 第 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 第 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 第 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 第 6 章 IT 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 第 7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 第 8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 第 9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 第 10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 第 11 章 硅谷的另一面
- 第 12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 第 13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 第 14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 第 15 章 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 第 16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 第 17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 第 18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 第 19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 第 20 章互联网 2.0
- 第 21 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 第 22 章云计算
- 第 23 章下一个 Google
- 后记
20.2 互联网 2.0 的特征
互联网 2.0 很难像一个数学或物理学的概念那样有个明确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定义能为所有人接受。实际上,这样的定义甚至不重要,因为互联网 2.0 已经实实在在地存在了。
虽然很多公司自称是互联网 2.0, 实际上不过是在炒作这个概念。一家互联网 2.0 公司必须具备下面全部,至少是其中的一些特征。
首先,必须有一个平台,可以接受并且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当然, 这里面用户的内容不是指在 BBS 灌水, 而是实实在在的资讯、信息和基于各种媒体的娱乐内容。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YouTube ,它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视频录像。
YouTube 有很好的工具可以组织和管理这些视频内容。虽然 10 年前就有不少网站可以“host” 视频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而其他用户既不容易找到这些内容,也无法实时在线观看它们。视频的提供者通常要把 url 链接送给朋友,而对这些内容有兴趣的少数人, 必需要在夜深人静网络“不太忙”时,下载或观看这些内容。因此,这些网站并不为广大的用户提供视频服务。从本质上讲,它们更像一个图书馆而不是电视台。YouTube 则不同,它在接受用户提交的内容时,也提供其他用户使用这些内容的工具。和以往各个视频托管( Video Hosting) 网站不同的是, YouTube 甚至可以允许用户在 YouTube 上开设自己的频道,这样它就完完全全扮演起电视台的角色了。80 多岁高龄的英国女王最喜欢 YouT ube 的这项功能。以前,即使是女王要想告诉公众什么事,无论是节日的问候还是她日常的生活,都得找 BBC 电视台,约好时间到她的王宫,制作好节目后,让她审核,然后再广播出去。也就是说,个人包括女王的声音,必须通过媒体才能传达给大众。哪天女王心血来潮,想谈谈她的起居,那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女王自己在 YouTube 上开了频道,让王宫里的录像师把自己日常生活告诉给民众。在她的频道上,经常是皇家如何做点心,如何种花这类琐事。
其次,甚至比第一点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这一点是 Facebook 最大的特点。在 Facebook 上有上百万的软件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基于 Facebook 开发了成千上万的小软件。在 Google 和 MySpace 的 OpenSocial 平台上,人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只是影响力远没有 Facebook 大。
有了这样的平台,想要开发网络应用工具的人,就不需要办一个网站或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通过 Facebook 或 MySpace 庞大的用户群将自己的服务和产品推广出去。
第三,交互性。早在 2000 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一种“我可以进你的计算机, 你可以看我家的电视”的交互通信和信息共享的境界。
这是互联网 2.0 最应该有的特征之一,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难度和对网络安全的担心,这个特征至今还停留在非常态的层面上, 比如在博客上留言和讨论,进入朋友的虚拟房间,甚至一个朋友的 Email 账户(这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Facebook 也因此给用户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但依然不是真正的资源共享。即使如此,这种交互性已使得互联网上的社交越来越普及。
第四, 非竞争性和自足性。互联网 2.0 公司是通过提供交互的网络技术和资源,将互联网用户联系起来,使得这些用户自己提供、拥有和享用各种服务和内容,是一种自足的生态环境。而互联网 2.0 的公司不应该过多主导内容和服务,不应该参与和用户的竞争。以 YouTube 为例,它 host 的内容是用户(包括个人和专业的传媒公司)提供,它自己并不制作和拥有内容, 与其他提供内容的用户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更像电信公司,而不是传媒公司。
很多自称互联网 2.0 的公司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以国内众多视频网站为例,虽然很多貌似 YouTube ,但是其主要内容是由网站自己提供(直接的或变相的) ,而非用户提供的(这可能和中国的新闻制度有关) 。因此,他们像过去雅虎等公司一样,虽然给了用户一个发布自己内容的平台,但是实际上支撑它们流量的是靠它们自己提供的内容,说得更直接,就是将电视台搬到了网上。以前雅虎新闻是将报纸搬到网上。世界上,真正具备 Facebook 那样可以让用户开发并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其实非常少。而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于使用者而非网站本身的视频网站,也只有 YouTube 一家。按照这个要求,在中国只有人人网、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符合这项标准,腾讯的 Qzone 勉强符合这个标准一一它具有自足性,但是不具有非竞争性。
早期的互联网发展经过了五六年的群雄争霸的局面,才形成以雅虎、MSN 等大型门户网站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而互联网 2.0 和早期互联网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在极短时间(一年左右)里便主导了一个很大的领域或一大群用户。在中国以外的地区, YouTube 主导了全球的在线视频业务,很多家庭摄像机都有一个将自己录制的视频节目直接上传到 YouTube 的按键。Facebook 主导了大学生和 30 岁以下年轻人的网络交际,而 MySpace 主导了中学生的上网活动。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