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5.5 开源 的起源

发布于 2024-10-11 21:30:16 字数 2815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从大体上看,我们的策略很清楚,就是使用我在“大教堂与集市”中倡导的实用方法,将它们进一步完善,并有力地向公众推广。既然网景已经有兴趣说服投资者相信这个策略并不疯狂,我们也可以藉此宣传。而且,我们早已争取到了 Tim O'Reilly(通过 Tim,可以让整个 O'Reilly&Associates 站在我们这边)。

然而,真正在概念上的突破,是我们终于承认自己需要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相应的营销技术(讲故事,形象建设,品牌再造)。

1998 年 2 月 3 日,在位于山景城的 VA Research(现在的 VA Linux System)办公室中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开放源码”一词由开源运动的首批参与者们发明出来,并随之成立了后来被命名为“开放源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组织。

回顾过去,可以很清楚看到,“自由软件”这个术语在过去多年里给我们的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部分原因是“自由”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含义,一个是指免费,一个是指不受限制。Richard Stallman(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一直在捍卫“自由”这个词,尽管他常对人们说“Think free speech,not free beer”,但这个词的模糊性还是产生了严重问题,尤其是大多数自由软件目前都免费的情况下。

然而更糟糕的危害是,“自由软件”容易让人联系到对知识产权的敌意以及其他一些很难让 MIS 管理者喜欢的东西。

我们知道在这里辩论自由软件基金会的真正立场有点离题,比如说它并不是对所有知识产权都有敌意,也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公无私。我们也认识到,网景开源的压力和 FSF 的实际立场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觉得,FSF 的传教在事实上产生了负面效果(在商业出版物和企业界的观念中,“自由软件”总是和那些负面而陈旧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网景事件后,我们的成功将取决于能否把 FSF 那一套负面的东西替换成正面而务实的说法,让管理者和投资者因为高可用性、低成本和更好的特性而乐于接受开源。

使用传统的市场术语,我们的工作就是“品牌再塑”,建立起“品牌美誉度”,让企业界迫不及待地购买我们的产品。

Linus Torvalds 在会议第二天就表示了赞成。之后几天我们行动了起来,Bruce Perens 注册了 opensource.org 域名并在一周内搭起了首版的 Open Source 网站(http://www.opensource.edu)。他建议把 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 改为“开放源码定义”(Open Source Definition,http://www.opensource.org/osd.html),并尝试把“Open Source”注册成认证标识,以便我们可以合法地要求人们在符合 OSD 的产品上使用“Open Source”标识。

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对我来说,推进战略所需的详细战术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在首次会议中明确讨论了这些战术),关键点如下。

1.忘掉自底向上,开始自顶向下

看上去最明白无误的是,传统上 UNIX 自底向上传播“福音”(即工程师用理性方式说服老板)的策略已经失败。这种方式很天真,而且很容易会被微软打败。网景的这次突破行动采用了相反的做法:战略决策者(Jim Barksdale)拿定主意,然后向下属强制推行这个愿景。

总之,不要再自底向上,我们应该自顶向下传播“福音”,即直接说服 CEO/CTO/CIO 这类人。

2.Linux 是我们最好的例证

我们必须大力宣扬 Linux。是的,开源世界里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东西,这场运动也会向它们致敬,但 Linux 有着最好的知名度,有着最广泛的软件库,以及最大的开发社区。如果 Linux 都不能帮助突破,说实话,其他的就更指望不上了。

3.抓住财富 500 强

除了财富 500 强,市场中另有一部分也很能花钱(最明显的例子是小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但这部分市场过于分散而且很难抓住。财富 500 强不只是有钱,而且有集中的和相对容易获取的钱,因此软件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会按照财富 500 强的意愿行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说服财富 500 强。

4.赢得那些效劳财富 500 强的有威望媒体

把目标选定为财富 500 强,意味着我们需要赢得那些给上层决策者和投资人营造舆论环境的媒体。特别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福布斯》以及《巴伦周刊》等等。

从这点看来,争取技术行业刊物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若要席卷华尔街,一个重要和基本的条件是先鼓动起精英主流媒体。

5.说服黑客,游击市场

很明显,说服黑客社区自身与说服主流一样重要。如果只是一个或几个代表言之凿凿而大多数草根黑客并不买账,那可就差点意思了。

6.使用“Open Source”认证标识,保持纯净度

我们面临的一个威胁是:微软或其他大供应商可能会采取“拥抱并拓展”(embrace and extend)策略破坏“Open Source”一词,使它失去我们要传达的理念。所以 Bruce Perens 和我一开始就决定把这一术语注册成认证标识并把它和“开源定义”(Open Source Definition,也即 Debian Free Software Guidelines 的拷贝)绑定。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法律诉讼的威慑力吓跑那些可能的滥用者。

事情发展的结局是,美国专利商标局不同意为这样一个描述性短语发放专利商标。一年后我们不得不放弃正式注册“Open Source”的努力,幸运的是,这个术语在媒体和其他地方都获得了知名度,我们所担心的那种滥用并没有(至少在 2000 年 11 月前)真正出现。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