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历史
撰写本书的最初冲动来自于对它的前作《大道至简: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思想》的进一步反思。在与众多工程界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讨论之后,《大道至简》一书的问题被锁定在“什么是组织问题”上面。因此,在 2007 年之后,我一面在《大道至简》的新版中提出它面向软件工程的最终、最完整的概念“具体工程”,另一方面,也开始思考“领域角色的关注”。
所谓“领域角色的关注”,也就是“你在哪里?你是谁?在做什么?”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 2007 年稍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是时,我已经开始使用“工程的组织视角”模型来分析问题(这个模型请参见《我的架构思想》中的“附三:超越软件架构——组织与架构”)。然而,我当时只有能力得到与使用这个模型,却无法解释它。
解释这个模型,正是《大道至易:实践者的思想》一书的最初设想与动力。但最开始,我只是画出了这个模型,并把它的原始稿投进一个箱子里,封存了起来。
从 2009 年开始,我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任业务架构师工作。这使我得以接触到与之前在盛大完全不一样的组织模型与策略。因此,上面这个问题及其答案就因为有了不同侧面的观照,瞬时变得清晰起来。于是最迟至 2010 年底,我就开启了撰写本书的计划。不过它是从撰写《程序原本》这个部分开始的,亦即是开始于我对程序生涯的彻底反思,解决的是上述“领域角色的关注”中“在做什么”的那个问题。
到了 2011 年年中,我从阿里巴巴离职的时候,这本《大道至易》已经完成了它的 1/3。接下来,我离职在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它剩下的部分。——到了 2012 年 4 月,我与 Joy 在长达一月的旅途中结束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包括《大道至易》第一版的封面用图,就来自于这个旅途中在稻城亚丁拍摄的一张照片。
如同这张照片所展示的,这一切不过是最初那些点滴思想的涟漪。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