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2.3 抽象概念与模型是展示架构意图的方式之一

发布于 2024-12-15 22:42:26 字数 189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真实的情况通常是这样的:客户提出“办公系统”时,并没有打算开发寄予了管理期望的一个软件产品。从客户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软件的底线是帮他们减少一些手头的工作,并尽量让现行的工作更规范一些。换言之,客户在最低限度上需要的是一个现实的复制品与流水线。

通过现实系统的直接需求是推断不出“管理”这一概念的产生的。但是回溯我们此前列举的几点事实,其中:

  • 这一系统总是某些办公室成员使用的

是一个关键事实。这一事实模糊了“办公室成员”的类型。我们从两个方面重新考虑一下:如果这是某一个特定类型的办公室成员使用的系统,那么它适宜实现为一个工作系统,用来重现某种特定工作的规则与流程;如果这是一个混合的、由不同成员及其工作需求交织而成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本身)必然需要某种东西来使自身规则化。

也就是说,“管理”不是现实系统的意图,而是映射这一系统到计算环境时的一个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如果这一需求来自于现实系统,那么它是原始需求;如果它来自于上述的这个软件系统本身,那么它首先是设计者的意图,其次才是对现实系统的反映。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果问题:究竟是现实产生了意图,还是先有了意图再去参考现实。我们强调这一细节的原因于:如果是前者,那么控制这一意图(以这里的例子来说,是指“管理”这一行为)的意义在于“控制原始需求”;如果是后者,那么控制它的意义在于“控制设计欲望”。

一旦我们确认这只是一个意图,并且这一意图的核心仅仅是“规则化”那些需求与需求的用户对象,我们就需要更深层次地设定“被规则化的”这个系统(本身)。总结我对这一设定的考虑,它将会是:

  • 与现实系统看起来类似的
  • 具有同等的组织容量的
  • 基本符合现实系统的运作逻辑的

一个软件系统。

这三项设定仍然都是架构意图。确切地说,这三项意图都是为了控制“管理”这一意图的规模的。从思考行为(的模式)方面来看,上述概念或观点的层进关系如图 8 所示 4

图 8 基于对思考行为(的模式)的观察:上述概念或观点的层进关系

与上述的整个过程类似,我们可以:

  • 在“与现实系统看起来类似”这一方向上,发现类似于“经营”、“营销”、“人力”等这样的一些角色,并进而形成“角色集”;
  • 在与“基本符合现实系统的运作逻辑”这一方向上,发现“经营”角色管理“营销”角色的市场方向,“人力”角色提供“营销”角色所需的资源,但并不管理之,等等逻辑;
  • 在“具有同等的组织容量”这一方向上,发现这是一个具有“规模不会超过 200 人的”、“不需要跨国管理”等限定条件的系统。

通过对种种方向的探索、思考与推演,我们会得到更多的、类似上述的这些设定——设计原则或系统原则。需要留意的是,现实系统中,并没有任何需求方来提出这些设定,例如经营角色会说“我们需要一个饼状图”,营销角色会说“我们每周至少发布一次营销活动”,但是他们都不会说“你的系统中需要这样有着管理层次关系的两个角色”。

回溯上述过程:管理、角色集、组织机构这三个概念的提出,都是架构师的架构意图,以及基于这些意图进行推演的结果。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