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 年版序
- 令人沮丧的日用品
- 本书的内容
-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的缓慢变化
- 初版序
- 学术支持
- 研究资金
- 人
-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 第二章 日常操作心理学
-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 第四章 知道要做什么
- 第五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第六章 设计中的挑战
- 第七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人类习惯于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
我们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型,即心理模型。这类心理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我们的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型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而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是粗浅的还是精深的。
心理模型经常是根据零碎的事实构建而成的,对事实的来龙去脉只有一种肤浅的理解,并依据某种通俗心理学,形成对事物起因、机制和相互关系等各个因素的看法,而这些因素或许并不存在。一些错误的模型会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挫,例如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电冰箱,我不知道如何调节冰箱内的温度,因为我所具有的心理模型与实际不相符。假若对复杂的设备,诸如工厂里或飞机上的设备,产生错误的心理模型,后果将不堪设想。
以室内温度调节器为例,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除非东猜西猜,否则我们无法直接知道它是如何作用的。我们走进房间,感觉太冷,于是把温度调节器调高一些,使室内温度逐渐升高。这与烤箱、烧陶窑、空调或其他任何可以调节温度的用品一样。如果不够热,就把温度调髙;太热了,就把温度调低。可是,温度调节器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假如你置身于一间很冷的屋子,想尽快暖和起来,如果你把温度调节器开到最大值,室温是否会升高得快一点?或者是你想使烤箱温度尽快达到理想值,是否应该先把温度旋钮转到最髙刻度,待温度合适时,再调到低一点的刻度?要想迅速降低室温,是否应把空调设定到最低温度?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错了。你对温度调节器的看法属于通俗理论。针对温度调节器的通俗理论通常分为两类:定时理论和量性理论。定时理论只控制温度调节器的运行时间。温度调得越高,系统作用的时间就越长;把温度调到最高值,该系统就会持续不停地运转。因此,若想使室温尽快升高或降低,就需把温度调节器开到极限值,使系统不间断地工作。量性理论则控制温度调节器冷暖空气的流量,把它调到极限值,也能迅速达到最大的制冷或加热效果。
实际上,温度调节装置仅仅起到一个开关作用。不论是加热器、烤箱还是空调,它们的温度调节装置要么处于全开状态,要么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半开或半关的情况。当这些用品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温度调节器就会自动关闭,所以把温度调到最高点并不会迅速达到所需效果。
这个例子真正要说明的是:并非只有某些人才会形成错误的观念,人人都在用心理模型来解释它们所观察到的一切。温度调节器的设计使用户无法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没有外部信息的条件下,人们就凭着想象设想温度调节器是如何运作的,只要他们的心理模型能够用来解释所观察到的事实。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