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 1 章 帝国的余辉:ATT
- 第 2 章 蓝色巨人:IBM
- 第 3 章 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 第 4 章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 第 5 章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 第 6 章 IT 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 第 7 章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 第 8 章 英名不朽:杨致远、菲洛和雅虎公司
- 第 9 章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 第 10 章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 第 11 章 硅谷的另一面
- 第 12 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 第 13 章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 第 14 章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 第 15 章 高科技公司的摇篮:斯坦福大学
- 第 16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资银行
- 第 17 章 挑战者:Google 公司
- 第 18 章 成功的转基因:诺基亚、3M、GE
- 第 19 章 印钞机:最佳的商业模式
- 第 20 章互联网 2.0
- 第 21 章金融风暴的冲击
- 第 22 章云计算
- 第 23 章下一个 Google
- 后记
7.3 竞争者
如果说微软是善于便市场优势为技术优势,思科则是反过来,它通过自己的研发和收购,变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虽然华尔街把阿尔卡特-朗讯和加拿大的北电也算做了思科的竞争者,其实这两个以程控交换机见长的公司和思科不完全处在同一个领域,基本上威胁不到思科。而且思科一家的市值超过其它传统通信设备公司的总和。
思科真正的竞争对只有一假一真两个。让我们先来看看假的—Juniper Networks。这个公司基本上是思科的影子公司,相当于 AMD 对英特尔的地位。Juniper 的产品定位在高端,而不像思科从小到 IP 电话机,大到高端路由器都做。虽然 Juniper 是在产品上和思科最相似的公司,但是它的营业额只有思科的 7%,2006 年分别为二十五亿和三百五十亿美元。这还是在 Juniper 并购了和它规模同样大的防火墙厂商 Netscreen 公司以后,而它的市值现在还不到思科的 5%,分别为八十亿美元和一千九百亿美元。思科留着这个竞争对手主要是处于反垄断的考虑。因为有了 Juniper,思科省了很多反垄断法带来的麻烦。而且,美国很多政府部门和大公司在采购时要求必须从两个以上的厂家中挑选,因此,思科为了做生意以必须允许 Juniper 的存在。否则,以思科手上的现金,就可以把 Juniper 买三次了。虽然 Juniper 宣称自己存在的理由是技术好,但是,它这些年增长并不比思科更快,因此更深层的原因是思科必须放它一马。
思科真正的对手是中国的小弟弟华为。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华为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虽然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它做的路由器产品。因此,在这里也就不用赘述华为的故事和成功经验了。作为一个民办企业,华为虽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帮助,但是,它能够发展起来它一开办就定了一个高起点、还靠私营企业的高效率和员工的勤劳。华为公司比思科成立晚四年,早于 Juniper 八年。华为创办时起点就很高,当时邮电部下面的一些研究所还在和 ATT 等跨国公司谈二流技术的转让和合作,任正非直接就定位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并且短短几年就开发出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08 程控交换机。2006 年,华为的销售额已经到达 650 亿人民币,大约 90 亿美元,是 Juniper 的两倍。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销售额的三分之二来自海外,这和房地产销售因泡沫经济的虚高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前者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因此,华为已经成为思科在世界上主要的竞争对手。
虽然目前华为的市场占有率按营业额计算只有思科的四分之一,但是前途不可限量。这不仅因为华为以比思科更快的速度发展,更重要的是华为将思科拖入了“中国制造”效应的阴影中,这是后者极不愿意的。我们在以后会专门讨论“中国制造”的效应。它基本的影响是,当一个原本只能在美欧生产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则可以过渡到日本和韩国,进而落脚于中国。美欧公司能赚钱的时间只有从美国到中国这段时间差,以前这段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现在只有几年。一旦一项产品可以由中国制造,那么它的利润空间就会薄到让美欧公司退出市场。现在,思科和华为的竞争就是在这种阴影笼罩下。因为华为已经可以生产和思科匹敌但是价格便宜许多的低端网络设备,因此,思科相应产品的利润已经被华为封顶。思科内部存在一个和 IBM 类似的问题,一些部门虽然毛利率相比整个行业并不低,但是扣除研发、市场和管理等费用,就成为亏损部门。在华尔街的压力下,它不得不放弃这些低利润的产品。当然,思科在高端产品和新产品上的优势是华为短期内无法相比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只剩下高端产品,那么它就在也不能成为全行业的垄断者。
令思科烦恼的是,华为这个“小公司”追赶自己的速度快的惊人,这主要是因为华为比思科灵活得多。在思科,一个产品从立项、设计、开发到测试然后上市,每一个过程都严格而复杂,而华为相对简单得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思科和华为的竞争中,反映在很多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中,包括在互联网行业。跨国公司采用相对保守的策略是合理的,它们只要做到比其它跨国公司发展得更快就可以了,但是千万不能出错,这样,华尔街最满意。但是,当它们遇到不按常规出牌的公司,以前是日本的,现在是中国的公司时,就显得节奏跟不上了。
华为可能是中国目前在 IT 行业唯一可以和世界上的行业老大竞争的公司,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华为从公司结构和经营上已经和美欧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华为有一位了不起的统帅任正非。任正非,作为一个创造者和巨人(Builder and Titan)2005 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 100 个最有影响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唯一作为创造者和巨人上榜的人,也是全世界除美国以外绝不仅有的几个人之一。华为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亚洲家族企业从兴到衰的宿命。
当然,华为近期还不可能动摇思科的根本。这一两年得益于以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已经走出了 2001 年的谷底销售直线上升。这里,我们在一次看到安迪-比尔定理的作用。在互联网行业,服务型公司谷歌和雅虎等会先起步,然后带动网络设备公司的业绩。从股票表现看,从 2003 年到去年,谷歌的股票率先增长,思科和 Juniper 公司有个滞后,从去年起开始恢复。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思科的股票走势和谷歌吻合的非常好。
图 7-2 思科和谷歌股票走势图
相反,思科和传统电信业则不太吻合。下图是思科和电信业大头 Verizon 的股票走势对比
图 7-3 思科和 Verizon 股票走势图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依然方兴未艾,只要思科不做蠢事,今后几年它完全可以乘着互联网第二次革命的浪潮顺利地发展。但是,再往后会怎么样呢?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