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所获赞誉
- 序言
- 关于判断与决策的有趣研究
- 快思考,慢思考
-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系统 1,系统 2
- 第 1 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 第 2 章 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 第 3 章 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的矛盾
- 第 4 章 联想的神奇力量
- 第 5 章 你的直觉有可能只是错觉
- 第 6 章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 第 7 章 字母 B 与数字 13
- 第 8 章 我们究竟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 第 9 章 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 第 10 章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 第 11 章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 第 12 章 科学地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 第 13 章 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的设计
- 第 14 章 猜一下,汤姆的专业是什么?
- 第 15 章 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 第 16 章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 第 17 章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 第 18 章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失误
- 第 19 章 知道 的错觉
- 第 20 章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 第 21 章 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 第 22 章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 第 23 章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 第 24 章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 第 25 章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 第 26 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论
- 第 27 章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 第 28 章 公平性 - 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 第 29 章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 第 30 章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 第 31 章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 第 32 章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 第 33 章 评估结果的逆转
- 第 34 章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 第 35 章 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 第 36 章 人生如戏
- 第 37 章 你有多幸福?
- 第 38 章 思考生活
- 附录 A 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启发法和偏见
- 附录 B 选择、价值以及框架
- 致谢
开启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跨界交流
偏好逆转在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间的对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引起注意的逆转是由萨拉。利希滕斯坦和保罗。斯洛维克提出的,他们都是心理学家,在密歇根大学做毕业设计时,他们和阿莫斯是同一届的。他们就赌注的偏好逆转做了项实验,关于此实验,我会做简要说明。
将有 36 个格的轮盘转两次,你可以在两个赌注中选择一个。
赌注 A:11/36 的概率赢得 160 美元,25/36 的概率损失 15 美元。
赌注 B:35/36 的概率赢得 40 美元,1/36 的概率损失 10 美元。
你可以在无风险和有风险的赌注间选择:一个几乎肯定会赢,但赢得不多;另一个是赢的概率小,但可以赢一大笔,还有很大可能会输钱。
现在请单独考虑每个赌注:如果你是该赌注的持有者,你最低会以多少钱卖掉它?记住,你不是在和别人讨价还价,你的任务是决定你真的愿意放弃这一赌注时,可以接受的最低价钱是多少。你来尝试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在这项任务中,赢得的钱数尤为突出,你对赌注的评估被锚定在了其价值上。A 赌注中支撑这一猜想的结论和卖价都要比 B 赌注的好。这就是偏好逆转,即人们会选择 B 而不是 A.不过,如果他们只能在其中选一个的话,他们会认为 A 比 B 有更高的价值。就像是抢劫案中的那种情况,偏好逆转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联合评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情况的一个方面上,即 A 赌注没有 B 更稳妥,而这点在单一评估中则没那么突出。当选择联合评估时,致使单一评估中产生不同观点判断的特征就会受到克制或认为不相关,这种特征包括第一个例子中走错商店的受害者的悲痛和第二个例子中锚定奖品的心酸。系统 1 的情绪反应很可能会决定单一评估;而联合评估中出现的对比也常需要更仔细、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评估,这其中需要系统 2 的参与。
偏好逆转可在受试者间(within-subject)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在这个实验中,受试者对很多商品作出两套定价并从中作出选择。受试者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选择时的不一致性,而且在面对这种不一致性时,他们的反应很好笑。1968 年,萨拉·利希滕斯坦曾采访该实验中的一名受试者,这次采访堪称业界经久不衰的经典。萨拉和这个困惑的受试者(该受试者后来又愿意花一笔钱放弃自己刚选择的赌注,选择自己刚放弃的赌注,而且他多次改变主意)进行了详细的交谈。
理性的经济人当然不易受偏好逆转的影响,因而偏好逆转现象被看成是对理性因素模式以及建立在理性因素模式之上的标准经济理论的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本可以被忽略,但却没有。就在偏好逆转现象被报道的前几年,有两位知名的经济学家戴维·格雷瑟(David Grether)和查尔斯·普莱特(Charles Plott)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就对利希滕斯坦和斯洛维克所描述的现象谈了自己的研究。这也许是实验心理学家第一次作出了引起经济学家关注的发现。对于学术论文来说,
格雷瑟和普莱特的文章简介部分写得有些夸张,他们的意图很明确:“经济学家应该对心理学感兴趣,而且正是在心理学领域中构建起了数据和理论体系。从表面价值的角度来看,数据与偏好理论并不一致,而且会就研究重点生成更多经济学上的含义启示……“该论文指出了心理学研究成果不适用于经济学领域而设计的一系列实验。
格雷瑟和普莱特列出了 13 种理论来解释最初的发现,并指出了精心设计的、可测试这些理论的实验。他们提出了很多假设,其中一种(当然心理学家会认为这种假设有些做作)是实验的结果本应该是心理学家得出来的!最后只有一种假设经受住了检验:即心理学家是正确的。格雷瑟和普莱特承认,从标准的偏好理论来看,这种假设是最不令人满意的,因为“如此一来,个人选择可依赖作出选择时的环境”,这显然与一致性学说相悖。
你可能会觉得这一惊人结果使得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基础假设受到了质疑,会引起经济学家的自我反思。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包括心理学和经济学,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发展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强有力的,而且要质疑某一既定的理论,只有一项发现是不够的。事实上,格雷瑟和普莱特那篇直言不讳的文章对认定经济学家(也可能包括格雷瑟和普莱特)的疏忽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过,这篇文章却对经济学家们正视心理学的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了两个学科间的跨界交流。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