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第 26 节:第二章 求学之路(10)

发布于 2024-10-02 22:12:16 字数 158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0

这些被抓的人,当然有机会就逃,还讲什么死打硬拼呢?学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样的中央军能够收复失地吗?眼前的情景,使他们的希望变成绝望。那天晚上,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掉下眼泪。胜利的前途在哪里?国家的希望在哪里?

学生们记不清,也说不出,究竟走了多少日子,终于跨过万水千山,过了西乡,到达堰口。它距汉中不远,默默无闻,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顿下来,校方准备上课。这时到了 1943 年秋季,由于山区瘟疫,路途耽搁,误了不少时间,课程的进度没有完成。如果继续叶县的班级,新年级的课程开始,就必须在学期中间,似乎也不太适宜。因此学校就实施了一次测试,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学生们是退回重读,还是升级。庆鑫通过考试,顺利地进入初二就读。那时任何小小的打击,都变得危险。失去一切的危机,刺激他更加努力去争取金字塔的最高层。他经过努力,在初二取得第一名。他被师生称为"状元"。

以后学校改名,成为国立汉中中学。学生分住在两处,初中生暂住堰口镇,高中生居住在文家祠,也都是破庙祠堂充当教室。他们仍然睡在泥地上,吃着掺有更多砂石的米饭,那一切比在河南淅川时更差。

杨庆鑫生性内向,憨厚朴实,喜好读书,魅力超人。他以满腔的热情挖掘潜能,启迪智慧,不仅学好课本,凡是能借到的参考书,都借来阅读一番,原来在潘楼中学上过初一,在叶县编级考试之后,知道自己英文程度较差,在流浪数千里的途中,也坚持记念英文单词 。当时,他得了疟疾,连续三个月不愈,但还是咬紧牙关,苦读不辍。在饥寒交迫的窘境中,从不间断学习,尤其是英文,一有机会,他就向别人请教。年级高一些的同学,都成了他的老师。流浪的路上,他独辟蹊径,勤学好问,背英语单词,练习发音。他到初二时,英语单词已经熟记到高中阶段。他读过两次初一,在失学的三年里,自学过全套中学数理化课程。

天道酬勤,成绩在追求中升华,感动了很多老师。管学籍的杨辉洪说:"高二学生张德昌,被军校录取走了。你敢不敢上高二呢?"杨庆鑫答应试一试。在老师的支持下,以杨德昌的名义,顶替了学籍,由初二升到高二,连跳三级。庆鑫心里更沉重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按照高二的课程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他更加拼命学习,努力补习功课。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让生命之树缀满果实。一年以后,他竟在高二取得第一名。当时,庆鑫的身体已经长高了,由于多年营养不良,瘦得跟竹杆相似,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长颈鹿"了。

1944 年暑假,很多高三同学报考大学或军校,有的到城固,有的到汉中,参加考试。遇到其他国立中学的学生,很惊奇地听说:他们的米饭中没有砂石,每餐竟有青菜萝卜下饭,最叫人羡慕的是,他们每顿都能吃饱!这是什么原因呢?同是国立中学,政府发给每个人的伙食津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自己的待遇,跟他们竟有天壤之别呢?

几年来,同学们长期处在饿不死、吃不饱的状态,能够吃顿饱饭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只可凭空想像罢了。他们常在无事时,议论吃饭的事。梦想如果有一天,能有足够的白米饭,喷香软润可口,再能配上一碟青菜,整个身心都会亢奋起来,久久都不能平息。听到别的学校生活好,可以吃饱饭,都非常惊奇。

同学们返校,带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像野火燎原一样,很快传遍整个学校。他们自发行动起来,举行全体学生大会,热烈讨论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经常挨饿?是谁在捣鬼,克扣粮食,故意掺进砂石?此言一出,同学们群情激昂,大家争相发言。最后决定,去见校长,大家排成行军的纵队,向校长室前的空地进发,路上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真像开赴战场的军人。

如果你对这篇内容有疑问,欢迎到本站社区发帖提问 参与讨论,获取更多帮助,或者扫码二维码加入 Web 技术交流群。

扫码二维码加入Web技术交流群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
    原文